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大橋還會遠嗎?

眼瞅著港珠澳大橋從建成到通車,現在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第一跨海大橋的王座上,一時間似乎不可超越。但從杭州灣跨海大橋,到膠州灣跨海大橋,再到今天的港珠澳,其實“基建狂魔”一直在刷新著屬於自己的“世界紀錄”,下一個世界紀錄也必然被中國創造。

那麼,下一個跨海大橋項目的世界紀錄會是哪裡呢?是跨瓊州海峽?還是跨臺灣海峽?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但事實上,目前最需要修建跨海大橋的地方在北方,渤海海峽亟需一橋飛架南北,來連接兩個人口上億的地區。

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大橋還會遠嗎?

山東與東北地區隔海相望,從山東蓬萊到遼寧大連的直線距離只有100公里左右,但如果要從陸地通過,就需要繞行1300公里以上,最重要的是,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已經破億,成為中國人口第二大省,而東三省的人口也有1.2億多,比廣東省還多一千多萬呢,如果山東與東北可以通過橋樑拉近距離,必然會為兩地創造更多地機會,進一步振興東北經濟。

猶記得在建國之初,東北工業是何等的強盛,當時全國擁有的12個直轄市中,光遼寧就有五個,分別是:瀋陽、大連、本溪、鞍山、撫順。而如今,遼寧最強的兩個市,瀋陽、大連的人口和GDP排名低迷,甚至被許多地級市超越,經濟中心南移,東北地區缺乏一個通往南方和中原地區的“捷徑”,或許這也是渤海跨海大橋的使命。

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大橋還會遠嗎?

渤海跨海大橋是否切實可行?施工難度有多大?

從歷史和戰略角度來說,東半島與遼寧半島,自古以來就是拱衛京師的兩大犄角,當年北洋艦隊的三大基地就有分列遼寧旅順、山東威海、天津大沽,只可惜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一戰而折戟沉沙,開啟了近代中國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的開端。

因此,渤海跨海大橋其實是不適宜修建架橋的,修建隧道是可行的方案。

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大橋還會遠嗎?

從地理因素層面來說,渤海的水域雖然很淺,海峽跨度最近的地方僅有100公里,而且在靠近蓬萊地區約60公里區域有一連串群島(廟島群島),在廟島群島各島嶼附近海水很淺,大多隻有數米深,相距較遠的海島之間水深可達二三十米。而在海峽北側是寬度約40公里的深水區,大部分地區水深60米以上。

我們都知道,港珠澳大橋所在的零丁洋其實是很淺的海域,水深大多5米左右,在水位較(約10米左右)的區域,是採用的是沉管與隧道結合,有利於提高航運通暢以及橋樑的整體安全性。

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大橋還會遠嗎?

有沒有人在二三十米深的水中修建橋樑的呢?有,我國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的橋墩水深就有30米,橋墩入泥部分就有80多米,但這個橋在長江上,距離長江口還有90多公里,而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交接地帶,風高浪急,還伴有潮汐,並非長江口可比,更何況在北側還有40公里寬的海水深度60多米。

不過在有了港珠澳大橋的經驗之後,距離渤海跨海大橋可能又進了一步,可以採取同樣的方式,將南半段設計成橋樑,連接廟島群島的諸多島嶼,並且這段橋樑也在威海的拱衛之下,北半段可以設計為隧道,既不影響通航,又有利於戰備。

從跨河、跨海灣,再到跨海峽,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渤海灣跨海大橋還會遠嗎?縱觀我國960萬平方公里大好河山,仍有許多浩大的工程需要建設,要想真正成為基建大國,我想我們仍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