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王永興榮登10月份助人爲樂類「中國好人榜」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馬治衛

太康縣農家出身的王永興熱心公益,累計投資高達數千萬元。10月31日上午,10月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江蘇連雲港舉行,太康縣王永興榮登10月份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據悉,太康縣入選“中國好人榜”人數已達42人。

太康王永兴荣登10月份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

“要做一位像父親一樣助人為樂的人”

1957年9月出生的王永興,是太康縣符草樓鎮明光集行政村人。王永興的父親是一位民間老中醫。年少的他,常被父親急病人所急、解患者所難,對貧困患者只收成本或不取分文的善舉所感動。

“要一輩子做好事”,父親臨終時叮囑王永興。

“我家的墳地離俺村有10裡地,沿途要經過五個村莊。父親出殯那天,下著大雨,沿途送行的人綿延數里,悲痛的場面印在我的腦海中了。自那時起,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做一位像父親一樣助人為樂的人。”王永興回憶說。

上世紀70年代初,和王永興同村、年僅5歲的徐幾明突發急性腦炎,無錢去縣城治療。夜裡11點時許,徐幾明的父親用一輛架子車將小几明拉到王永興父親開的診所。王永興的父親檢查後發現小几明病情嚴重。二話沒說,就帶著錢,拉著架子車和當時僅有十四五歲的王永興一起把徐幾明送往縣醫院。

“那是自己第一次助人。”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王永興坦言,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件事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此後他便和助人為樂結下不解之緣。秉承父親“要一輩子做好事”的臨終囑託,王永興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1981年從部隊退伍後,王永興先後在家裡開辦過榨油坊、餅乾廠、麵粉廠,後來涉足鍋爐製造行業,建立周口永興醫院。

“有醫生來我們這裡免費體檢,真是太好了”

2018年9月6日,由永興醫院23人組成的義診專家團隊攜帶B超機、心電圖機等設備在中高朗鄉黃村文化廣場開展義診活動。

“我們距縣城較遠,平時根本就想不起來體檢身體,都是病到身上了才不得不做檢查。這次有醫生來我們這裡免費體檢,真是太好了!”高朗鄉黃村行政村的群眾聽說城裡的專家大夫們要來義診,村民們一早就把該村文化廣場上的“臨時診所”的圍了個水洩不通。

“就在前天,我們永興醫院董事長王永興安排醫院醫療隊到清集鎮桂崗行政村進行義診時,也遭遇了‘人肉’攻勢。當天,義診活動開始不久,便有300餘名群眾從周邊村前往桂崗就診,將20多名醫務人員圍得水洩不通。”隨行組織義診活動的永興醫院運營中心主任劉金紅說,2015年建院至今,醫院先後組織義診、送醫下鄉、醫療結對等活動200餘次。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國家的戰略決策。病倒一個人,就塌下一個家,助力精準扶貧,永興醫院要充分發揮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對來院治療的特困戶、五保戶免費治療,對危急症患者開闢綠色通道。”王永興說。

在不少人看來,這家新創辦的民營醫院只是在譁眾取寵罷了。“許多有財政補貼的公立醫院都做不到的事,一家自負盈虧的民營醫院就敢做出如此承諾?”

然而,令這些人大跌眼鏡的是,幾年來“對特困戶、五保戶施免費治療,對危急症患者開闢綠色通道”在永興醫院卻成了慣例。

永興醫院累計在慈善公益事業上5000多萬元的投入,也間接為醫院帶來了無形的回報。得益於信譽的積累,來永興醫院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門診量及住院病人數均快速增長。

王永興傾心公益事業的善舉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好評,2016年、2017年連續兩屆被中共太康縣委評為太康縣“十行百星”人物,2018年8月獲河南省第八屆優秀復員軍人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