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大案紀實」女大學生拒絕求愛被砍身亡!

法庭上,殺人兇手鄒鴻成在自述時稱:“我活著是一個悲劇!”

案情:砍殺受害人80多刀

鄒鴻成今年19歲,曾用名陳任正,出事時系四川外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學生。據檢察機關介紹,去年底,鄒鴻成通過網絡認識了同校同學楊詩雅。直到2009年6月,鄒鴻成追求被害人楊詩雅未果,又不滿楊詩雅與他人交往,便購買了刀具伺機報復。

2009年7月13日下午1點,鄒鴻成得知楊詩雅在江北逛某商場後,即攜帶事先準備的刀具來到該商場與在此購物的楊詩雅見面。鄒鴻成向楊詩雅提出去共進午餐被拒後,頓生殺人惡念,持刀朝楊頸部、頭部、腰部、手部等處猛砍80多刀,致楊當場死亡。經法醫檢驗鑑定,楊詩雅系失血性休克死亡。鄒鴻成作案後逃至商場二樓消防通道處被抓獲。

另據檢方指控稱,在08年3月22日上午,鄒鴻成在其位於南岸區融僑半島的家中,將到其家中輔導數學的家庭教師強姦。檢察機關認為,鄒鴻成因不滿楊詩雅與他人交往故意將其殺死,且強姦婦女一人,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強姦罪。

庭審:公訴人連用3個“極其”

在證據舉示階段,公訴人展示了鄒作案的兩把刀具,其中長的一把刀上還有血跡,刀尖已被砍彎。公訴人在最後陳述時,對鄒鴻成連續用了3個“極其”,手段極其卑劣、手法極其殘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建議合議庭對鄒鴻成適用極刑。

鄒鴻成的辯護律師則稱,本案實際上是一個因婚戀處理不當引起的悲劇,加上鄒鴻成有強迫症,建議合議庭對鄒鴻成慎用極刑。因案情重大,合議庭沒有當庭宣判。

2009年10月19日,重慶市一中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強姦罪對鄒鴻成數罪併罰,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一審宣判後,鄒鴻成提出上訴,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其上訴並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鄒鴻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及強姦罪,其故意殺人的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後果嚴重,應依法予以嚴懲;一審判決、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遂依法核准鄒鴻成死刑。

自述:想用餘生來贖罪

庭審最後一個環節,是被告向法庭作最後陳述。

站在被告席上一直低著頭的鄒鴻成緩緩站起身來,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開始了他的辯解。“我活著是一個悲劇!”這是一臉稚嫩的鄒鴻成說的第一句話。他說,小時候他也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父母老師都非常喜歡他,他還曾到交通臺做過主持人,幸福地度過了少年時代。上高中後,他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愛和同學老師交流,不愛和別人說話,性格越發孤僻和內向,且還變得自私起來。在上大學一年多時間裡,他除了一個比較要好的朋友外,沒有其他任何朋友。此時父母也在各自忙於工作,和他交流的時候不多。

鄒鴻成說,“我愛她愛得發狂!”可楊詩雅沒答應做他的女友,於是他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解決。

“在殺害詩雅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情!”鄒鴻成說,在看守所裡他看到別人的犯罪嫌疑人給妻子、兒女或父母寫信,他才慢慢體會到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情。“砍下去的那些刀,斷掉了兩個年輕人的美好未來,斷掉了兩個家庭的憧憬!”鄒鴻成說,在看到楊詩雅死後,他自殺被及時趕到的民警制止。“在看守所的日子裡,我不再想去死,而是想活下來,用餘生去好好孝敬被害人的父母。”

鄒鴻成痛哭說,他對不起死去的楊詩雅,對不起死者的媽媽,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希望每個人都要以此為教訓,不要像我這樣極度自私,極度狹隘,做出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的行為。”

死者媽媽:要為女兒討公道

楊詩雅的媽媽參加了庭審,庭審剛結束,記者便通過電話與詩雅媽媽聯繫,她在電話那端哭著說,女兒遇害後她幾乎都崩潰了,支撐她堅持下去的,是要為女兒討回一個公道的信念。

懸疑:被告父親身份成謎

網上曾傳言鄒鴻成父親是某區一領導,但在庭審上公訴機關沒有提及被告家庭背景,也沒有看到被告父親現身。

庭審結束,當坐在鄒鴻成身後的一群人激動地喊出了他的名字,鄒鴻成回頭看了看,然後無力地被法警押解出法庭。一位40多歲黑衣中年婦女忍不住哭出聲來,被攙扶著的幾人制止,有參與旁聽的說,那位黑衣中年女子就是被告鄒鴻成的母親,父親沒有來。

庭審內幕

副院長親自審案

市民憑身份證旁聽

“7·13”殺人案件,備受外界關注,不僅媒體進行了報道,各大網站上亦不斷出現所謂知情人士對案件基本情況、被告人家屬情況的爆料、猜測等。據市一中院介紹,該案由於發生在公共場所,且犯罪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社會影響極大。為此,市一中院在9月29日收到案件當日即立案,並確定由該院分管刑事審判的副院長李生龍親自擔任審判長、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陳遠平擔任承辦人,抽調該庭審判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幹賀志偉組成專門合議庭審理該案。

由於該案的社會關注度較高,為保證庭審的公開透明,滿足廣大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在法庭容量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公民均可憑身份證到庭旁聽案件審理。

同學回憶

楊詩雅想做“律政佳人”

楊健是楊詩雅的同系同專業的大三的學長,在一次參加全國英語競賽的時候認識的。楊健說,詩雅她很優秀,是個非常乖巧的孩子,人聽話,又愛學習,人也長得漂亮,在不同的課外活動中都能看到她,而且活動都做得很好,獲得了很多的獎,英語的、課外活動的、社團活動的。她也很孝順,跟他們聊天的時候,詩雅總是說,以後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最讓楊健記憶深刻、也難忘的是,在詩雅出事的前一天,詩雅還回學校找他這個學長借書,只是因為書不在身邊,所以答應過幾天來拿。並且他們在圖書館聊了很久,聊起了詩雅他們的暑假怎麼安排的,以後想要幹什麼……詩雅說暑假想借點書先預習下學期的課程,再看些其他的書,並讓楊健他們推薦一些書,詩雅自己又說了一些書,想讓楊健他們幫著借來。詩雅還說起自己以後要做“律政佳人”,陪媽媽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的過生活。詩雅從聊天中知道了楊健的英式口音很好聽,就說,自己的口語也非常好,喜歡英語,就立即要楊健說說。但是,楊健說“因為害羞就一直沒說出口,我們就約好了週末的時候一起去英語角練習。”時間比較晚了,他們聊完天沒拿書,詩雅就回去了。第二天楊健幫詩雅借好了書,等著詩雅來拿。緊接著就在網上看到了“江北殺人案”的噩耗。現在那些書還留在楊健那裡,他也記著他們約好週末去英語角“秀”口語,只是都已經不能實現了。

事件善後

死者遺體46天后才火化

8月29日上午,楊詩雅遺體在九龍坡區殯儀館火化。此時,離楊詩雅遇害已經過去了46天。當時,九龍坡區殯儀館追悼廳站著三十幾個身穿黑色素色衣服的學生,他們每個人胸前都戴著一朵白色的小花。大家依次繞著楊詩雅的遺體默哀。當兩個已經兩眼發腫的年輕女子走到詩雅媽媽面前,三人抱頭放聲大哭起來。

專家說法

家庭教育的悲劇

我市青少年教育專家章創生分析認為,鄒鴻成案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悲劇,一個從小活潑開朗的好孩子發展成為手段兇殘、不計後果的殺人犯,很大一部分責任在於家長。被告父母平時都忙於工作,不過問或者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況,疏於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有的也就是問問吃飯穿衣等表皮問題,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這麼多年家長沒發覺,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章創生認為,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性格往往會偏激一些,到了青少年時期思想波動大,最容易受感情、學習等因素影響,但苦於人生閱歷少、經驗少而無法自我排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老師或者其他機構能夠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否則就容易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