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8年是中國重溫歷史、展望未來的特殊之年。

蓬安縣教育局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活動,大力宣傳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示我縣教育系統的良好精神風貌。

蓬安縣教育系統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踴躍投稿,用飽含深情的文字,書寫帶有溫度的歷史,展現教育事業日新月異的變化。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從黑白世界到五彩繽紛


四十年的風雲際會,我們的國家擦亮了世界觀察東方的目光;四十年的砥礪前行,我們的人民書寫了富民強國的華麗詩章;四十年的勤勞耕耘,我們的教育完成了科技興國提出的答卷;四十年的試水探索,我們的蓬安課改帶給我們了什麼……

作為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同齡人,筆者見證了蓬安四十年課改的風風雨雨,親歷了蓬安教育人為課改前赴後繼、攻堅克難終有所成的奮鬥歷程。謹以此文與大家分享蓬安課改的點點滴滴。

四十年的時間於歷史如白駒過隙,但對於蓬安教育卻經歷了課改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明顯地呈現出階段性。

醞釀及“遊擊期”

改革開放初至2000年

新中國的教育脫胎於前蘇聯的教育體制,其教育目的在於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其教育方法有兩個危險的傾向:抹殺個性;消極跟隨個體跑。集體主義教育、紀律教育、勞動教育、家庭教育都是重要的教育內容。這種教育體制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應有的歷史性的貢獻。畢竟國家當時的任務就是鞏固政權保持國家性質不變,民眾的需求也不過是“脫盲”。

隨著改革事業的推進,“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由政治素養高轉向業務能力強。隨著開放的腳步邁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全國上下交口稱讚,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的工廠呼喚以實驗為核心的科研為它們攻克技術難關、期盼操作熟練的技工為它們完成訂單。

需要就是方向,就是號角。中國教育由師法前蘇聯向學習歐美在悄然轉變,教學改革發生在中小學課堂,主要是一線教師在實踐探索,出現了諸如李吉林、邱學華、魏書生等一代名師。

蓬安雖然地處國家腹地,受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信息獲取渠道的侷限,但是改革開放春風吹到之處,哪會沒有對高質教育的渴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響徹蓬安的大街小巷。

這一時期蓬安的課改,源自於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秉承傳統教育思想、使用傳統教法遭遇困惑後本能的反應。就其參與人員來說,是零星的、分散的。就其組織形式來說,基本上是校內交流。就其教學載體來說,聊勝於無,“一本書、一支粉筆、三尺講臺”是當時教師授課的標配。凡此種種,都與戰爭年代的游擊隊無異。

雖然此時蓬安課改的條件如此簡單,帶給學生的也只有“課堂——家庭——自然”的簡單生活模式,猶如過去的黑白電影,但簡單未必低效,這一時期的蓬安中學高考屢次在南充市轄行政區範圍內奪得桂冠。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壯大及“戰役期”

2001年至2010年

2001年,教育部頒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開始了第8次課程改革,特別是隨著2000年以來減負呼聲不斷而開展的全民教育大討論,我國進入全面課程改革的啟動階段。其標誌就在於首次提出素質教育,學界開始介入教學改革,專家、中小學教師及教育行政部門三方主體都介入推動教學改革,並且由課堂的教學改革向課程改革買進。無論國家投入的財力之雄厚,還是一線教師參與人數之眾多,以及配合的科研機構、教育行政部門之繁雜……與一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完全可以相媲美。

國家的長足進步、國力的大幅增長,帶給蓬安教育課改發展的機會;縣委政府的重視,給了蓬安教育課改發展的動力;足額及時的財政撥款,給了蓬安教育課改發展的後勤保障;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引,給了蓬安教育課改發展的方向;有志於課改的教學能手,給了蓬安教育課改發展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蓬安教育課程改革之初,也是以貫徹“雙基”為根本,強調知識的掌握和傳授,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和精英教育。外顯為過度追求升學率、建設重點校、重點班。這樣的改革定位目標使得改革多處於教學方法層面,旨在探討教師如何教、怎樣教得好。教師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讓學生怎樣“學”教材,這種改革形式也就只能浮於表象,很難抓到實質。

隨著新課改的出現,人們逐漸意識到,課程改革不能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等外圍層面的改革,而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改革引領課程改革發展。因此,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蓬勃發展,蓬安課改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取經于山東昌樂外國語學校的“卓越素質課程”,就是基於課程層面改革發展的實例。當學習系統理論逐步構建起來之後,課程改革從“人”的角度出發,秉承“以人為本”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逐漸模糊“行政班”,轉而以學生學習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律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

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正是契合當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這對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都有所幫助併為其指明瞭方向。同時,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階段的蓬安縣實驗中學教學實績在南充市境內無出其右。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深化及“決戰期”

2011年至今

2011年至今,隨著十九大“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提出以及核心素養理論與實踐的嘗試,我國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決戰課改前行途中的一切艱難,實現教育本質的迴歸,是擺在所有中國教育人面前刻不容緩的重任。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蓬安教育人明白:從課程改革本身來看,無論是強調知識邏輯符號教學,還是雙基教學目標的提出,實際上還是知識本位理論在起決定性作用。教育改革應該以人為本,從主體性的“人”來推動改革,使課程改革充滿鮮活的生命力。

蓬安課程改革也經歷了從教學改革走向課程改革的變化:課程管理體制由原來的單一的國家模式向國家——地方二維模式到如今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維模式的轉變;課程體系出現與分科課程相對應的綜合課程、與學科課程相對應的活動課程、與必修課程相對應的選修課程的課程類型;目標實現了“雙基”教學目標到“三維”的課程目標轉變。

近年來,隨著國家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執行,蓬安縣政府加大財力投入,多媒體、多功能、人工智能等教學手段到班,出現了小班化、分層走班制、高效課堂、翻轉式教學組織等形式;課程改革理念呈現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再到素質教育理念迴歸的態勢。當下,我縣推行的教育信息化,更是在助推教育質量提升、義教均衡發展、教育專項扶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走在了南充市乃至四川省前列。

管中規豹略見一斑,我們謹以筆者所在的蓬安縣城東路小學校為例,感受課改給蓬安教育帶來的五彩繽紛的世界……

該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辦學條件基礎差,但乘著國家“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目標的東風,該校堅持以“質量建校、課改興校”為本,提出了“培訓引路、制度保障、科研帶動、課堂為本、研討深化、評價反饋”的具體做法。全校教職員工統一認識,輪流外出學習培訓,從課改頂層設計到課改理念和操作模式都深入人心,完成了“傳統教學模式——高效課堂——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的轉變,由“走出去,拿進來”到“醞釀內化”,掀起了課改的新高潮。

(一)辦學條件升級換代,硬實力更硬了

立足教育信息化,實現數字化校園,班班通,人人通,教學活動由一塊黑板兩支粉筆向“電子白板的普及——網絡資源實時連線——智慧課堂”的躍進。全校設立微機室,多功能室,建立了蓬安縣第一個鋼琴基地,全國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學校操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塑膠化。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二)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增強,軟實力更厚了

全員參訓,課改理念、課堂流程及操作方法都深入人心。研究傳統教學模式,實踐高效課堂、翻轉課堂、智慧課堂,全校的課改如火如荼。近幾年來,各種類型、層級的教研為歷年之最,教師素質快速、全面提升。新教師展示課、彙報課,分學科、年級的“組內教研”,分學段的“優質課展示”,“青藍工程”老帶新――青方示範課、藍方謝師課……樣式層出不窮,在縣級、市級的各種學科競賽都屢有斬獲。

(三)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色彩更亮了

成立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校門前的“老師您好”,督查著裝、清潔衛生,考核課間操、集會紀律,週一“小校長”例行情況通報……小“管理者”的工作都有模有樣。“紅領巾”廣播站每天準時開播,播報校內外教育教學動態、學生美文、“靜聽美書”。課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繪畫、鋼琴、合唱、鼓樂、足球、籃球、排球、網球、跆拳道各具特色。“陽光體育”,讓學生“舞動”校園。課間操、大課間、體操比賽、“體育遊戲”等活動給校園帶來勃勃生機。文藝匯演師生同臺,分班表演精彩紛呈。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四)學校教育輻射到家庭、社會,學校的社會美譽度更高了

組織學生參加宣講黨的政策、法制及社會公益活動。傳承烈士精神,弘揚敬老愛老、扶貧助殘傳統,組織學生參加清明祭掃烈士陵園及敬老院、鄉村學校一日愛心行活動。舉辦“愛我家園,學生先行”活動,全校學生學習蓬安相如文化,參加“我愛蓬安”、“美化蓬安從我做起”等環保活動和講演。排練精彩文藝節目,文娛活動進社區,豐富了社區的文化生活。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蓬安四十年課改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多點開花,碩果累累,該校課改注重多維素養的全面發展,這正是素質教育教學觀所提倡而又一直未能突破的瓶頸。如今,該校已經成為蓬安縣小學教育一張亮麗的名片。

四十年風風雨雨,我們課改初心依舊!為蓬安教育美好明天,我們砥礪前行!

圖片來至不同學校

供稿:城東路小學 沈志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