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本品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乾燥成熟種子。

相關名:車前、車前實、車前仁、車轍子、牛舌草、當道。

產地:主產於江西、遼寧、河南、四川等地,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車前草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採收加工:夏、秋二季種子成熟時採收果穂,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

性狀鑑別:

本品呈橢圓形、不規則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略扁,長約2mm,寬約1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略粗糙不平。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車前草

於擴大鏡下可見微細縱紋,於稍平一面的中部有淡黃色凹點狀種臍。質硬,切段麵灰白色。種子放入水中,外皮有粘液釋出。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氣微,嚼之帶粘液性。以粒大、均勻飽滿、色棕紅者為佳。氣微,味淡。

炮製方法:

①車前子

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生品用於利水通淋。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②炒車前子

取淨車前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色稍變深,有爆聲時,取出放涼。炒車前子用於滲溼止瀉,祛痰止咳。

③鹽車前子

取淨車前子,置鍋內用文火鈔至鼓起有爆裂聲時,噴淋鹽水,繼續炒幹,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車前子100kg,用食鹽2kg。鹽車前子,偏於補肝腎、明目。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④酒車前子

取淨車前子,用黃酒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帶火色,取出故涼。每車前子100kg,用黃酒12.5kg。 貯乾燥容器內,鹽車前子、酒車前子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肝、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甘寒滑利清化,入腎、肝、肺經。既利水清熱而通淋,治下焦溼熱及水腫兼熱;又利小便、分清濁而止瀉,治暑溼水瀉;還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熱目赤及痰熱咳嗽。

功效:利水通淋,滲溼止瀉,明目,清肺化痰。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主治病證:

(1)溼熱淋證,小便不利,水腫兼熱。(2)暑溼水瀉。

(3)肝熱目赤腫痛,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配補肝腎藥)。(4)肺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布包;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滑利,故陽氣下陷、腎虛遺精及內無溼熱者禁服。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配伍效用:

1、車前子配伍白茅根

車前子甘寒,清熱利水通淋;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二者伍用,有利水通淋、涼血止血之功效。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白茅根

用於治療水溼內停之小便不利、下肢水腫以及尿少、尿痛、血尿等證因下焦溼熱所致者。

2、車前子配伍白朮

車前子利水而止瀉;白朮健脾益氣而燥溼。二者合用,有健脾止瀉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洩瀉、小便短少者。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白朮

3、車前子配伍蒼朮

車前子清利溼熱;蒼朮苦溫燥溼。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溼之功效,用於治療婦女帶下或洩瀉因溼邪所致者。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中藥蒼朮

食用:幼苗可食。4-5月間採幼嫩苗,沸水輕煮後,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麵蒸食。

①車前竹葉甘草湯

車前葉100克,淡竹葉12克,甘草10克,冰糖適量。將車前葉、淡竹葉、甘草洗淨後,共入鍋中,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入沙鍋中稍燉即成。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用7~10日為一療程。淡竹葉性味甘淡,微寒。下能導小腸、膀胱之溼熱外出,上可清心經之火而除煩,故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煩之效。

②車前葉粥

車前葉50克,小米100克,蔥白1莖,食鹽、味精少許。將車前葉洗淨切碎,蔥白切段,備用。小米淘洗乾淨,入鍋中加水煮粥,待熟時下車前葉、蔥段和食鹽,再燉10分鐘,調入味精即成。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晨起空腹食。連用5~7日為一療程。可清熱、祛痰、利尿、明目。適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尿血、水腫、目赤腫痛、咳嗽痰多等症。

車前葉也可換成車前子25克(布包)加入小米中煮粥。先將車前子煎汁後,再同小米煮粥食。功用同上。

中藥傳說:

漢朝有一位名將,叫馬武。

一年六月,天旱無雨,莊稼全死了。可巧,馬武打了敗仗,部隊潰退到不見人煙的荒野。人和馬餓死、渴死了許多。剩下的人馬,也因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溼熱症”,一個個小肚子發脹,不光人尿血,就連馬也尿血。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網絡用圖

一天,馬伕忽然發現有幾匹馬不尿血了,顯得精神多了。馬伕很奇怪:“它們這是吃了什麼?”他圍著馬車轉來轉去,發現停放馬車的前方地面上,長著一種豬耳形的野草,幾天來,這幾匹馬一直在吃著這種東西。

馬伕心想:這種草也許能治“尿血癥”。於是,他拔了許多豬耳草煎湯,一連吃了幾天,小便果然正常了。馬伕急忙跑到將軍帳內,把此事稟告馬武。

每天學一味中藥——車前子(清肝明目之藥)

馬武聞聽大喜,傳令全營拔草煎水,供人喝、給馬飲。幾天過後,全營人馬的“尿血癥”都治好了。馬武問馬伕:“治病的豬耳草長在什麼地方?”

馬伕領將軍走到帳外,指給他看:“馬車前邊的就是。”馬武哈哈大笑,說:“好個車前草。”從這時起,“車前草”的名字就傳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