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蜂窝造假”事件想到的一些小感慨

前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热搜,爆料马蜂窝造假。

捋了一下前因后果,大概是一个技术类的公司在做技术测试的时候,发现马蜂窝的评论2100万里有1800万是从其他网站搬过来的。然后捅了出来。

马蜂窝承认了这个事,但是起诉了这家公司。

由“马蜂窝造假”事件想到的一些小感慨

由“马蜂窝造假”事件想到的一些小感慨

由“马蜂窝造假”事件想到的一些小感慨

互联网吃瓜定律告诉我,对于不完全确定事件,吃瓜需谨慎。那就聊聊已经既定的部分好了。

马蜂窝承认了部分造假,也许作为一个公司,马蜂窝觉得“部分造假”在点评行业在所难免,更何况这个造假不是虚假评价,“只不过”是把其他人在其他网站的评价搬过来了。

但是对于别人看来,这就是欺诈。

我对马蜂窝的印象其实一直都很好,我大概是11年左右第一次用马蜂窝,那个时候,它还叫蚂蜂窝。

由“马蜂窝造假”事件想到的一些小感慨

找了一张图,不过我用的那个时候,蚂蜂窝还没有App,网站图标也不是这样子。嗯,那个时候我还是用着非智能手机。

我曾经的电脑里存着太多份从蚂蜂窝下载的攻略,可能也是受蚂蜂窝攻略的影响,我现在写攻略通常都是按照——交通抵达、景区门票、附近食宿、穿衣指南、游览路线……这样的大概分类来做。

可以说在我大学四年的背包穷游中,蚂蜂窝给我提供了最大的后方攻略支持。

我在微博里看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言论,然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就被称为水军,被问群号多少我也想领钱。

人总是会容易把一件事做一个定性,马蜂窝今天做了假的评论,那么曾经蚂蜂窝的好就也不能提了。

我感觉这是很不合理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今天被踢爆的造假是无错的,但我也不认为它从一开始就是抱着圈钱造假的目的的。

但是因为初心的难得,更让我觉得这种后来的转变让人痛心。

有人说,马蜂窝此举可能是因为上市需求,为了制造网站的虚假繁荣以求得到融资,并成功上市。

有的时候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真的太难了,从滴滴到ofo到马蜂窝。

我相信滴滴最初创办的时候是为了方便大家的出行,不是为了给一些人可乘之机,但是做着做着就为了引流和数据去打一些擦边球的广告。

我相信ofo最初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方便使用自行车,但是后来就不得不去资本对撞去铺摊子做营销以至于如今后继难为。

我相信蚂蜂窝最开始只是想好好做一个旅游类网站,而不是想要用一些搬运来的东西糊弄人。

正是因为初心是好的,更加让人觉得无法接受这种变质。

但在谴责这些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自身,有句话叫做,人总是会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有时候会做一些自己也很讨厌的事情。这段时间我非常深刻得感受到了。

最开始写推送,就是基于兴趣,想要写点什么,想要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仅此而已。

但是突然有一天在自媒体平台上,一篇文章被系统识别推送,被数千人上万人浏览,于是突然有点小虚荣,想着下次能够做得更好。

然后为此开始研究排版,开始研究标题,开始想内容如何吸引人……

我曾经陷入到过这样的阶段中,但是好在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不对。每次看到标题党自己明明是厌恶的,每次看到恶意博眼球自己明明是不喜的,怎么能也开始去在意这些东西。

人性有的时候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裹挟到恶里。

本来你就是想写写自己的小感慨,结果无心插柳得到了更多,你就会下意识想要得到更更多,甚至为了得到更多而去想各种办法。

但是某一天回过头,发现自己最开始,不过是想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不为了取悦谁。而那些悦纳别人的文字,却未必是自己真的想要的了。

我这么说不是在给马蜂窝们开脱,只是骂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审视审视自己。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别为了走得更快更远,而忘了自己最初为什么出发。

如果你们喜欢我写的东西,我希望是我们彼此价值观吸引,而并非是我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去刻意写些什么。

今日份,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