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彦琪:14年基层工作,他始终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在滨江街草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毕彦琪的办公桌旁,长期放着几双雨鞋、凉鞋,“我们社区地势低,容易水浸,这些鞋可以方便我随时处理灾情。”在草芳社区工作的14年间,毕彦琪已十分了解这个地方,时刻准备冲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毕彦琪:14年基层工作,他始终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毕彦琪。

“大风大雨,就算在家也睡不着”

草芳社区位于珠江边,处于滨江街最低洼的地区,对这个社区来说,每年的汛期长达7、8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毕彦琪把自己训练成了半个天气专家,卫星云图怎么看,哪里可以查到水位,什么时候云层会往草芳社区移动,他基本上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今年8月23日,早早关注天气预报的毕彦琪知道,下午两三点左右,台风就会来临,社区将出现水浸。于是,上午10时,毕彦琪便守在辖内最大的一个水泵旁,同时,他为7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安排了紧急任务——若水浸,大家便迅速将辖内居民楼一楼电闸关闭。当天下午2时许,珠江水突然就涨起来并漫过马路,一路冲向草芳社区。时刻关注珠江情况的毕彦琪马上关掉水闸,打开水泵抽水,并带领工作人员到各居民楼关电闸。

“涉及的居民有六、七百户,我们只能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去做。”虽然毕彦琪讲得简单,但事实上,当时社区内的水位已经上升到膝盖的位置,工作人员走路时是看不清地面情况的,只能拄着木棍一边探路一边前往,遇到打开的沙井盖还要插旗提醒居民。可以想象,现场工作绝不轻松。

最终,在毕彦琪等人的努力下,这次台风期间,草芳社区没有一栋居民楼进水,居民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其实,毕彦琪不仅是台风期间会绷紧精神,平日里的大风暴雨,他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天,毕彦琪都会查看“广东天气”和“广州天气”的微博,偶尔也关注天气预报网的水位信息,“这样就可以随时知道我们社区的天气情况。”小e了解到,只要天气不好,毕彦琪就会在社区值班,并长期在办公室内放着几双雨鞋、凉鞋。“大风大雨的,就算在家也睡不着。”

毕彦琪:14年基层工作,他始终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毕彦琪的办公室长期放着雨鞋。

抗冰救灾,他一度以为自己会死

毕彦琪是2003年4月来到草芳社区的,他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基层工作,一待就是14年。在这14年间,他也参与了一项毕生难忘的任务——前往广州火车站抗冰救灾。

对于当时的场面,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由于冰雪灾害导致大量列车车次停运,2008年春运期间,大批乘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维持现场秩序成为当务之急。其时,滨江街派出了18名代表前往救灾,毕彦琪便是其中一员。提起抗冰救灾,毕彦琪直言:“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毕彦琪:14年基层工作,他始终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毕彦琪平日热心社区工作。

据毕彦琪回忆,他第一天参与救灾时是晚上9点,白天还要正常上班的他,下班后来不及吃饭便赶到了琶洲,随后立即被派往广州火车站。他们戴着钢盔,扎着马步,手挽手组成人墙,形成火车站最外围的第三道防线。

毕彦琪说,来到现场后才感受到庞大的人流,他们18个人要面对近两万人的冲击,于是他们只能牢牢地连在一起。“一刻都不能放松,不敢累,不敢走神。我们都知道,只要有一个人倒下,所有人都将面临危险。”毕彦琪说,他当时真以为自己会死。

不过,看着滞留旅客们殷切的眼神,毕彦琪他们默默地坚持到了最后,为现场旅客筑起了一道安全的人墙。直至凌晨三点,毕彦琪才吃上了面包。此前,他唯一进了肚子的东西是一口奶茶——那杯奶茶还是由十几人分着喝的。

后来,毕彦琪获得了“广州市抗冰救灾先进个人”的称号。经过这件事情,他知道,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要以更加坚定信念来应对未来更多更高难度的挑战。

带领楼宇党支部解决社区大小事

毕彦琪是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年,他成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并于三年后成为居委会主任至今。他十分注重建设楼宇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各个楼宇党支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毕彦琪还记得,2006年的一天,社区内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发现火情后,该栋楼的楼宇党支部书记马上带领其他党员打开消防栓灭火,同时疏散居民、维持现场秩序。“当消防车来到现场时,大家已经把火灭了。”提起这件事,毕彦琪十分自豪。他说,楼宇党支部的反应十分及时,现场灭火、疏散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同时,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维修工作做得好,保证了消防栓的正常工作。

上述事件只是毕彦琪开展楼宇党支部工作的成效之一。小e了解到,在草芳社区,居民家中出现下水道堵塞、化粪池堵塞等问题,楼宇党支部都会马上协助解决。

毕彦琪:14年基层工作,他始终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工作中的毕彦琪十分认真。

最近,毕彦琪忙于社区微改造工作。关于微改造,他有一个心愿——下水道不塞,化粪池不堵,自来水正常供应,旧楼加装电梯,社区环境变好。“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毕彦琪说,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有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这样的转变,他将致力于社区建设,为居民创造美好生活。

图文记者 谭啟菊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特别注明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