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爲習慣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梁冬飛在"孕育夢"公益助孕活動中發言。

梁冬飛,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會長,曾發起“衣+衣=愛,讓愛回家”舊衣捐贈大型公益項目,為偏遠山區兒童定期捐贈衣物,是江南中街道乃至廣州市的知名公益人士。

大部分熟悉梁冬飛的人,都知道她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了公益事業當中,其實梁冬飛同時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廣東區域總經理,是一名職業女強人,一人分飾兩角,公益、事業兩不誤。

2015年,已經投身公益事業20多年的梁冬飛,用數十萬積蓄成立了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發起“衣+衣=愛,讓愛回家”舊衣捐贈活動,為山區兒童輸送衣物。 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發展至今,已經發起了多各公益項目,“書送夢想,讓家回家”捐書公益項目、“點燃希望,讓愛回家”工藝製作培訓公益項目、“無霾中國,讓愛回家”公益項目等,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梁冬飛參與趙廣軍生命熱線網絡直播節目。

讓善成為種子 創立“讓愛回家”

1998年,梁冬飛已投身公益志願活動,不管是探訪山區貧困兒童、還是進出麻風康復村、幫助困難人士等都全心投入,在志願服務機構還沒有在廣州盛行的年代,梁冬飛已經是一位資深的公益志願者。

為何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梁冬飛說,這都是父母從小對她的教育,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多行善,做好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梁冬飛記憶中,父母一直以身作則,教育她要以行善為樂。“小時候媽媽都會教育我,能幫則幫,做好事是應該的”。

小時候梁冬飛媽媽就經常匿名捐款,一捐就5元、10元,在工資只有十來塊的年代,可謂是一筆鉅款,“聽媽媽回憶,她小時候原來也是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善心人的資助,才有幸讀書上學,因此長大後她也積極去捐款,幫助更多的人,一是希望能夠回饋社會,二是期望獲得資助的人,也能像她一樣繼續做善事,傳播愛心”。

在梁冬飛心中,她就是父母的種子,在父母的愛滋養下,培育成一棵“愛的大樹”,她有責任把父母助人為樂的精神傳播下去,讓更多人成為善的種子,讓愛傳播下去。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梁冬飛為孤寡老人送上中秋祝福。

2014年,梁冬飛發起“衣+衣=愛,讓愛回家”舊衣捐贈活動,2015年成了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終於結束了20多年游擊隊般的志願服務活動,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公益項目。

“以前覺得自己做好事就行,就算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沒關係,後來發現,單打獨鬥的效果是有限的,能幫助到的人群也有限,所以就有成立公益組織的想法,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目前, 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已經開展了多項針對不同群體的公益項目,發起了60多場的志願服務,擁有過千名志願者,服務人員超過3000人次。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出資數十萬 發起捐衣項目

廣東省讓愛回家公益促進會明星項目——“衣+衣=愛,讓愛回家”舊衣捐贈公益項目,是梁冬飛嘗試的第一個項目,也是這一個項目,讓梁冬飛知道公益組織“唔易做”。

“衣+衣=愛,讓愛回家”舊衣捐贈項目,是旨在發動社會各方力量,鼓勵民眾捐贈舊衣物,由梁冬飛出資把舊衣物進行再處理,通過二次消毒和篩選,送往偏遠山區,讓舊衣物再次發揮作用之餘,也能惠及山區貧困群眾。

“一開始成立這個項目的時想法很簡單,以為只要定期收集舊衣物,請人再處理就可以,當時還設想每月送幾萬件衣服給貧困地區,後來才發現很難做到”,梁冬飛覺得自己當時還是有點天真。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白雲解心鎖公益項目啟動儀式。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梁冬飛認識到公益事業不易做。

伊始,梁冬飛通過好朋友——全國道德模範趙廣軍的幫助,發動了社會各方力量,收集了數以萬計的舊衣服。為了處理這些舊衣物,梁冬飛自掏腰包,租用了200多平米的廠房,作用舊衣處理,並且購買了幾臺工業洗衣機,消毒、烘乾等設備,還聘請工人進行打包,花費不少。

但事實證明,

這樣的做法無法長久。

“我們發現這樣做成本太高了,比買新衣服還要貴,不實際,場地手續也無法辦理下來”,後來梁冬飛終於發現,一條龍包辦是沒有辦法實現的,為了節省成本,她選擇把處理舊衣物的每一個環節都外包出去,找不同的合作方來處理,即減少成本,也能達到效果,“做公益和做生意一樣,都是要找各種方法持續發展下去,而公益事業比做生意更難的是,它沒有辦法創收,只能通過造血自救。”

現在, “衣+衣=愛,讓愛回家”回家項目,不單隻成立了愛心小屋,定期接受居民舊衣物以外,還會接受舊書籍,每月定期捐贈一批舊衣舊書至偏遠山區,將舊物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梁冬飛:讓愛滋養生命,讓行善成為習慣

*江南中街道寸草堂開業儀式。

探索新型公益模式 自我造血

在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梁冬飛決定創新公益模式,通過“授人以漁”、“自我造血”的方式,讓促進會以一種新的模式持續發展下去。

“接下來我們將建立公益愛心超市,鼓勵民眾捐出閒置物品,用於義賣,獲取的資金將捐入促進會,成為工藝善款”,梁冬飛說。除了愛心超市的模式以外,她還加入了一個線上定製平臺,招攬文化志願者,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華之餘,也能做善事,獻愛心,“這個平臺可以讓藝術學院的同學把自己的作品放上平臺,接受網友的定製,而他們作品版權所得將歸入促進會所有”,目前平臺已經有多幅作品被下單定製,部分作品的下定量更是達到過千的數量。

“如何讓促進會持續發展下去,是我接下來重點攻克的難題,當然這也是所有公益組織所面臨的難題”,梁冬飛直言,她不怕挑戰,會堅持把促進會發展下去。

【記者 利思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