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賤民」是如何產生的?

肖正餘


四大種姓之外的人,便是賤民,被視為“達利特”或“不可接觸者”。

在古代印度,一個人的地位,職業方方面面都與他的種姓有關。

印度種姓制度是在雅利安人入主次大陸時期出現的社會制度,最初並非劃分階級,而是確保雅利安人的執政權。隨著伊斯蘭教的入侵,加上英國殖民者的殖民需要,最終形成等級森嚴的階級體系。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由雅利安人構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前三等種姓,而被征服的土著達羅毗荼人構成首陀羅,後來從首陀羅中分化出“賤民”。

“賤民”的出現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產生的。賤民的產生分兩種:一種是原來的四大種姓者因為生活所迫離開原來的種姓和職業,淪為新的職位而成為賤民;另一種是原本為劃入四大種姓制度的部落,因為失去棲息地,而不得不依附於四大種姓而成為賤民。

賤民的產生,一方面是上層統治者提高個人地位,畢竟賤民從事的職業,統治者是不願意去做的;另一方面以低廉的方式攫取賤民的勞動力。


五味社


2001年7月25日,印度“土匪女王遇刺事件”,震驚了世界各大媒體。這個被刺殺的傳奇女性,就是一個“賤民”。

她的名字叫普蘭戴維,咱們先聽聽她的故事,再來說說印度的“賤民”吧。

1963年,普蘭出生於印度北方邦的一個最貧窮的村莊裡。因為出生在花神節這一天,所以“普蘭”這個名字,其實是“花神”的意思。不過,普蘭從一出生就是“賤民”,生活並沒有這麼美好。

普蘭家原本有一塊地,後來被堂兄搶走了。倔強的普蘭大罵堂兄是竊賊,希望要回自己家的地。但是,堂兄把普蘭賣給了一個喪偶的中年男人,換來了一頭牛和一輛自行車。這一年,普蘭才11歲。

飽受虐待和毆打兩年之後,普蘭逃回了家。她希望通過法律的手段,把自己的土地要回來。但是,堂兄賄賂了法官,普蘭反而被丟進了監獄。

在監獄裡的一個月,普蘭被犯人和獄卒輪番侮辱,痛不欲生。

16歲那一年,普蘭被一幫土匪搶走了。剛開始的幾個月,普蘭被土匪任意羞辱蹂躪,直到一個匪首愛上了她,普蘭才擺脫困境。之後,普蘭和這個匪首維克拉姆一起打家劫舍,尤其是高種姓的富人。


後來普蘭回憶說,維克拉姆是她一生中唯一尊重她、愛過她的人。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被匪徒出賣,維克拉姆死了,普蘭也被關進了一個叫做貝麥的高種姓的村子。

在被關押的一個月裡,普蘭每晚都被村民和土匪輪番侮辱,生不如死。

後來,兩個土匪救出了普蘭,帶她離開了。普蘭發誓要報仇,她重建了匪幫,聚攏了很多低種姓的人,開始向高種姓展開瘋狂報復。從富人手裡搶來東西之後,普蘭還會分給低種姓的人,很快她就聲名遠揚,被稱為土匪女王。

1981年2月,普蘭回到了那個日夜遭受侮辱的貝麥村。她要求村民交出所有曾經侮辱過她的人,被拒絕後,全村二十多名男子都被槍殺了,普蘭還一把火燒掉了村子。

高種姓村子被低種姓人屠殺,整個印度震驚了。政府派出大量的軍警追捕普蘭,懸賞15萬盧比買她的人頭。因為熟悉地形和低種姓人的保護,普蘭一直沒有被捕。

後來,印度政府決定和普蘭談判。經過協商,普蘭在上萬人面前進行了投誠儀式,她頭扎紅巾,跪在聖雄甘地像和印度女神像面前,雙手舉起了自己的毛瑟槍,正式向政府投降。

雖然被指控了多項罪名,但是在巨大的民意下,印度政府沒有審判,只是一直關押著她。在獄中,普蘭因為卵巢腫瘤,被摘除了全部子宮。


11年後,1994年2月,在印度議會低種姓代表的呼籲下,普蘭終於被釋放了。

此後,她積極參與政治,當選國會議員,努力爭取低種姓窮人的權利。但是,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沒這麼容易被動搖。

2001年7月25日,普蘭在家門口遇刺身亡,年僅38歲。

她死後,眾多低種姓擁護者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和集會,譴責殺人兇手。但是,高種姓人卻彈冠相慶……

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當初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開始劃分高低貴賤的社會階層。隨後的入侵者們不斷的調整和鞏固這一制度,尤其是英國人殖民印度的時候,更加把種姓制度固定化。

印度的種姓主要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他們嚴格按照等級制度,從事不同的職業,享受不同的權利。

但是,除了這四個種姓之外,還有更加低賤的一群人,那就是“賤民”。他們主要由罪犯、戰俘或是跨種姓婚姻者及其後裔組成的。賤民是最受歧視的人,幹著最卑賤的工作。他們聚居在一起,世代無法翻身。高種姓的人就算看到賤民,都覺得是骯髒的、不可接受的。

賤民走過的足跡都要被撫平,連影子都不能和其他種姓交疊,甚至被打和被殺害,高種姓兇手都不會受到懲罰……


雖然,1947年種姓制度就被廢除了。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沒有被動搖,賤民的生活依然非常悲慘。


七追風


印度賤民,印度語翻譯為:“不可接觸者”,是印度種姓制度中不屬於任何四種種姓的人,他們被看做是低於任何四種種姓。他們自己自稱為“被壓迫的人”,即達利特(Dalit)。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印度目前有1.67億達利特人,佔總人口的16.2%,賤民在傳統的印度社會中只允許做被認為是非常卑賤的行業,比如掃街及清潔旱廁等。

傳統上,達利特被認為是骯髒的,並且這種骯髒還可以藉由接觸傳染給別人,因此他們要躲大家遠遠的。一位女子只是因為向一位達利特人給了一杯水,而被家公家婆帶到河裡脫光衣服,並被送到廟裡接受酷刑和悔過。父母雙方只要有一個是達利特,那麼後代必然是達利特。

他們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他們為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即使現在,賤民在街上也不可以穿著鞋子,在任何地方也必須站立,即使周圍有很多空的座位。有人因為航班上有賤民而拒絕登機,導致飛機延遲起飛。

印度種姓制度非常古老,源於印度教(早年叫婆羅門教,後來經過商羯羅的宗教改革後,成為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就是種姓制度。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度,而印度教徒佔大多數,數量超過10億。印度教本身也非常古老。宗教在古代就是統治的工具。在宗教國家,除了生產活動,人們會在宗教祭祀上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整個國家的生產和生活都是圍繞拜神為中心展開的。因此婆羅門作為祭司,就成了人和神的媒介,擁有最高的地位。而剎帝利則是保護婆羅門的武士。吠舍是工商業者和農民,負責供養婆羅門和剎帝利。首陀羅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他們主要是負責伺候婆羅門和剎帝利,類似奴隸。

只要所有人都相信印度教的核心教義(因果報應和祭祀萬能),這套制度就能很好的維持下去,事實也維持了3000多年。

在這套體系下,最大的懲罰莫過於被踢出體系,賤民其實就是被踢出這套體系的人,他們被剝奪了參與這套體系的權利。我們可以很容易猜測到什麼樣的人會被踢出這套體系。

首先就是那些企圖推翻這套系統的人,也就是這套體系的敵人,無論是內部的反叛者(印度一直缺乏反叛精神也可以視作這套體系的成功)還是外部的敵人(當然是指被打敗的敵人)。

其次,就是觸犯了這套體系內部規定的人,比如一些罪犯,權力鬥爭的失敗者,不按規定通婚的人等等。


迷蝶夢文史社


稍微瞭解一點歷史的都知道,在印度實行的是種姓制度,分為高級種姓和低級種姓,有人可能以為賤民就是低級種姓,其實不然,賤民是在低級種姓之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的種姓制度裡面,賤民還要細分幾個等級,目前根據數據來看,在印度有25%的賤民,他們的生活是非常悲慘的。

賤民在印度人看來,永遠只能從事最卑賤的行業,一般情況下賤民只能幹以下幾個工作,打掃街道,清潔廁所,理髮,洗衣服,捕魚,收拾皮革。這些在印度人眼中就是低賤的職業,只有賤民才能從事。至於賤民是如何產生的,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會回答三個字:不可考。

因為歷史太過久遠,沒人知道賤民到底是怎麼選出來的,不過歷史專家們的猜測大致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個賤民可能是印度最早的原住民,這些人犯了罪,便被算成賤民,第二個那就是他們是戰爭中的戰俘。在印度種姓等級不同雙方是絕對不能接觸,更不能結婚的,如果結婚的話即使是最高級的種姓,只要他的另一半是賤民,那他們這家人世世代代都是賤民。

在印度人眼中種姓制度非常重要,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低級種姓人家的女子,因為看不下去賤民如此勞累,就去為其倒了一杯水,被其公婆看到後,將她帶去河裡不停的洗滌身子,然後送往神廟讓其懺悔,即使現在,賤民在印度也是非常悲慘的。

現在的賤民即使有錢,都不允許穿鞋子,在印度沒人會去接觸他們,舉個例子,在公開場合,賤民永遠只能站著,哪怕周圍都是座位,他們也沒有權利坐下去。曾經有人去採訪過賤民,問他們的理想是什麼,他們的回答是希望下輩子投胎去高級種姓。隨著印度的獨立,賤民已經可以接受教育,這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可惜的是,基本所有賤民都因為現實的原因,無法去上學,真能改變命運的寥寥無幾。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我不太同意另外幾個答案。之前在悟空問答回答過類似的問題:https://www.wukong.com/answer/6486692834450604301/

再貼一遍吧:

雖然非常難,印度的賤民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樣,種姓也並非完全不可改變。

我去印度了好幾次,印度人都很愛聊天,卻他們不太願意和我們談種姓。但在印度人內部,常常對這一制度加以批判。比方說這個:

這是2013版《摩訶婆羅多》電視連續劇中的一段。《摩訶婆羅多》相當於印度的《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圖中的人物叫毗溼摩,是一個剎帝利,導演借他之口狠狠的批判了一嘴種姓制度,片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印度的世俗精英階層對種姓的反思相當多,批判也相當狠,否則不會立國時立法廢除種姓制度。

然而,到現在印度的種姓制度還並沒有消滅乾淨。印度中央政府軟弱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層的原因恐怕是:種姓不只是一種人為的強行劃分,它更是一種經濟上的關係。

我們中國人對種姓的認識,大多都源於中學課內課外書籍中的描述。書中引用《梨俱吠陀》中的《原人歌》,說人分成四類:“原人之口,生婆羅門/彼之雙臂,長剎帝利/彼之雙腿,產生吠舍/彼之雙足,出首陀羅。”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在4種姓下還有個更低的賤民。

然而,種姓制度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分成這幾大類,而是在內部分成若干種亞種姓。在一個原來沒有種姓的地區建立種姓制度,肯定是統治者一開始劃分的。一開始劃分亞種姓,是從事同種行業的人天然成為了一個群體,或者統治者有意將部分人固定成某一種行業。比方說,現在的印度總理莫迪,就是古吉拉特邦的Telighanchi種姓,這個種姓是賣油的,在首陀羅裡算高,在吠舍裡算低,總之是一個低種姓。

但即使劃分好種姓,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有一些鬆動。即使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一個低種姓的人如果運氣好還特別拼搏,有沒有可能改變自己乃至家族的命運,成為一方豪強呢?當然可能。

《摩訶婆羅多》裡有個大英雄叫迦爾納,他的養父是蘇多種姓。蘇多是剎帝利男子與婆羅門女子所生下的後代,這種低男高女的婚姻叫“逆婚”,生下來的孩子直接變成賤民。然而,迦爾納他爹是國王的車伕,其實算相當有錢的人了。

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了一個很強的人,帶動了家族的發展,運氣夠好幾代都這麼順,那怎麼也會成為一方強有勢力的家族。如果有這麼一個種姓,在一個村子裡聚居,然後變成這片區域裡最強的一群人呢?這就出現了宰制種姓這個概念。

所謂宰制種姓,即村落中,某一種姓的人數最多,擁有最多的土地,從而得到了主導權。這樣的主導權,可不管你是什麼種姓,你的種姓多高多低。你強,你人多,你有錢,你就厲害。

既然實際上很厲害,那麼,能不能提升自己的種姓?轉變的方法其實不少,可以學習高等種姓的生活方式,來證明你更高貴,這叫做“梵化”;可以直接賄賂或者迫使婆羅門授予自己更高的地位。這也導致一些亞種姓在不同的地區地位不一樣。莫迪的種姓Telighanchi就是如此,他們在有的地方被當成首陀羅,有的地方被當成吠舍,甚至在有的地方被當成剎帝利。

尼泊爾是一個巨型的例子。現在尼泊爾的主體民族是卡斯人,他們在大約700-800年前獲得了尼泊爾的統治權,接受了印度教。在此之前,他們不信印度教,不按印度教的方式生活,因此被印度世界視為低等人、野蠻人。但是,當他們獲取了政權之後被集體授予了婆羅門和剎帝利的種姓,導致到了現在,卡斯人裡高種姓的人比低種姓的人多很多,這在信印度教的民族裡較為特殊。(下圖中,Bahun種姓是婆羅門,Thakuri和Chhetri都是剎帝利。)

在這樣的狀況下,真正的高種姓自然讓人驕傲,但只要不是一低到底,在較低的種姓中大家並不會特別在意自己的種姓究竟有多低,而更在意自己是不是有特權。有這樣一個例子:印度法律規定,印度政府裡會有固定的多少個位置給低種姓人群,這其實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平權規定吧?但在2008年,拉賈斯坦邦的Gujjar種姓人群鬧過遊行、暴亂,訴求特別奇葩——要求政府認定他們是低種姓,從而獲得更多特權。

同樣,一個賤民也有可能通過類似的過程來提升種姓。

但不幸的是,前面說了,種姓制度是一個經濟性的關係。種姓低,經濟條件差,擁有的資源自然就少,還受歧視,向上流動的大門幾乎就打不開。這是最可悲、最無奈、最悲劇的事情。

這樣經濟上的階層固化是最可怕的事情——無論是印度賤民的遭遇,還是其他國家被固化的窮苦人群的困境,都是如此。


花落成蝕


印度賤民主要就是不同種姓之間通婚產生的,是用於標誌不同種姓通婚後代。

或者說,設置這四個種姓之下的第五個種姓,正是為了威懾民眾,迫使他們遵從種姓制度:別以為你們你們第四種姓就可以光腳不怕穿鞋,還有比第四等級更差的呢!

下面簡單說說印度早期文明和種姓制度產生:

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炎黃五帝時代),印度河谷便出現了青銅時代的城市,最著名的是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遺址

在公元前2000-1500年時期(夏商時期),大批印歐語系的金髮碧眼白種人從中亞入侵印度,征服了當地的黑皮膚達羅毗荼人。這些入侵者自稱“雅利安人”,意為高貴者。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雅利安人逐漸征服了整個北印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鐵器出現了。雅利安人原本的氏族部落制度也開始解體。大傢伙的貧富差距拉開了,首領和僧侶權力增大,形成權貴階層甚至世襲國王;一般部族成員成了窮人,甚至賣身為奴。

在宗教文化方面,雅利安人把自己的部族信仰和印度本地宗教結合,創造出了“婆羅門教”(在公元2世紀左右發展為印度教),僧侶稱為“婆羅門”。

為了更好地保證權貴階層騎在窮人脖子上,也為了保證雅利安人能對本地達羅毗荼人佔優勢,印度統治者們搞出了種姓制度(瓦爾納制度)。簡單說,他們把全國人民分為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中前三個種姓是專屬於征服者雅利安人的,最後一個首陀羅屬於達羅毗荼人。

地位最高的是僧侶、祭司即婆羅門,所謂“最接近神的人”。第二的剎帝利是君王、武士、官員,掌握著世俗政權。這兩個高級種姓高高在上,大權在握,家財萬貫,勾結起來作威作福,好不痛快。

第三等級的吠舍就是平民,包括農民、工匠、商人,一般是雅利安人中的中下階層,要向國家納稅。第四等級首陀羅主要是被征服的人,從事奴僕、佃農等“卑賤”職業,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實際上等於奴隸。

當然,實際上第三等級和第四等級在的職業分工並不那麼涇渭分明,比如種地、工匠,裡面既有吠舍也有首陀羅。

印度王公們還頒佈了一部《摩奴法典》,規定各個種姓等級的權力義務。其中第四等級首陀羅最慘,他們不能積累私人財產,不能對高級種姓有任何不敬。各個種姓之間發生衝突,懲罰也完全不一樣。

低級種姓的人如果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那麼,動手的要砍手,動腳的要砍腳。而高種姓的如果殺死一個首陀羅,則只需要賠償牲畜就可以了。

婆羅門罵首陀羅罰款12元(12帕那銀子),罵吠舍罰款25元,罵剎帝利罰款50元。相反,剎帝利罵婆羅門要罰100元,吠舍罵婆羅門罰200元,首陀羅敢罵婆羅門,就要被滾燙的油灌入嘴巴和耳朵。

印度的種姓制度極為森嚴。這四個種姓不能呆在同一個房間,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一口井的水。四個種姓的職業世襲,而且互相不許通婚。

換言之,你如果是吠舍,那麼不但你一輩子是吠舍,而且你的結婚對象也只能是吠舍,你的子子孫孫,都永遠是吠舍,真是“永世不得翻身”。

那麼,假如真有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同種姓之間通婚,那生下孩子該怎麼辦呢?隨父親?隨低的一方?

你太小看印度權貴的手段了。不同種姓之間通婚,生的孩子算作第五個額外等級“賤民”,比最低等的首陀羅還要低賤!

賤民只能居住村外,不能與婆羅門接觸,只能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走在路上還要佩帶特殊的標記,口中要不斷髮出聲音或敲擊器物,提示旁人及時躲避。

印度“賤民”

古往今來的社會,階級壁壘或大或小,也只有印度的能做到“出類拔萃”,一絲不苟。在這套制度下,印度的貧富貴賤完完全全、永生永世被固化了。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大國,印度長期發展遲緩,種姓制度“功不可沒”。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發表您的觀點)


巴山夜雨涮鍋


印度的“賤民”(Dalit),又稱“不可接觸者”是來源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階層,第一是僧侶階層,第二是武士,第三是商人,第四是工匠。每個種姓內部也是有階層劃分的,這就是所謂的“次種姓”,次種姓的數量非常多,很難一一列舉。在這個四個種姓之外,就是所謂的“賤民”。

很多人認為種姓來源於血統或者族裔的差別,實際上種姓是經濟甚至職業的固化。四大種姓幾乎是來源於職業,而“賤民”也是有“職業屬性”的,他們的工作是清理糞便、垃圾、屍體等一系列被視為不潔的東西。

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與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說印度教認為種姓決定於前世的作為,根據這種理論種姓是無法改變的。

印度獨立後已經立法取消了種姓制度,但是與種姓相關的社會土壤遠未消除。所謂“榮譽殺戮”(跨種姓甚至跨亞種姓的婚姻在印度都十分困難,一些人為了維護“家族榮譽”殺害自己的親人)仍然很常見。


波羅的海之月


印度的賤民是由印度種姓制度產生的,這是一種愚昧的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實他影響的範圍很廣,並不單單只是印度,在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也存在,但是在印度最為普遍。怎麼理解這項制度呢,大概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這樣荒唐無稽吧。

其實從本質而言,印度的種姓制度,不過就是統治階層推出的一種鞏固自己地位,神話自己階層權力的一種政治手段罷了,種姓制度最早起源於印度教,隨後慢慢發展完善形成的,從時間上說,這也算得上一項古老的制度了,大約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熟知的是印度種姓制被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每個階層都有對應社會地位,權力,職業和義務。

這項制度發源於宗教,在最高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階層,教育文化宗教解釋的權力在他們的手上。之後是剎帝利,這個部分主要就是由軍事,行政這些方面的貴族組成,這個階層掌管著軍政大權,也要負責保護婆羅門,然後是吠舍,這個階層主要是雅利安人組成,曾經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雅利安人其實就是波斯人,也就是伊朗人(注意,不是日耳曼人)其實這個階層主要是平民商人之類的,也是要供養上面的兩階層,最後才是首陀羅,這個階層簡單說就是非雅利安人,以土著居民為主,主要是傭人,工匠,農民等。

這裡我們就要強調下,上面四個階層無非是高等點,或者低等點,但是至少還被當成人看,在印度還有第五種姓,達利特這個階層就是真正的賤民了,又被稱為不可接觸的人,從事的工作也是最為卑微的工作,但是這群人主要就是被征服的原著民的後代,也就是奴隸,被雅利安人壓迫,禁止他們反抗,把這群人通過宗教渲染成會傳播汙穢的人,其實這是非常荒誕的,達特在印度語翻譯中,意為被壓迫的人,在今天的印度還有1.67億達

特人。

雖然今天的印度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就如前面我們說到的,這項制度已經存在三千餘年,有的東西已經成為傳統融入到社會之中,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清除的,所以即便是現在印度“賤民”達利特其實在社會中也還是容易受到歧視。


玄坤


賤民產生的具體時間已經不可考證,但是賤民產生的原因只有一個:征服者對被征服者的奴役。
先來說是印度的特色——種姓制度
。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元朝的時候實行過一個“四等人”制度: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漢人、四等人是南人。為什麼蒙古人要搞這個四等人制度呢?因為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屬於落後民族;遊牧民族征服農耕民族屬於落後征服先進!所以元朝的統治者們一沒有先進的文化制度,二沒有強大的文明屬性。所以,為了方便統治這些被征服的先進文明同時也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就簡單粗暴的“四等人”制度,直接用血緣來確定你的社會地位。印度的種姓制度跟蒙古人的“四等人”制度一模一樣(我都懷疑蒙古人是不是直接抄的印度種姓制度)。3000多年前,屬於遊牧民族的雅利安人入侵了當時屬於農耕民族的印度,也是屬於落後征服先進;於是也是出於和蒙古人一樣的心態制定了種姓制度。

那賤民有是怎麼來的呢?中國的元朝時間很短,只有150年不到,所以元朝的“四等人”制度沒有在中國留下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印度不一樣印度被征服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而且是被多個民族征服!今天雅利安人來了搞了個種姓制度,明天馬其頓人來了一看:這個制度不錯,就繼續搞。但是,馬其頓人是征服者他肯定要把自己定為第一種姓。其他的種姓就要一級一級往下降;再後來,蒙古人又來了,蒙古人又要成為第一種姓,其他的種姓又要往下繼續降一級!再再後來,英國人又來了…………這原來的種姓階層已經不夠用了(´;︵;`)

其實,所謂賤民的產生就是因為印度這個地方被征服的次數太多,造成了一大批被多次征服的被征服者被擠出了種姓階層!成為了被所有階層都看不起的“賤民”!


TDtank126


大約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雅利安人經興都庫什山脈各個隘口進入印度次大陸。在與當地土著的戰爭中取得印度五河地區的主導權。

這些原本生活在這裡的土著都是原澳型人和後來遷入的達羅毗荼人(西方人稱之為古地中海人)。包含達薩人,達休人,帕尼人。其中的達薩人驍勇善戰,讓雅利安人十分痛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吠陀經開始編撰,到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六百年時出現了種姓的劃分。最早的種姓是以二分格的方式劃分的,即雅利安人種和非雅利安人種。達薩人被直接認為是非人(妖)。

這種劃分方式簡單粗暴,但在後來得以修改,出現了現在的四分格式的劃分。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劃分的依據為皮膚的顏色,即梵語中的“瓦爾那”

婆羅門為梵天大神口中出生,從事宗教祭祀,以白色代表。

剎帝利由梵天大神雙臂生出,代表武士階層,以紅色代表。

吠舍由梵天大神雙腿生出,代表手工業者和農民,以棕褐色代表。

梵天大神的雙腳則生出首陀羅,代表達薩人和達薩人與雅利安的混血後代,以黑色為代表。

前三類為再生人種,首陀羅則不是,沒有來生輪迴為人的權益。

大約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種姓又開始了新的變遷。此次變遷增加了亞種姓,梵語稱之為“she提”(抱歉輸入法沒這字)使原四大種姓又細化出四十五個亞種姓出來,並增加了賤民階層。也就是大概在印度十六國爭雄時期,雅利安人向南征服時的當地土著,當時統稱為“旃陀羅”(實際旃陀羅是其中一個被征服的土著民族)。為保證其已有種姓特權,這些被征服的土著全部被劃分到了賤民階層。(以上全憑記憶在手機上手動輸入,如有偏差請斧正,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