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多措並舉推動脫貧攻堅

據亳州晚報 2014年初,渦陽縣共有78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6490戶、115986人,貧困發生率為7.8%。近年來,渦陽縣委、縣政府本著“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初心,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強、行之有效、可供複製的經驗。經過不懈努力,全縣現有貧困村25個,未脫貧貧困戶10544戶、2686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1.8%。2018年計劃脫貧13391人,貧困發生率將降至0.9%以下。

渦陽縣青疃鎮大於村脫貧攻堅公示牆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扶貧驛站

渦陽縣龍山鎮段營村扶貧驛站

健全工作機制

近年來,渦陽縣不斷健全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了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體系。樹立“書記抓、抓書記”的工作理念,形成了縣、鎮、村三級書記抓扶貧的縱向工作格局。縣委、縣政府與24個鎮(街道、開發區)和39家縣直部門分別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充分發揮縣扶貧辦協調服務、督促指導作用,實行“一個文件統籌、一個模板執行、一個漏斗向下”,促進縣直單位之間、縣直單位與鄉鎮之間的溝通、協調、配合和責任落實。

渦陽縣成立了“縣摘帽”指揮部,明確縣級領導、39家縣直部門、24個鎮(街道、開發區)的職責分工,統籌謀劃推進“縣摘帽”工作。推行“周調度、周通報、月考核、季排名”調度機制,實行“交辦→督辦→提請→約談→追責”制度,確保上下聯動、左右互動、步調一致、同頻共振,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對所有脫貧攻堅任務和問題整改均實行項目化和“四單制”(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措施清單和時限清單)推進,今年“縣摘帽”77項152條任務,嚴格按照“四單制”推進,一週一調度,一週一通報,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落實扶貧政策

圍繞實現“兩個確保”目標,渦陽縣揪住關鍵點精準發力,推行“四帶一自”模式,強化“三基一庫”建設,加快推進“十大工程”,全面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強化“四帶一自”模式,促進穩定脫貧。全縣78個貧困村實施項目871個,村均產業扶貧項目11.17個;全縣42190戶貧困戶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6.11萬個,戶均產業扶貧項目3.85個。投資1900萬元實現全縣78個貧困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全覆蓋,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達標78個村,85個扶貧基地通過認證;156個養殖小區為每個貧困村年增加集體經濟收益16萬元。2018年發放光伏項目收益6216萬元,其中,發放到戶19420戶、5826萬元,發放到村78個貧困村390萬元。完成林業扶貧4.4萬畝,4.7萬貧困人口受益。

強化“三基一庫”建設,補齊扶貧短板。渦陽縣堅持基礎設施先行。2018年新增農村公路暢通工程1097公里,實現全縣78個貧困村和較大的自然村“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全覆蓋。總投資6.5億元,持續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成水廠80座,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投資4385萬元,全縣25個未出列貧困村貧困戶進戶線改造工程以及53個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不斷提升基層基本服務水平。涉及基層基本服務8大類19項指標已全部達標。突出抓好項目庫建設,實現資金保障到位,2018年脫貧攻堅項目庫入庫3206個項目,計劃投入27.85億元,截至9月底,安排使用各類財政扶貧專項資金3.58億元,已支出3.38億元,支出進度為94.61%。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4.99億元,新增投放2.27億元,完成任務的117.28%。

強化公示公開

在渦陽縣青疃鎮大於村村委會,經常有村民在一面公式牆前駐足,查看該村脫貧攻堅進展動態。

公示牆正面是村負責人姓名、村編號、村建檔立卡戶基本情況、精準幫扶信息情況、舉報電話;公示牆背面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程序,低保戶識別程序。

為切實做好脫貧攻堅政策宣傳,讓群眾瞭解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提高政策知曉率,保障群眾知情權和參與權,渦陽縣在全縣有脫貧攻堅任務的377個行政村設置動態管理公示牆。通過公開公示,讓群眾瞭解扶貧對象和扶貧政策,解決了一直困擾在基層的扶貧對象和扶貧政策不透明的問題,群眾滿意度得到較大提升。

建設扶貧驛站

侯俠原來是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的貧困戶,現在已經光榮脫貧。她的脫貧主要歸功於村裡建設的扶貧驛站,在這裡,她的工作是折紗布,動作簡單,勞動量也不大,每個月有千把塊錢的收入。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留守婦女多,有著大量閒散勞動力,村裡建設了扶貧驛站進行紗布的代加工,工作時間自由,待遇也不錯,吸引了不少村民,其中部分是貧困戶。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美君紗布廠負責人殷美君介紹說,來扶貧驛站工作的都是周邊的村民,主要工作就是折紗布、縫紉紗布,每年工資從七八千到一萬多,在驛站工作的貧困戶有24人。

今年以來,渦陽縣將勞動者實現就近就業和居家就業作為就業脫貧的主攻方向,大力建設就業扶貧驛站,目前,全縣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就業扶貧驛站16家,帶動就業5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1人,人均月增收600多元,足不出村,就讓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渦陽縣還通過培育產業、組織外出就業、支持創業、開發輔助崗位和公益崗位,不斷提高“三業一崗”就業質量,就業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全縣26321名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就業率達62.6%。全縣開展技能培訓22818人,累計開發公益崗位18685個,其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4768人,佔比79%。鼓勵創業促脫貧,鼓勵貧困村能人帶領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帶領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返鄉創業1104人,創業成功793人。

構建“三有一網”

在渦陽縣西陽鎮太平村,村民葛建武正在田地裡察看今年紅薯的收成,今年他種了35畝紅薯,每畝能產4000-5000斤,每畝能收入2000多元。這兩年,通過種植蔬菜瓜果等農產品,葛建武一家已經順利脫貧。

2015年初,葛建武夫妻倆一個患上了肺結核,一個患上心臟病,倆孩子一個在外地當學徒,一個讀初中。倆勞動力不能負重後,生活突然開始拮据起來。當年,他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葛建武家以前就有種土豆的經驗,雖然夫妻倆不能幹重活,但是可以僱人。他和妻子商量後,從當地的合作社學到了套種技術,將自家幾畝土地全部種上了土豆、大蔥、青菜等蔬菜。當年,葛建武的蔬菜喜獲豐收,加上種植補貼,年收入達到2.5萬餘元,窮帽當年也被摘除。

嚐到甜頭的葛建武開始逐漸擴大種植規模,到今年,種植規模已擴展至37畝。種植品種也由單一的蔬菜種植擴展到果樹種植。

葛建武脫貧後不忘鄉鄰,現在,在他家的帶動下,村裡的貧困戶抱團發展,目前已經有7戶成功脫貧,摘掉了窮帽。

村民魏振先也是一名貧困戶,他經常在葛建武的田裡幹活,每天有五六十塊錢收入,瓜果蔬菜上市時,他一個月能上二十五六天的班。

在構建“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渦陽縣進一步增添發展新動能,實現383個村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78個貧困村電商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全縣78個貧困村實施項目871個,村均產業扶貧項目11.17個;全縣42190戶貧困戶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6.11萬個,佔貧困戶總數的100%,戶均產業扶貧項目3.85個。大力推行“一村一規劃、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幫扶措施49類96.81萬個,戶均22.71個,涉及資金11.72億元。

實施“一村一品”

秋日的王橋村田間,村民們正在為冬桃的上市做最後的準備。與春天上市的桃子相比,這裡的冬桃得益於晝夜溫差懸殊、氣候相對乾旱,擁有了較高的甜度,上市後價格也會十分可觀。

渦陽縣西陽鎮王橋村幾年前和當地的其他村子一樣,以種植小麥和大豆為主,而現在,村子的主業已經“升級”成為種植桃類等經濟作物和養殖。

安徽科技學院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谷業理介紹說,大家以前不敢種植經濟作物,一是怕沒市場,二是怕沒技術。扶貧工作隊來了之後,進行了認真調研,結合當地實際和學校的科研力量,制定了“科技+產業”幫扶機制,帶動村民種植果樹,同時鼓勵村民發展養羊業。

以科技為後盾,種植、養殖“兩手抓”,數年間,王橋村的貧困戶人均收入從3000多元增加到了5000多元。

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以“造血”為主,渦陽縣因村制宜,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縣78個貧困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78個貧困村實施“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全覆蓋,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達標78個村,85個扶貧基地通過認證,村集體年增收約10萬元。依託龍頭企業在全縣78個貧困村打造“中藥材+林業”模式的生產基地,為貧困村培訓新型經營主體368個,貧困村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示範店建設實現全覆蓋,以貧困村科技普及引領脫貧。積極穩妥探索政企合作經營、龍頭企業帶動等多種形式,通過政府與溫氏合作開展的溫氏託管養殖項目,78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村建設2個標準養殖豬舍,年出欄3200頭,156個養殖小區每年為每個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益16萬元。採取“小集中”的模式,建設總規模117.68MW、總投資82866.66萬元光伏發電項目。2017年以來共發放貧困村、貧困戶收益11883.3萬元,2018年發放光伏扶貧收益6216萬元,其中,到戶發放19420戶、5826萬元(每戶3000元),到村發放78個貧困村村集體光伏收益390萬元(每村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