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煌40年」渦陽:農民手中的「紅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兩年多來,憑藉手裡的承包土地經營權證,安徽省渦陽縣的農民們先後貸款7452筆,3.4億多元的資金在田間地頭流動,解了大家一個個燃眉之急,為農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農民手中的“紅本本”,生出了一個個致富的“金蛋蛋”。

經營權抵押貸款,承包土地變成“活資產”

今年年初的雪災中,渦陽縣城西鎮的蔬菜種植大戶孫成洪損失不小,但他並沒有為維修資金頭疼,只是拿出手機打開“金農易貸”,進行簡單操作後,兩三萬元的貸款就很快到賬了。

孫成洪手機上的“金農易貸”,是在渦陽縣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安裝的。

2017年4月份,憑藉自家的承包土地經營權證,再加上其他村民作保,孫成洪在渦陽農村商業銀行獲得了10萬元的授信額度,授信期限為3年。

“當時蔬菜還沒上市,又需要錢購買農具、肥料等,我貸了六七萬元,9月份菜賣完後,就把錢還上了,都是通過手機操作,非常方便。”孫成洪說。

2015年12月,渦陽縣成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之一。通過緊張的工作,2016年3月,渦陽農村商業銀行發放了第一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深化農村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渦陽農民在用承包土地經營權證貸款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渦陽農村商業銀行推出了“一次授信、自助辦理、隨用隨貸、循環使用”的農村信貸模式。

“在授信額度範圍內,我隨時可以貸款、還款,不用再往銀行跑。在授信期限內,我貸多少次都可以。”像孫成洪一樣享受便利金融服務的農民,渦陽縣還有很多。

據統計,從2016年3月發放第一筆貸款至2018年4月20日,渦陽農村商業銀行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7452筆,貸款金額達到3.4億多元。

“對農戶來講,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可以變現,土地就變成了‘活資產’,實現了承包土地的增值,現在他們也越來越看重這一塊。”渦陽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管曉偉說。

破解農民貸款難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除了使用方便外,這次貸款的經歷,也是孫成洪最舒心的一次,他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四處碰壁。中間最麻煩的事,也是因為家裡只有8畝地,無法獲得10萬元的授信額度,需要他找一個同村村民作擔保。

農業生產經營也需要資金注入,但在以前,銀行不敢輕易貸款給農民。

“很多人長期外出打工,流動性大,拿承包地作為抵押,出現問題後不好處置,信貸風險比較大。但現在不一樣了,農民以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做貸款抵押,再加上第三人抵押擔保,防控信貸風險就有了抓手。”管曉偉說,在改革的探索中,該行創新擔保方式,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渦陽農商行工作人員在走訪貸款農戶

渦陽縣農民人均承包土地1.5畝左右,大部分授信額度不足5萬元,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經營資金需要。為破解這一難題,渦陽農村商業銀行創新思路,對個體農戶實行“土地抵押+其他擔保”進行綜合授信。

通過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再加上本村農戶、固定收入人員、當地企業主、本地個體工商戶等多種方式,不但個體農戶的授信額度由不足5萬,提高到10萬、20萬、50萬,還有效降低了銀行信貸風險。

“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借款本息就由擔保人償還,抵押的土地也交由擔保人經營,直至收益抵償借款本息。”管曉偉說。

除了個體農戶外,針對新型經營主體,渦陽農村商業銀行則採取“分塊抵押、集合授信”的思路,向社員們發放貸款,由大家共同出資解決資金問題。

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從渦陽縣瞭解到,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改變了以往涉農商業銀行吸納農村存款到城市放貸的運營模式,由“抽水機”變成“輸血器”,加大了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資金支持,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韓震震 趙越)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