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据@人民日报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享年94岁

世间再无金大侠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金庸先生跟丹阳还有着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镇江,这个出现在金庸武侠小说和故事背景里的城市

就是那么传奇温婉,俨然成了江湖中的一个符号

所以笑看江湖,焉可错过镇江……


01

侠客行

《侠客行》是一个双胞胎题材故事,在情节上是兄弟被错认的套路,两兄弟分开,因外貌酷似被人认错,石破天为原是双胞胎的石中玉背黑锅,当上了江湖中一个大门派“长乐帮”的帮主,完成去侠客岛赴宴的任务。

这个江湖大门派的长乐帮,总部竟然是在镇江。

长乐帮中的神医贝海石治疗好石破天后,石破天从丫鬟“侍剑”口中,得知当地名叫“镇江”,地当南北要冲,是长乐帮总舵的所在。

——“长乐帮”,下分内三堂、外五堂,统率各路帮众。帮中高手如云,声势实力非同小可。

在雪山派杀上长乐帮时,贝海石表示客气,对雪山派高手白万剑说:“不知各位到镇江已有几日了?金山焦山去玩过了吗?改日让敝帮帮主作个小东,陪各位到市上酒家小酌一番,再瞧瞧我们镇江小地方的风景。”

谈笑间,已是刀光剑影。

曾经有人在镇江官塘一带发现曾有“长乐村”,不知道和金庸笔下的“长乐帮”有没有联系。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金庸笔下的金山焦山


02

很少人知道,金庸和镇江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是因为他最敬重的祖父查文清。

查文清——浙江海宁望族查家的最后一位进士,在光绪十六年被朝廷派到镇江府任丹阳县知县

查文清到任丹阳仅数月后,便遇到了震惊中外,后来更作为著名反帝斗争事件而编入中学历史课本的“丹阳教案”。

1891年5月,当时丹阳民间流传教会残害婴儿的传闻,一些洋教士在这个问题上也显得行为鬼鬼祟祟。于是,教会与民众矛盾爆发,数百名丹阳百姓围攻当地教堂并将之烧毁。此事的波及效应甚广,周边数个城市都掀起了反教会反满清的人民运动。

清廷惊恐,加上慑于外国压力,着查文清查办为首闹事的百姓。

然而查文清非常同情这些百姓,偷偷通知了所有参与围攻教堂的家庭,让他们连夜逃离丹阳。随后又上书朝廷为百姓据理力争说尽好话。

结果是,他被迫辞职,在刚刚晋升“同知”、仕途一片光明之时,回乡为民。

尽管查文清在丹阳任职前后仅仅年余,却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后来他去世的消息传到丹阳后,百姓为他树碑立传流泪追悼。

当年受其庇护的几十户家庭和丹阳士绅寻到海宁,三步磕一头行数里路,一直到查家,并集资为查文清买地扩陵。

其中一位受恩查文清的丹阳人还定下祖训,要后世子入查家为仆、女为妻妾,不纳方可另外谋生。

金庸后来提起了祖父这段往事时深情地说,他永远佩服祖父这种高风亮节,更以做顶天立地的好人为己训。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03

金庸有一部武侠小说《连城诀》,人物原型是一位丹阳人。

在《连城诀》后记中,金庸曾说写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一位在我幼小时对我很亲切的老人”,这个老人就是丹阳人“和生”。

查文清查任职丹阳知县期间,经常调看过往案宗,清查是否有冤假错案。一个叫“和生”的年轻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根据记载,“和生”是丹阳一个经营豆腐店的普通百姓,为人非常淳朴善良。然而祸从天降,当地一个财主少爷垂涎和生未婚妻美貌,构陷嫁祸将其送进了大牢。

关押期间“和生”被毒打致残,未婚妻也被财主少爷强占为妾。

出狱后“和生”悲愤交加,用刀刺伤了财主少爷,大仇未报反因此再入牢狱,饱受摧残折磨。查文清辞职回乡前,放不下含冤等死的和生,偷偷将他带回了海宁。

金庸幼时,“和生”便是他形影不离的随从。他对这个不嫌弃自己身残貌丑的孩子非常疼爱。

一天,“和生”病倒了,病得很重。年幼的金庸得知后非常着急,他带着点心到“和生”房间里探望。沉浸在感动中的“和生”,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一改此前多年沉默寡言的性格,对着金庸畅谈心事,其中大部分,自然是关于他坎坷悲惨的一生。

“和生”的故事在少年金庸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金庸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中,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和伸张正义成了永恒不变的主题。“和生”在抗战初期时去世,这个“幼年时很亲切的老人”形象永远刻在金庸心头。

他在《连城诀》后记中说:“‘连城诀’的故事就是在这件真事上发展出来的,“和生”到底姓什么,我始终不知道, “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当然不会武功。”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04

由于祖父与和生的缘故,镇江丹阳这个地名被金庸牢牢记住。

1986年春,金庸和夫人林乐怡到内地参加一个活动时,专门在日程安排里自行加上了镇江丹阳的行程。

据说,金庸到丹阳第一件事,便是翻看《丹阳县志》,读到其中对祖父查文清的褒扬后,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金庸专门去看了胡桥齐宣帝永安陵南朝石刻,在丹阳人民公园里观赏了江苏第一钟“唐代中和钟”,并到祖父曾居住过的界牌镇,感受记忆里祖父和“和生”描述的丹阳古城。

喜爱书法和绘画的金庸,选择在“正则画院”里度过了到访的大半时间。在画院里,金庸收到由丹阳当地多名书画家联手创作的山水画。

作为回报,金庸也欣然挥毫,以一幅

“怀先祖之遗爱,睹今贤之丰功”字卷,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对丹阳的赞美。这幅字卷现在丹阳市档案局保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南朝石刻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在丹阳正则画院,喜好书画的金庸一呆就是大半天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再见!金大侠!谁又知他与丹阳的这些不解之缘……


带着武侠情怀,纵览镇江古今,是否也带给了你不一样的感受?在小说带给我们无限畅想的同时,镇江,让我们实现与金庸儿女一起恣意江湖的梦想。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大侠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