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户0.1㎡的公摊,开发商就轻松多赚上千万元!

那么,啥是公摊面积,都包括哪些,到底公摊面积咋算的?

根据2000年开始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 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这意味着,不仅电梯、楼道、门厅,甚至门口警卫室的一部分面积也要由购房者买单。

某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在18%-25%,商业用房一般在25%-40%,这些数据来自测绘公司的经验值。“但近年来,随着房价上涨,公摊系数也迅速攀升,部分住宅超过了30%。而我们有些公寓公摊最多达到41%,楼层越高、电梯越多,公摊就越大。”王先生举例称,2010年,山东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去年,南京某商住公寓一些户型的公摊面积竟然比套内面积还大,得房率只有42%。

王先生进一步解释称,开发商在办理房产证前,要请测绘公司去实地测量,随后出具测绘成果报告,里面有详细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情况,并将其交给开发商。

也就是说,测绘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公摊面积都在哪些

地方,最为清楚。但问题在于,开发商并不会把这份有详细公摊情况的测绘成果报告交给购房者。

事实上,国际上基本是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房价的。为何国内要采用包含公摊面积在内的建筑面积计算呢?

“按实际使用面积来算的话,开发商没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王先生说,购房者可以很容易地测出实际使用面积,却无法测量公摊面积到底有多少。开发商可以在第三方测量时与之达成默契,在公摊面积的大小上做文章。房价这么高,哪怕每户多分摊零点几个平米,一个几十万平米的项目,就会多出很多钱。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区以5000户为例,均价20000元/㎡来算,假设开发商每套多算0.1㎡的公摊面积来算,,那么整个楼盘就可多赚1000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