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出好決定

如何才能做出好決定

01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剔除其中明顯的性別歧視色彩,它非常生動地說明了做決定在我們人生中的重大作用。

這句話涉及到的職業選擇和婚姻選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這些重大事項,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時時處處都離不開做決定,比如幾點鐘起來?中午吃什麼?是坐公交車還是打車?工作中應該選擇哪個方案?等等,都離不開做決定。

這些決定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重要,但是,日積月累,對我們的人生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所做的決定所塑造的,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成為和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我們的決定。

既然做決定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做出好決定呢?

最近看了一本書,就叫《如何做出好決定》,書中對如何做出好決定,提出了很多比較實用的方法和建議。

作者斯蒂芬·P·羅賓斯,是美國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他的作品被譯為20 種語言,全球銷售600 多萬冊,著有《管理學》《管人的真理》等。

02

羅賓斯認為做出好決定的核心是用理性做決定,《如何做出好決定》的副標題就是“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

全書圍繞這個主題,提出了理性決策的六個步驟,同時針對不同個性的人及大多數人都易犯的錯誤給出了相應的決策建議,在此基礎上給出了高效決策的方法建議。

我覺得理性決策的6個步驟最為重要,它實際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和培養的決策習慣:

1識別和明確問題

2確認決策標準

3評估決策標準

4提出備選方案,

5評估方案

6選定方案

其中確認決策標準很重要,也是因人而異的,這往往與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密切相關,也與你的性格、興趣、具體的目標等相關。

因為這個標準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因此在評估時除了要再次確認外,還要對這些標準按重要性進行排序。

評估方案時最好採取定量法,也就是按照你的決策標準給每個方案打分,最後選擇分數最高的那個方案。

03

培養良好的決策習慣固然重要,有意識地避免大家都容易出現或者自己容易出現的錯誤也很重要。

《如何做出好決定》中列舉了17種多數人都容易犯的錯誤,有些我們很容易理解,比如 “自己總是對的,錯誤都是別人的”

自利性偏差,“我聽到是我想聽的話”的“證實偏差”。

還有常見的“易得性偏差”,我們更容易記住媒體報道中關於災難和綁架等戲劇性事件,並誤以為這些事件經常發生。“錨定效應”很有意思,它在談判和還價中很有用。

代表性偏差與模式化傾向錯誤等都涉及到統計學原理,這些現象在《簡單統計學》中也有詳細論述。(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

如常被人說起的賭徒謬論:賭徒錯誤地相信運氣一定會轉,其實就像拋硬幣一樣,前面再多連續正面向上或向下次數,後面出現正面朝上的概率也不會改變。

喜歡賦予隨機事物以意義,導致很多迷信的產生

還有因為不同個性而易產生的錯誤,如決策風格、風險偏好、拖延指數、自信程度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決定。

羅賓斯指出,我們要避免評價這些傾向是好還是壞。事實上,每種傾向都有利有弊。

即使如拖延與易衝動通常被視為不好的傾向,有時也會有好處,拖延有時會讓你避免做出壞決定,而易衝動則讓你在小事上快速做出決定,減少壓力,讓生活變得更簡單。

這部分內容提供了一系列心理測試,通過這些簡單的測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而這並不只與做決定有關。

《如何做出好決定》還提出了一些如何高效決策的建議:如要明確目標,注意針對信息過載要適可而止,給自己的選項不要超過6個,不要糾結於過去的決定,不要被經驗束縛、認識文化的影響等。

有人說既然做決定可能會有這麼嚴重的影響,我乾脆就不要做決定吧,羅賓斯認為有時不做決定確實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但這是在事情不明朗,輕易做決定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情況下。

更多的情況下,尤其因為拖延症的影響或者害怕做決定而不做決定,則會讓我們失去機會失去改變自己的可能,長此以往,陷入無所作為和無所事事當中。

04

當然,人生中的決定往往很難如數學題那樣精確。

事實上,即使我們時時都能夠(事實上不可能時時處處都能如此)採用理性六步,在實際生活中都會遇到很難明確的阻礙,因此說要做到完全理性決策是很難的。

至於說結果,更是我們難以控制的。但至少我們可以更多理性,更少錯誤和後悔。

總之,要做出更加理性,讓自己不後悔的決定,《如何做出好決定》這本書給出的建議主要是:

首先要明確目標,其次要儘可能使用理性決策六個步驟,然後要明白不做決定會有成本,瞭解自己的個性,注意儘量避免大家都容易犯的錯誤和偏見。

最後要明白的是:雖然我們追求理性,但絕對安全與完美的決定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要怕犯錯誤

努力實踐以上建議,我們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