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或许再没有比这里更霸气的旅游宣传语了,广场上红色横幅上是硕大的7个字——“泽被华夏一万年”。是的,比上下五千年还要再多五千年。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而具体在这里——甘肃天水,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再加两千年,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大话西游》里的孙大圣说:“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甘肃天水伏羲庙供奉的这位,可比孙悟空和唐长老要久远太多了……我们是炎黄子孙,是炎帝和黄帝的后裔,而他的历史比炎黄还要悠久——伏羲,华夏民族的鼻祖,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而伏羲庙,也被称为“华夏第一庙”。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三皇之首,百王为先

我们步入位于甘肃天水秦城区西关的伏羲庙时,正值细雨蒙蒙。这座宏伟的庙宇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在清代的顺治和乾隆两朝重修,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其供奉的就是太昊伏羲,俗称“人宗庙”。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的传说大家应该都听过,关于这些太古时代的英雄们的说法其实有很多样,但无论何种说法里,伏羲都是“三皇”之一,而“五帝”则在“三皇”之后,“三皇”是公认的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相传太古时代,伏羲、神农部落便是聚集在渭水流域的天水,故而后人修庙祭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有云:“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在伏羲庙内,我们见到了身披黄袍来自明代的伏羲泥塑造像——身高3米,手托先天八卦太极盘,神情威严,而他的身旁两侧,就是黄帝和炎帝的雕像。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没错,伏羲也是传说中太极八卦的发明者,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阐释的,是我们的祖先对天地万物宇宙世界的认识与智慧。就在先天殿的天花板就是六十四卦方位图的图案。而在伏羲像的左右两侧,则是龙马的雕像,和河图洛书的石盘,正所谓“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是的,就是“龙马精神”的那个龙马。而河图洛书就是《易·系辞上》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伏羲,而此图就是他发明八卦的原始来源。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伏羲的功绩,并不止于此。在伏羲庙的壁画上,详细记录他结绳记事,发明乐器,结绳为网,教民渔猎,谱写乐曲,变革婚姻制度的多项功绩。现在看来,伏羲是上古时代某个部落领袖或者干脆就是某个部落的化身,伏羲所代表的,是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勇气,这份勤劳奋进和勇敢的基因,流传了数千载,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血液里。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文明的传承

尽管细雨霏霏,但伏羲庙的香火依然很盛,要是在每年6月22日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祭伏羲大典,以及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伏羲诞辰)之时,这里更会是人山人海。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在庙内游走,忽然看见一位蹒跚学步的孩童,忽然扑倒在伏羲庙中的香炉前的蒲团上,似在叩拜远古的伏羲先祖——看后不禁莞尔,华夏民族从西北黄土高原的这个角落起步,数千年来披肝沥胆,终于将东亚最肥沃的一片土地辟为疆土,不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的么?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文明不是书本,文明是代代相传的薪火,是潜移默化的自尊自信,是辉煌的艺术文化,是汉武横扫大漠的雄风,是崖山蹈海的壮烈,还有精忠报国的血性,没有了这些骄傲的人,何谈文明?而这华夏文明薪火的点燃者——便是伏羲,或许,他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群体的化身,那些披荆斩棘的华夏民族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曾那么勤奋、无畏与智慧,我们的骨子里,就藏着他们的灵魂。

此地被称“华夏第一庙”,泽被华夏一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