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人一個比一個不孝順,大家轉起來好好譴責他們

60年代,每家平均生5個

這5個人一個比一個不孝順,大家轉起來好好譴責他們

那個年代,大家不用起早貪黑上班,不用出遠門打工,電視還沒有普及開來,在農村別說電視機,就連電燈都沒有,晚上在村口烤完火,嘮完嗑,基本上就老婆孩子熱炕頭。種田積公分需要勞力,所以,生娃是一種時代需求,每家3個起步,7個8個也不多。

那時養娃成本低,紅薯面,柳樹葉,能填飽肚子就行,大粗布,棉麻布,有的穿就行。娃娃3歲根本沒考慮過上學這檔子事,到了十歲八歲,縫個小布包晃晃悠悠去學校。沒有手機電話,沒有電腦,推銅箍,鬥雞,一樣玩的很溜,放假了出去野跑一天也不用怕丟。總之,到處都是毛蛋大的孩子蹦來蹦去。

60年代的父母如今胃病多,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

60年代的父母,40年代出生,如今將近70歲,經歷過饑荒和大災害,吃過樹皮和玉米芯,屬於真正餓過肚子的一代。這代人不管現在多富裕,都不會糟蹋糧食,他們管這個叫“忘本”。

胃病的原因跟現代人不一樣,現在人大部分是胡吃海喝落下的,他們那時,要掙公分,每天雞一叫就下地幹活,太陽老高了肚子餓扁了,還不敢回家吃飯,一想起那6張嗷嗷待哺的嘴,就趕快重新拿起鋤頭。經年累月,胃就病了,那個年代,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養生,他們也無法理解,你現在躺在按摩床上,漂亮技師一按腳底板就知道你腸胃不好是怎麼一回事。

好好掰扯掰扯,5個娃是怎麼生養的

如果看下現在女人生孩子,再看下那個時候,你會覺得那個時候連女人都是鐵打的。有不少叫“路生”的孩子,你若問他,他會告訴你,“當年俺媽是在路上生的我”。那年代,懷胎十月,還是可以幹活的。

父親好像很少參與帶孩子這茬事,倒不是他們不愛老婆疼孩子,重點是活兒沒幹夠,分不到糧食,老婆餓肚子沒奶水,咋整,去澳洲代購奶粉吧?騎驢去,來回還會快一點。

有時還沒到年底,米就快吃完了,這可苦了一家人了,一碗粥,就底下幾粒米,其他全是清湯。這湯賊刮腸子,勞力下地幹活,一個小時就餓上了,空著肚子幹3個小時活。沒餓過肚子的永遠理解不了這種感覺。

老二穿老大衣服,老三穿老二衣服,老小就光屁股吧,兩個女兒要穿的像樣一點,夏天還是很好解決的,冬天比較愁人,衣服太少,一家人生個火爐邊烤邊搓手。就這樣終於到了8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生產力解放了,5個娃也都長大了。

為了給兒娶媳婦兒,爹孃拼勁全力

老大娶媳婦兒,講究4大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看似比起現在的房子車子九牛一毛,實際上,也要耗掉一家人大部分財力。沒有商品房,那就自己建,地基要用大石頭,一兩百斤的大石頭,從十幾裡外的大山上挖出來,用驢車一塊塊拉回來,整整2個月,磚頭自己燒,以前農村廢棄的磚窯隨處可見,燒3個月。用了整整一年建房子,還要做傢俱,終於老大歡歡喜喜的把媳婦娶回來。

老二娶媳婦兒,也是用的這一個房子,差不多一個套路,不過兩個兒媳婦兒跟兩個小姑子脾氣不太對,經常因為一些矛盾鬧彆扭,但是當著公公婆婆也不敢發作。2個女兒出嫁以後,消停了些,但是2個兒媳婦兒閒來也是鬧了不少彆扭。

最後到老小娶媳婦兒了,過了這麼八九年,行情變了,4大件已經不是原來的4大件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錄像機。這可把一家人愁壞了,另外,老大老二添了幾個娃,鬧騰的不行,這一個院子的幾間小屋子根本不夠用呀。

眼看老三越來越大,二老著急呀,又蓋了一個新房子,狠狠心把牛賣了,還搭上了兩個女兒結婚的彩禮錢,買了4大件,終於給老三的媳婦兒給娶到家了。

老三花的錢最多,必須要多盡些養老義務

為了給三個孩子娶媳婦兒,二老不敢休息半分,種地養牛,拉石頭,蹲磚窯,老頭子還累下了胃病。此時的兩個人已經65歲了,真的老了,他們開始需要兒女。

起初3個兒子還願意聽老人的,但是後來,老大老二媳婦兒,越想越生氣,他老三最小,以前就什麼也不幹,現在倒好,錢全花他一個人身上,什麼都是最好的,他憑什麼?想讓我們養老,那好呀,拿錢給我們一人弄一套來。

此時的老人,哪還有這個力量。原本耿直倔強的老頭子,被氣的終日苦悶,胃病不斷惡化,加上怕花錢醫治,最終撒手去了。老太太悲痛難當,一下子老了10歲。

5個兒女養不了一個老太,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

老三自己有一套房子,又花了最多的錢,大家一致商議老太跟老三一起住,老三應下了。一開始老人手勤腳健,雖然跟媳婦兒有點小別扭,但也沒啥過不去。

後來老人眼睛一點一點花了,記性也開始不好,生病也開始多了,老三媳婦兒坐不住了。娘是大家的娘,憑什麼要我一家來養,然後變成了1家2個月輪流,再後來,女兒也要報養育恩,5家輪流。

老人到了兒子家要看媳婦兒臉色,到了女兒家看女婿臉色,而她自己越來越蒼老虛弱。每一次兒女媳婦兒的訓斥都讓她忐忑不安。她不識字,不會用手機,也不願將自己的感受講給外人聽,讓別人小看自己的兒女。

後來幾個兒女的孩子都要成家,要到縣市買房子住,3房1廳,老人一起住太擠,再一商量,一致同意就把老人送到了養老院。老人聽了,心中一震,該來的還是來了,她去了養老院,她裝的平靜安詳,逢人就說自己兒女可有出息,都在縣裡市裡買了房。但是到了晚上,她想自孫子孫女,想自己那一家人,可她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老人能理解自己的兒女,但她不希望兒女以後像自己一樣

老人一點也不糊塗,他知道,那個3 房一廳,是兒女拼盡全力才買下的,就像當年自己為了兒子娶媳婦兒花光了自己的買命錢一樣。孫子孫女的小孩要吃奶粉,一罐好幾百,他們要上好的學校,一年上萬塊。她給不了重孫子孫女錢,但也不能當累贅呀。

但是,他知道,早晚有一天,他的兒女也會像她一樣老去,也會像她一樣,為了兒女花光所有積蓄,也會老弱多病,他們會被兒女嫌棄嗎?不會的,老人轉念一想,孫子孫女,都上了大學,受過高等教育,應該會好好疼愛父母,兒女會很過的很幸福,想到這裡,她才放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