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黑胶唱机唱头和唱针的详解

HIFI秀 全时的HIFI秀场 HIFI文化的交流平台

唱头是用来再生黑胶唱片声波的重要设备。 在黑胶系统中,如果说转盘整个黑胶系统的基础,那唱头是影响黑胶唱片音色的最大关键。因为唱盘的播放原理就是依靠唱针读取(即磨擦)唱盘的沟痕两侧(不是磨擦其底部,因为其底部是没有任何音乐信号的),通过磨擦所产生的震动借由针杆传回唱头,继而产生磁电转换输出电流;再将这些电流转换成电压形式,输入到前级,再经过等化线路还原,继续进入信号放大部分,最后经由喇叭播放出音乐的。

类型分析

磁电转换的方式有几种,如动磁式、动铁式、动圈式、压电晶体式等等。

其中动磁式(MM)、动铁式(MI)、动圈式(MC)最具代表性。

黑胶唱头也据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动磁(MM)、动铁(MI)以及动圈(MC)。

动磁式的唱头

(MM,Moving-MaganeticCartridge)

有关于黑胶唱机唱头和唱针的详解

动铁式唱头

(MI,Moving-IronCartridge)

则是由固定磁铁与线圈组成,以针杆带动铁芯从而改变磁力线的分布量,借此输出电平信号;这种唱头以美国的GRADO为主要生产代表厂商,其生产的MI唱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动圈式唱头

(MC,Moving-CoilCartridge)

是在针杆的后方绕上又小又薄的线圈,通过针杆的振动带动线圈振动并由此产生输出。丹麦的Ortofon公司的动圈式唱头为代表之作。

有关于黑胶唱机唱头和唱针的详解

通常,动圈式唱头里所绕的线圈数越少,输出就越低;线圈绕得越多,输出也就越高。一般而言,动圈式唱头的输出电压在0.2-0.5mV之间,这是典型的低输出。还有一种动圈式唱头,其输出大约都在0.1mV以下,属于偏低输出型,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唱头。此外,有些动圈式唱头的输出可高达2-5mV,这就是高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低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由于功率较低,需要通过添加升压器或者动圈唱头放大器来提高输出。

升压器或者动圈唱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由动圈唱头的输出电压决定的。如果输出为0.2-0.5mV,则大约需要10到20倍的放大;如果输出在0.1mV以下,则放大倍数应为30至50倍(大家可不要以为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其实只要放大到合适的倍数就可以了。相反,过大的放大倍数会带来电源干扰与杂音等问题)。高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则与动磁式唱头一样,不需要另外添加一级放大。低输出型的动圈唱头由于须增加升压器,售价自然比高输出型的贵,但其因为所绕线圈数量较少,循轨能力比高输出型的唱头优胜许多。

动圈式唱头由于所绕的线圈数少,电感的影响也就小,同时阻抗也较低,所以与后一级在阻抗上是否匹配就显得极为重要。一般的低输出型动圈式唱头的阻抗大约在3Ω到10Ω之间。如果其下一级连接的是升压器,则升压器的输入阻抗最好要接近唱头的阻抗值,即最好在3Ω到10Ω之间而不要超过这个取值范围。而假设下一级连接的是唱头放大器,则一般阻抗最好为100Ω左右。

比较

动圈式唱头的优点在于其线圈足够小,而且线圈是缠绕在针杆上的,其能够非常迅速地感应到针尖传来的振动,所以唱头接收到的声音细节比较丰富。

缺陷

1、由于针杆上绕着线圈,使得针杆的负荷较大,以至于影响针杆的循轨能力;

2、此外,动圈式唱头的输出功率比较低,不如动铁式和动磁式,必须为其添加一级放大或者用升压器加大输出功率,但这样做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如制造成本过高、制造难度较大等;

3、由于动圈式唱头的针杆上面绕上了线圈,令我们不能随意自行更换唱针了(通常都要请专业人员更换);

4、有些动圈式唱头还存在着高频过于强调的缺点。

虽然动圈式唱头有着解析力强、高频响应力好、声音细节丰富的优点,但是动磁(MM)与动铁(MI)唱头有着比动圈式唱头更好的循轨能力,而且动铁和动磁唱头的输出功率比较高,两者不需要增加一级放大或者使用升压器,制造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唱针也可以自行更换,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方便。

许多黑胶迷一直衷情于DECCA、GRADOSIGNATURE系列唱头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制造精良的动磁式唱头或动铁式唱头,在音质音色上的表现完全比得上动圈式唱头。可惜,由于CD技术的横空出世,使得许多好唱头也随着黑胶唱片的没落而退出市场;此时,小量手工生产的动圈唱头却符合市场的需要,因为现在仍然有许多衷情于黑胶的发烧友以及新一代的LP爱好者,他们都希望能从唱头方面着手改善黑胶系统,依然看重唱头的好坏,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动圈唱头价格高的主要因素。

注意事项

唱头特性须与前级吻合

唱头和前级的搭配,除去负荷阻抗之外,还要注意前级扩大器的唱头输入电压范围。在前级扩大器的规范上,有两个数值:一个称作灵敏度(Sensitily)以mV为单位,它代表在那样大的信号输入下,将音量控制器开到最大,扩大器可以达到额定的输出功率,或者是前级放大器可以达到额定的输出电压。第二个数值称之为唱头输入过负荷电压(PhonoOverload),也是以mV为单位,代表唱头的输出电压如果超过该值,扩大器就将过负荷。由于这两个数值的限值,选配唱头时就必须在其范围之内。

唱头的输出电压,是以1000Hz的信号,以3.54cm/sec的速度录在唱片上,作为测试的标准信号,唱头的负荷阻抗为47KΩ。在这种条件下测得的唱头输出电压,就是它的标准输出电压,它的值应当与扩大器的唱头输入相近。

唱片上的最高信号速度,常会达到30至40cm/sec,偶尔高频率的锋值更可能达到80cm/sec。一般的唱头,在1cm/sec的信号之下,多半都会产生1mV左右的电压。因此前级扩大的唱头过负荷电压,理论上至少也应当有40mV,否则将因削锋而产生失真。当然过负荷电压能更高就更好,如果这个数值在100mV以下,就要注意了。

唱头唱臂配搭关系重大,轻臂宜配高顺服度唱头

唱头和唱机的关系,有些地方也得注意。唱机用何种驱动方式,和唱头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所用的唱臂。灵活性极高级唱头,必须配用灵活性高的唱臂,如果二者不能匹配,会引起失真、共振、唱针跳槽等现象。因为唱头与唱臂配合之后,必然会有一个二者合成的谐振频率,如果谐振频率太高,会影响低音的清晰,造成失真;如果太低,又会因唱片的不平,中心孔不正等,而产生谐振,影响到唱头的循轨。这一类的谐振频率,多在2Hz至10Hz之间。所以唱头与唱臂的合成谐振频率必须要高于此一范围。由于上下二者的限制,唱头唱臂的合成谐振频率,就只有在7Hz至15Hz之间,才是最好的情形。

一只顺服度极高的唱头,必须配用质量极轻的唱臂,才能避免接近于4Hz左右的谐振频率。如果唱臂并不是很好,冒然配用这种高级的唱头,不但不能改善音质,还可能更糟。当你觉得音色不佳,而音响店的推销员又向你推荐换唱头时,首需留意唱臂的品质能否和所推荐的唱头相配合。不然的话当你觉得声音更不满意时,下一步他就要劝你换喇叭了;原因也许是他不知道是唱头太好,也许是想藉此向你推销一对比唱头贵上几十倍的喇叭;买支唱臂或唱机,究竟还是小数目,比不上买一对喇叭。

反之,如果唱臂质量极轻,但却用了一支顺服度差的唱头,则谐振频率会升高,进入音频范围,使低音模糊,低频响应不佳,甚或引起声音回授。好在这种情形不多见,因为低质量的唱臂非常贵,很少人会用这种高贵的唱臂去配一支廉价、顺服差的。

储存保养分析

外壳组件

外壳组件部分从结构与材料看,需要注意的是:

1、金属镀层对潮气很敏感,易产生氧化变色,易刮花

2、塑胶的东西还好,但很怕溶剂

3、油漆的表面同样对刮伤与溶剂很敏感

4、石墨、各种石材的壳它们最怕摔,其实唱头各组件都很嫩,特怕摔,经不起折腾

磁组件

这个部分主要是稀土材料加金属镀层,而且都镀的很薄,对环境很敏感,稍受潮就会氧化破坏表面镀层,起泡、破裂。

何况有些唱头的磁组件表面就基本没做过防锈防护。

稀土材料为主的磁组件在受潮后,生锈非常厉害。

见过生锈严重到锈粉把线圈组件挤的变形,甚至把唱针杆挤到动不了的。

磁组件的保养与MC唱头在使用环境中还有一个需特别重要注意的事项。

因为MC唱头都是强磁,很容易吸附各种周边的铁屑。

开放式结构的唱头更容易吸附铁屑,并大量充塞在线圈与前异磁版之间,有些铁屑比较大,很容易割断线圈。好多线圈断的原因,都是这些铁屑割断的。有些虽不是这些铁屑割断的,但是因为这些铁屑在MC唱头动作时磨损线圈的防护与漆层后氧化霉断。

这些铁屑的来源基本上有三个方面:

1、周边环境带来的,如周边有加工打磨铁件等

2、磁组件锈蚀产生的

3、自来水洗唱片后,在唱片上的残留

因此

1、我们使用与储存唱头时一定要注意防潮,以免磁组件受潮。

2、不要把铁屑带到唱机周边

3、尽量不要用自来水洗唱片,除非能有把握把自来水的残留清理干净。另外,自来水的残留物中还有细沙,它也是另一种对唱针与唱片很伤害的东西

4、保养唱头时,一定要把这些铁屑清干净,并对磁组件除锈防护

引线组件

唱头引线组件的插板基本上是电木或塑胶,这部份很少看到损坏的,对储存与保养没特殊要求。但如果很脏了,用WD40类清洁、除锈剂类清洁下也是不错的。特别是些二手的唱头,这个地方也确实是很脏的。

唱头引线组件的插针这部份,因唱头的档次与产出的时间不同,用的金属材料差异较大。其中镀金与铑较好的,能保持很多年不变色、不氧化,基本对储存与保养无要求。 但这些插针很多是镀锡、铜或原铜及一些镀金、镀铑的镀的不大好的,表面很容易氧化,对潮湿也很敏感。这个部份就象我们平时用的信号插、RCA座、喇叭插之类,要及时清洁,不然对音质的影响是不小的。不少的唱头到我这时插针都差不多全发黑了,这时很有必要清洁干净

悬挂组件

悬挂组件的二个主要部分受储存、保养及使用环境的影响较大,应该受到重视。

根据这两个主要构件的材料特性,与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尾针部分

尾针在唱头构件中是主受力件,多为金属,主要是高弹性钢丝(少量用尼龙丝)。

从导磁柱到线蕾这部份的尾针一般在0.1-0.2mm左右,特别是象高度风(Ortofon)这些用单支钢丝的唱头,吸潮后非常容易锈蚀断裂。

而且不光是因为从使用环境带来的水分,有些唱针清洁药水中一样会含有少量水分,浸入的后的残留与空气中的物质结合后同样很容易造成尾针锈蚀断裂。所以日常清洗保养唱针时,用药水不要过多,尽量不要让药水接触到悬挂组件,包括线蕾。

因此这部份的储存要求是尽量在密闭、干燥的环境。

2、缓冲部份

缓冲部分包括前后缓冲圈或板,主要材料是橡胶或有机硅胶。

特别是橡胶材料的缓冲圈或板,对有机溶剂与温度都很敏感,甚至与空气、光接触的时间长了都会老化、变硬、开裂。有些橡胶基材质的缓冲圈,接触某些唱针水后立即缩成一小团的情况。因此,这部份同样象尾针一样,日常清洗保养唱针时,用药水不要过多,尽量不要让药水接触到悬挂组件,包括线蕾。并且,这部分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光照,储存时尽量在密闭、干燥的环境。

二.针尖的种类

有关于黑胶唱机唱头和唱针的详解

针尖的种类虽然不是难以计数,但是也多得说不完。不过,一般我们可以分为圆形针尖、椭圆针尖、超椭圆针尖三种。

圆形针尖加工最容易,但是由于唱片沟槽是V形的90度角,所以它无法接触沟槽的底部。而椭圆针尖比较接近沟槽的形状,因此能够接触到更细微更底部的沟槽,当然它的效果会比圆形针尖还要好。超椭圆针尖就是在椭圆针尖的二翼再做精密加工,使得它的边缘更薄,更能接触更高频的沟槽。从以上的说明,可以了解超椭圆针尖所再生的频宽最宽,椭圆针尖次之,圆形针尖的高频再生能力最差。

然而,越尖越薄的针尖如果调整不得当,也更容易产生杂音、定位不佳、容易磨损等问题。为什么针尖的形状不能做得像刻片头一样呢?这样效果不是最好吗?讲效果当然是最好,不过这样的针尖非常尖锐,很容易就将唱片「刻坏],所以大家都不愿尝试。

唱针清洁

传统的清洁方法,用短毛唱针扫 对清除针上的顽积很有效。

使用电子唱针清洁器,效果也不错。当唱针放到能活动的垫上时,唱针的污秽便会在垫上,但这类电子唱针清洁器有很多牌子的产品,所以选择时要留有那一款效果比较好,才买那个。

清洗唱针时,搽唱针的方向要留意,一定要从后拉向前,绝对不能从前扫向后,或从旁边扫唱针,因为唱针的悬挂系统会因此受损;又清洁时,应将扩音机的音量旋至最低,以免损害扬声器。如果肯花多一点,购买一个放大镜是个不错的主意,对检查唱针尖的情形更一目了然

BAE

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

有关于黑胶唱机唱头和唱针的详解

品质·兴趣·时尚·感受

HIFI是一种情怀 唤醒耳朵不容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