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1942年,北平的馬德增書店和上海的宇宙風書店聯合發起“讀者最喜愛的女作家”評選活動,梅娘與張愛玲雙雙奪魁,從此民國文壇上女性作家中就有“南玲北梅”之稱。

梅娘,1920年生於海參崴。本名孫嘉瑞,另有敏子、孫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筆名。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張愛玲)

梅孃的父親孫志遠參與籌建奉海、海梅兩條鐵路,時常在海參崴逗留,結識了梅孃的生母並生下了梅娘,隨後帶著她們母女回到長春。

孫家正室夫人出身豪門,是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對丈夫另結新歡表面上並沒有顯出任何不滿,心底裡卻視梅娘母女為眼中釘、肉中刺。時隔不久,她就趁孫志遠外出忙於修建鐵路的空當,用“極其隱蔽、陰險的辦法逼走了”梅孃的母親。之後,正室夫人為了籠絡丈夫,極力裝出關心梅孃的樣子。

但是裝畢竟是裝,“梅娘從她的眼裡,看出了對自己的仇恨”。從小失去母愛的梅娘,在這樣一位女人的監護下生活,變得小心而懂事,成為一個早熟的、多愁善感的孩子。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娘)

“沒娘”成了日後她使用“梅娘”這個筆名的由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佔領東北,到處混亂不堪,梅娘輟學回家自修。1935年秋,梅娘15歲,又插班進入吉林省立女子師範高中部。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她遇到了自己的文學領路人,語文教師孫曉野。

孫曉野學識淵博,對梅孃的文學才華極為讚賞,給予她多方面的點撥與幫助。1936年,孫曉野將梅娘平時的作文整理成冊,取名《小姐集》,交由益智書店出版。這部小說處女作的問世,使梅娘成功躋身於當時文壇。

父親孫志遠的發家史是個神話。這位來自山東招遠鄉下、依靠自身奮鬥擠入上層社會的新興資本家,棄農經商,事業發展到頂峰時,建鐵工廠,開木材公司,甚至修築了專用的鐵路支線到長春四平街的宅邸。到了1925年,張作霖與郭松齡內戰時,他已經有能力給郭松齡提供幾火車原木;他還買了軍火,接濟進山抗日的馬占山。可見當年孫家的家業多麼殷實。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娘老年時)

“九一八”事變,粉碎了他實業救國的壯志。孫志遠拒絕受聘擔任“滿洲國”中央銀行副總裁和“通產大臣”的職位,舉家輾轉華北,他聯絡石友三、韓復榘等各地軍政大員共謀反滿抗日,終無結果,後被迫回到被日軍佔領的故土。

《小姐集》問世不久,父親孫志遠因長期憂憤去世,梅娘這年16歲,她在家裡的處境更加艱難。

在父親的金蘭之友張鴻鵠(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和日本留學時的同學,周總理那首“大江歌罷掉頭東”的名詩即是贈給他)的安排下,1937年初春,梅娘和三個弟妹踏上了日本國土。梅娘在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家政系學習。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娘和柳龍光)

在日本東京內山書店,梅娘遇上一生中惟一的愛情。

柳龍光,當時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留學生,在內山書店打工。此後他們共同在日本生活了四年半,其間梅娘繼續學業,柳龍光則就職於《每日新聞》報社當記者。1942年春天夫妻二人雙雙回國,在北京從事寫作、翻譯,還創辦雜誌,風生水起,成為當年文化圈的活躍人物。

奠定梅娘一生創作成就的三部曲小說《魚》《蟹》《蚌》,發表於20世紀40年代初。小說沿襲了“五四”的文學傳統,對於讀過易卜生、魯迅和蕭軍的梅娘來說,個人的解放、情感的自主與控訴封建家族,自然必是題中應有之意。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孃的創作給她一生帶來了兩方面深遠的影響:一是由於暢銷和北京大學的幾位教授推薦,1944年《蟹》獲得了“大東亞文學獎”,這畢竟是日帝文學報操縱下的產物,可以想見,這將成為她後半生走不完的怪圈。二是她曾與張愛玲共享“南玲北梅”之譽,然而與張愛玲相比,梅娘好像從來不曾存在過。

梅孃的命運定格在了1949年。

在那年的1月27日,有一艘叫做太平輪的船,從上海啟航,駛向臺灣。接近零點時分,太平輪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與貨船“建元輪”相撞沉沒,近千人罹難。然而因戰亂流離,罹難者轉瞬間成了歷史的失蹤者。

在太平輪三等艙,一個名叫“孫敬”的人也是失蹤者之一。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太平輪)

孫敬何許人也?他就是柳龍光當初到臺灣時使用的名字,柳龍光死於太平輪海難。

柳龍光是在1948年冬攜契妻兒前往臺灣的。不久即返回大陸,據說是他受當時北方局領導劉仁的委派,要去做策劃國民黨東北行轅少將參謀兼東北蒙旗聯防指揮部司令官烏古廷起義的工作。儘管有證據證明他跟劉仁有所接觸,但尚無有力的資料佐證他的地下黨身份。

總之,那次海難製造了諸多歷史謎團,對許多個個體生命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梅娘長期生活在政治磨難與陰影之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柳龍光的政治身份和他的離奇辭世。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娘和孩子)

後來,梅娘在文章中說:“柳因為海難辭世,躲過了這些說不清的歷史糾葛,陷進去的是我,人家硬說柳並沒有死於海難而是去臺灣做了國民黨的特工,我從小穿過日本衣裳,又有誓共生死的日本父輩,有眾多的日本好友,可以判定是貨真價實的日本特工。與匿藏在臺灣的柳遙相呼應,謀劃做出對不起人民的事。”

從此,太平輪、柳龍光成了梅孃家裡不容開口的禁忌。柳龍光再次出現在梅孃的文字裡,是1979年獲得平反、恢復公職之後。

從1948年到1978年,梅娘先後在北京、東北、臺灣、上海間奔波,當過中學教員、電影製片廠編輯,雖加入了北京市文聯和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卻因被打成日本特嫌、右派,強迫接受勞動教養,開除公職16年,她最終失去了創作的權利。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1962年梅娘與兒子孫翔、女兒柳青合影)

1959年,梅娘13歲的小女兒因體弱多病無人照料,在救濟院離世。大女兒柳青到勞改農場哭著告訴她時,她平靜地安慰著女兒。後來,她唯一的兒子孫翔在串聯時染上肝病,治療幾年都不見起色,在23歲時離世。

從此,梅娘只剩下大女兒柳青一個親人。柳青被作家史鐵生視為“自己寫作的領路人”,在史鐵生看來,正是這位大女兒,讓“孫姨”(史鐵生這樣稱呼梅娘)有了決心活下去並且“獨自歌唱”的理由。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梅娘手稿)

梅娘為了還醫院所欠下的賬,她在建築工地上搬過磚,挑過土,和過泥。北京的防空洞,從東四頭條到十條,梅娘都挖過。後來她還學會了泥瓦匠,不用拉線就把牆砌得又快又好。在街道做繡活時,這位神戶女子大學科班出身的女人,繡得比街道大媽都漂亮。

1978年平反後的梅娘,回到農業電影製片廠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版社寄給“梅娘”的信,傳達室都稱“查無此人”,因為,整個單位沒人知道“梅娘”就是孫嘉瑞,更沒人知道當年名震文壇的“南玲北梅”。

在垂老之年,梅娘“以極其複雜的心緒”,拿起筆重新投入散文創作。1997年,梅娘被列入中國現代文學百家。

民國文壇“南玲北梅”,南玲是張愛玲,北梅是誰?

(老年梅娘)

2005年8月,85歲高齡的梅娘出版新書《梅娘近作及書簡》。書中匯錄梅娘散文近作60篇,書信88封。而這位文壇奇女子“生活流程中的許多故事,也都在這本書中。”

2013年5月7日,梅娘病逝,享年93歲。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