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說5G是當今最熱的詞彙之一,應該沒人有異議吧。關於它的話題層出不窮,各種真料假料齊飛。

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5G這個小孩,而是它的老前輩2G。

提起這個詞,是不是很有一種年代感?

其實,你以為早就消失了的2G,如今依然還待在我們的手機裡。雖然早就沒什麼用處了,但想要讓它徹底消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甚至可以說,如今的每個手機用戶、運營商和手機廠商,都依舊生活在2G的陰影下。

那麼這個雞肋的2G,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呢?

舉個例子:電信詐騙。

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來自奇怪號碼的詐騙短信,有些甚至是運營商客服、銀行客服、航空公司號碼發來的,真假難辨。

但是,現在的電話號碼早就實名制了,為什麼還是很難找到詐騙者呢?

因為我們收到的短信,大部分是通過"偽基站"這個技術產生的,而偽基站之所以頻頻取締不了,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2G網絡"的。

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在2G網絡中,GSM只有單向鑑權加密,手機本身無法確認網絡的合法性,導致2G網絡下的手機無法抵禦偽基站攻擊。

因為2G網絡本身並沒有消失,所以即使是4G時代,不法份子依舊可以通過網絡干擾來誘使用戶的手機回落到2G網絡環境裡,然後觸發2G偽基站。不僅可以向用戶發一些"盜號形態"的詐騙短信,甚至可以直接從用戶手機裡偷錢。

要取締偽基站,把2G網絡直接切斷,把所有終端設備拉入安全性更強的網絡環境中,顯而易見是最乾脆利落的辦法。

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如今,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這些移動通信大國,都已經徹底關閉了2G網絡。

今年4月,中國聯通披露正在逐步進行2G基站減頻退服換機活動,預計將關閉101個基站。這將是聯通徹底關閉2G網絡業務的開始,移動和電信的"2G拆遷"運動估計也不遠了。

但還是很多人對我們可以徹底告別2G表示並不樂觀。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一共有接近3億的2G用戶,而其中絕大部分都不是人類用戶。除了只能連2G網絡的老人機以外,更多的2G終端,是水錶電錶、路燈設備、共享單車、兒童手錶等等IoT設備。

5G來了,2G怎麼還在“垂死掙扎”呢?

雖然行業總是號稱要萬物互聯,但是IoT設備所依存的NB-IoT網絡發展其實相當滯後,大量IoT設備都選擇了成本最低的2G網絡作為信號基帶。

如果取締了2G,這些設備和剛剛發展起來一點的產業鏈怎麼辦呢?

一件普及化極高的技術,往往很容易過時,卻並沒有那麼容易徹底離開。今天的我們為2G所困擾,以後也會為了其它技術而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