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东野圭吾

《恶意》是在刷《幻夜》之前看的,东野圭吾分别通过主角野野口修以及警察加贺恭一的视觉,对知名作家日高邦彦的凶杀案进行介绍以及剖析。而具体剧情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剧情的反转以及发展也是比较精彩的,保持了东野圭吾的一贯水准。然而本书的焦点并不在于案情的经过,而是那深不见底的作案动机。作者借警察之手,一步步剖析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捕捉到那微妙的作案心理。这本书揭示了人心中的一处阴暗面,而后来想想,这种阴暗面,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最深的恶意是怎样的?

你费尽心思想出计划,就为了破坏日高辛苦构筑的一切。而杀人这件事,只是这个计划的一小部分。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堵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饿一种心态啊?

凶手对日高的毁灭,不仅是在肉体上的,而且是名誉以及精神上的。在这一连串的计算中,凶手对日高的杀害,只是其中一小步,就连自己被警察盯上以及调查,也在这深深算计之中,最后目的在于毁灭受害者的声誉以及人品,看完后想想都会觉得可怕,原来套路还能这样玩。

为什么凶手会有这样的作案动机?最后经过警察的调查,原来凶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作案,而犯罪的种子是从小就开始种下的。受母亲影响,凶手在青少年时期就对周边的邻居以及同学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不应该跟他们混在一起,这种自小产生的轻蔑感,就是这起凶杀案最深层的原因。原文写到:我家原本不该在那种地方,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我们被迫住在那里,所以我想住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搬家,住在那里只是暂时的。因此我们不必跟邻居套交情,我也不跟附近的小孩玩。

这种自带的轻蔑感,除了让凶手有点孤僻没有朋友之外,在小时候并没有萌生其他什么不好的东西。但是过了很多年后,发现当年鄙视的小伙伴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知名作家时,无论物质还是名誉上都大大碾压自己时,心中受到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我认为这是作案动机发展的最重要一步,这时候恶意在心中茁壮地成长起来。而到后来,凶手患了癌症,上帝留给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多,更加激发要加快实施计划的迫切性。凶手的心理经过如此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实施了自己计划已久的包括凶杀在内的一系列行动。而作者则是从一开始先介绍了案情以及破案的经过,慢慢才把凶手的作案动机呈现给读者。

我觉得凶手受到最大的冲击,是当年自己打心底看不起的同学,竟然发展得如此好,而自己却仍然是屌丝一枚。其实这种情况,不是仅仅凶手遇到,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类似毕业多年以后参加同学会,当年不好好读书的傻逼同学,现在做生意赚了大把大把的钱,开着保时捷好威风;而自己好好读书,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搬砖工人,挤着地铁满身臭汗。当年穷得叮当响的亲戚,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回头在家庭聚会上各种强势碾压。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几个人能淡定地微微一笑吧,通常都会想,“那个谁谁谁都怎样怎样了,而自己...”。其实不仅是个人,连地区的发展也一样,最典型的就是香港和大陆,这二十年,大陆的土豪到香港买买买,把当年香港的优越感碾压得无地自容。

通常很多人都会感慨下自己的时间被狗吃了,怪自己没有好好努力,然后就继续颓废去了。有的人会跟香港现在出现的现象差不多,排斥跟“暴发户”交往与合作,不想去参加同学聚会,不敢跟混得好的同学联系。有个别更加阴暗的人,可能会跟凶手一样,诋毁这些混得好的人,为的只是维护很早之前就种在他们心里那一丁点的蔑视。当然,用本书中凶手如此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诋毁受害者的情况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东野也许用这些情节,来把这些人在脑海中的阴暗面给大家展示出来。细细品读作案动机的形成,反而是这本书的亮点之一,毕竟已经习惯了东野作品中各种剧情的反转,不反转反而会觉得有点不正常。

遇到被碾压的时候,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有一定的自信心,很多时候,别人过得怎样,其实跟自己不太有关系,自己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就好。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境界很高,难以达到,要是能做到的话,恭喜你,九阴真经向你招手。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多少房子,多少存款,尽管这个社会给很多人树立了这个世界观和追求,但是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物质固然重要,而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满足,倒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另外,也要看到别人取得令自己羡慕的成绩,并不是靠幸运或者中彩票,可能别人在默默努力憋大招的时候,你在睡觉或者在打农药呢。要是在某方面想追上别人,更多的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通过诋毁诽谤这些低级的手段来实现。

最后希望这世界多点爱,少点恶意吧。这图好喜欢,再用一次。

恶意-东野圭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