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佳生活潘定国:我如何通过社群打法,构建起百亿的商业版图

艾佳生活潘定国:我如何通过社群打法,构建起百亿的商业版图

潘定国 / 艾佳生活CEO

导语

9月,艾佳生活逆市宣布完成天图投资的10亿元B轮。很多人看来,CEO潘定国打了一场漂亮仗。出生于1979年的老潘,已经是一名创业老兵了,多年的创业生涯,让他手上牢牢掌握了几把杀手锏,第一,人才能力,手下悍将云集;第二,体系能力,能够把一群人整成一支队伍,持续为目标奋斗。

而艾佳生活的这场漂亮仗,还跟几年前潘定国的总结是有关的,通过这几年的实战,如今他手上又有了一把新武器——从建立社群到商业运营,在老潘看来,这一招,可以在各个行业通用,今天这篇对话,就是想问问,他是如何玩的。

全文5133字:

1

我的商业底层是复制小米

自建流量、产品、渠道

潘定国:我这个人特别喜欢观察,几年前,我观察到移动互联网,所有商业模式,都应该以社群为主去构建,当我把这个观点去跟朋友们,同学们进行分享,大家都认为我挺虚的,不落地,我讲着讲着,自己就特别相信,既然别人不相信,我就自己落地呗,于是后来做了五格客栈、环保水圈,牛哥段子,爱佳。

社群理念贯穿着这几个产业,目前牛哥段子,积累了60万粉丝,2万个微股东和合伙人、年营收8个亿,环保水圈在环保行业积累了18万粉丝,爱佳生活刚刚完成了天图的1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而五格客栈,目前的主业是新媒体培训,去年在南京培养了1000多位人才,今年这个数字是1万。

现在很多铁杆粉丝说,没想到你还真的都落地了。我说当年你们总认为我讲的做流量、建社群、做商业模式的做法虚,现在至少证明了我的观点是对的。

舵舟:你怎么建社群,怎么把它商业化的?

潘定国

:以牛哥为例,我最崇拜的偶像企业是小米,我们在餐饮领域把小米模式整个复制了一遍。我认为当代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小米的三个圈,而这三个圈大家研究得比较少,大家反而去研究小米的七字诀,其实是舍本逐末了。

这三个圈是什么?第一,自建流量,2.8个亿的米粉就是自建流量;第二,手机和电子化产品的生态链,这个叫做自建产品;第三,小米之家,这是自建渠道。合在一起就是三个圈——自建流量,自建产品和自建渠道,三者都是自建。市面上绝大多数公司只能做到两样,真正做到三样的公司,寥寥无几。前天一条在上海开线下店,我认为一条就在往三个圈部署了。一条的第一个圈,就是2000多万的用户,第二个圈是一条商城,第三个圈即现在的线下体验,三个圈形成循环。

那我怎么复制?我们的牛哥段子,围绕逗B人群提供吃喝玩乐购一系列服务。第一,自建流量,我们的牛哥段子账号,通过做内容积累了六十多万的粉丝;第二,自建产品,牛哥段子账号上有一个牛哥制造,卖高频的消费品,去年我们30多款东西,卖了将近一个亿的销售额。第三,自建渠道,我们现在铺了380多家线下餐饮店。这三个圈形成循环。

这三个团队是分开的,牛哥段子内容团队,每天写段子,目的就一点,建立高频的用户接触,每篇笑一笑就行了,我们每篇文章都没有低过两万的阅读量。牛哥制造卖东西,每个月都把最后两名砍掉,不断地迭代,烟酒茶三类,除了烟不卖,其它都卖,都是高频的产品。线下店,就是在人流量大的小吃店,去年整体做了8个亿的营收额。

这三者,靠社群串起来,怎么做到了呢?社群有两个要诀,一个是高频,一个是关系。

我们的社群是这么起来的,首先,牛哥开的负一楼的小吃店,这种店面积小,第二个月就能盈利;其次,我们让牛哥段子上的粉丝参与进来,公开招募微股东,一个店不超过200个微股东,一个微股东5000块钱。核心逻辑是每个月给他们分红,现在我们有2万多个微股东;第三,社群成员建立更深度的关系,我们给微股东分了一年的红,大家都觉得挺好,年初时候,想要更大额度的加入,比如说加盟,我说不加盟,特意搞了一个合伙人制度,我说只要能出10万到50万之间的,开店你就当店的LP,我们共同来经营,像名创优品一样的,每天的销售收入的35%切给你,店你投资,经营我来弄,你也可以派人来管。另外,还可以一个人交4万块钱定金,就可以成为合伙人,现在这种五万额度的合伙人,有400多人了。

就这么三步走,我从60几万的内容用户里,硬是用合伙人、微股东的方式建立起了利益关系,从60多万,到2万多,再到400多的梯队社群,这才叫关系,这2万多人肯定不会取关你,因为他每个月要在账号里分红拿钱,了解每个店的经营情况,每周的报表数据都会通过账号告诉大家。

顺便再来买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线上商品,也学小米不超过20%的毛利,这让所有人感觉在牛哥买东西特别幸福,因为特别便宜,品质也特别好。

现在我们的线下小吃店,也可以给牛哥段子账号倒流了,我想把牛哥做成什么呢?想做500万到1000万的关注用户,构建10万规模的微股东,一千个合伙人,把一帮逗比吃货,好吃有闲的人匹配进来,建立一个高频和深度的社群。

2

流量靠内容起来

创业公司如何做内容?

舵舟:你不是做内容的人,你怎么能保证你天天都2万阅读呢?

艾佳生活潘定国:我如何通过社群打法,构建起百亿的商业版图

潘定国:选题,我们针对的是逗逼人群,最核心的就是要找乐子,今日头条都是从段子做起来的,这个绝对是刚需,我们的内容团队比较强。举个例子,我有个环保公司,环保从业人员都不超过100万,我们做了一个号,叫做环保水圈,两年时间积累了18万用户,这相当于是凤凰卫视的水平。

基于环保水圈,两个月前,我们做了一个环保新账号乐吉特,目前8月份环保行业新媒体的排名,影响力前11篇,前七篇都是我的,第一篇文章都已经超过10万阅读了。

舵舟:你做内容的逻辑是什么?优秀的媒体公司都达不到这个水准。

潘定国:一定是基于人来,什么人关心什么内容。比如说我们的环保新账号乐吉特,针对的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人员,至少是管理人员,那么内容就别乱了,稳定围绕这个人群的需求和情绪来,主要是把内容做好。

我们把内容定位为叫流量入口,每天每一篇文章要进行分析,阅读量多少,转发量多少,打开率多少,净增加粉丝是多少,一定要让团队以结果为导向。从2017年开始如此培养他们,到现在大家已经能做到数据可预测了:文章没发之前,就能预计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这其中,我们最核心的数据要求,是朋友圈的转发数量,因为这个直接决定增粉量。

我就这两招,把整个团队硬立起来了。

舵舟:找到这样符合你要求的内容人,难吗?

潘定国:应届毕业生就够了,不需要高水平人才,因为我就是高手。我自己倒不太能写,但思路比较清楚,我的合伙人是新媒体的高手。其实订阅号的核心,我认为还是在于朋友圈转发,如何让人愿意在朋友圈转发呢?要有代入感。

如何做到有代入感?我经常让团队学习一条的视频,他们在代入感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他们的某篇文章标题《如何一个月花3000块钱,在上海拥有一套别墅》,文章内容是因为小孩上学,就在市中心弄了一个学区房,很破旧,他说那不叫生活,于是,周末他们就在上海的郊区租了一个别墅,装修了之后,房租每月3000块钱,每个周末都到那边去生活,他说那才叫生活。女主人装饰得特别好看,但又特别省钱,这就很强的代入感。大家在城里都有小孩,为了小孩舍弃生活品质,看到别人这么干,我们也想这么干,这就是代入感,让你有联想,就愿意转发。

代入感的核心,当然是你能打动他,一定得让读者感觉有收获,比如我们的环保账号,读者都是一些屌丝技术男,我们就把它做成漫画的形式,相对于看不懂的、厚厚的书本,他是不是感觉特别开心?用漫画的形式做成教材,又很生动,他也感觉对他有价值,就愿意在朋友圈发。我们曾经发过一篇代入感最强的环保文章,标题是《我干了5年环保,收入500万》,内容是我干了5年环保,他妈的特别屌丝,还是拿个几千块钱工资,知道我为什么有500万?因为我家拆迁了。他们就哈哈大笑,所有人就在朋友圈里发。

舵舟:让内容人稳定产出,是很难的,你们怎么做到的?

潘定国:信任他,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有数据分析,好的时候什么原因,差的时候什么原因,一二三四都要列出来,长此以往这么迭代,只要他用心,你信任他,他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文章写好。

舵舟:他们最多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

潘定国:都是新人,工资给高一点,他就感觉挺开心。其实写东西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策划,头儿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新媒体负责人,一万多块钱工资。写内容的人,六七千块钱,都是应届毕业生。

我们培养新媒体人很有一手,所以五格客栈目前主要在做这件事。很多公司都想做新媒体,但不知道怎么做,那我们来帮你做,帮你培养和输出员工,人是你的人,工资你发,我替你管,因为新媒体人去了公司以后。公司现有的体系不一定能管理好,老大也不熟悉这个,不知道怎么管,很容易就做成了一个广告平台,天天发自己公司的事,一点儿用都没有。

我们现在已经在南京培养了1千多人,今年想做到一万人,明年就把北上广深铺过来。

舵舟:这种人才怎么培养呢?

潘定国: 我们重点培养的不是天天能写出10万加的人,我们重点培养的是导演、策划,类似于淘宝的店主,而不是客服。市面上好多人都在培养技巧,但其实我认为思维结构更重要。讲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消费趋势,讲移动互联网上人关注什么,订阅号的意义,订阅号的运营逻辑,讲成功订阅号运营法则,讲订阅号怎么进行用户的细分,怎么把订阅号能够做成是让人离不开,怎么做成蓄水池高频。

把这些东西讲完之后,就让他们自己写文章,不局限他们的风格,他们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看他是什么调性之后,就给他往适合他的方向安排工作,我们不收他的培训费,我们收企业费用。

舵舟:一个人收企业多少钱?

潘定国:企业给我4000块,我付给学生3000块钱,我赚1000块钱。

舵舟:其实,我还是不太懂你为什么能做到那么高的流量。

潘定国:合伙人比较重要,每个人都有短板,长项。

舵舟:所以流量这块,你有一个大咖来补你的短板。

潘定国:对,最初,我们关于互联网思想的奠定,包括自媒体的运营,这都是我的合伙人在弄。

舵舟:他为什么愿意跟着你?

潘定国:人格魅力吧,他是一个不太喜欢社交的人,很多人都说他很怪,但我认为他人挺好的,优秀的人都是有个性的。目前他在牛哥、五格分别占有40%的股份,他让我们快速拥有流量。我们现在才开始正式启动来做爱佳的流量,我们计划要做一个1000万的号。

舵舟:牛哥两年做到62万粉,确定没有买过粉?

潘定国:我买粉干嘛,我们也不融资!

3

从读者到用户,到高频付费用户

流量转化,这一步怎么走?

潘定国:在我眼里,内容都不是媒体,都是可以转化的流量。比如说我们的环保账号,18万粉的环保水圈,这些流量怎么转化?我做了三个动作,第一,做了一个会议通,全行业开会都在我这报名和付费,我收费之后把钱转给他们;第二,我做了一个全民经纪人,把卖设备、搞技术方案的人都整合进来。他原来只是卖泵的,我现在说兄弟,线上还有这么多东西你可以卖,同一个客户,买了泵,还有可能买鼓风机,你帮我卖东西马上拿走提成,他就变成我的全民经纪人了。

全民经纪人,是我一直以来都在用的一招,以前做房产ERP,也用全民经纪人。现在爱佳也不养终端销售人,一个小程序就搞定了全民经纪人,卖房子的经纪人就可以给我们倒流,我们的小程序上,能够看到全国我们所有的经纪人拿了多少佣金,客户只要交一笔钱,系统就自动马上给他打佣金。

环保行业也是如此,18万多人,肯定有卖设备有搞技术的,全部把他们经纪人,来我们这里挣钱,我把我们的订阅号称之为蓄水池,有了蓄水池之后,再用小程序进行转化,商业模式就构建起来了,环保水圈上买东西,和牛哥上卖东西是一样的。

舵舟:你思考的商业模式,可以在几个行业相通。

潘定国:对,我的特点就是跨好多行业,我做环保,餐饮,大家居,房地产,虽然行业不一样,但在我眼里,很多东西是可以通用的,比如说全民经纪人的玩法,比如说自媒体+产品+渠道的玩法。

舵舟:让用户从一个读者,到交5000块成为一个微股东,感觉这步很难跨过去。

潘定国: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是由头部的5%带动的,所以,你第一步是想怎么搞定那5%,另外80%的人在观望,剩下的15%的人根本不感兴趣,大概是这种比例。我们当初是40多万粉丝的时候,每一次发布200个微股东计划,基本上2秒钟抢完。

舵舟:这些用5000块钱入股的股东,一个月能够拿到多少分红?

潘定国:2017年,平均月度几十块钱,全年有几百块,根据收益而不一样,有的店收益好,有的店收益差,10%的投资回报已经很高了。 我每周会把店的收益报表发给他们,他们就知道每个月应该分多少钱,未来我整个系统打得更通之后,所有的收支他时时可以看到。

舵舟:还有一个问题,即便他只投了5000块,小股东依然认为这个公司是他的,他会指手画脚。

潘定国:事先把协议的边界说清楚,这些都不是核心,核心是让他能够每个月分到钱。其实有一段时间,有些店的生意不好,但我还是要补贴给他,让他感觉能赚到钱。很多微股东就很兴奋,说我在外面做了这么多投资,从来没有每个月给我分红的。这就是我要的,我要的是链接,社群的核心是链接和高频。

这就是我复制小米模式的底层,小米是遥控器电商,很多人要用小米家的遥控器,顺带在上面买点东西,我用微股东分红的逻辑深度更深,让大家赚到钱,顺带在我们上面买东西。

这个是第一阶段的目标,第二阶段的目标,我们要PK美团点评,人总要有点梦想,我们现在已经有牛哥外卖铺小程序了。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美团点评是外卖界的淘宝,天生大平台,大家自己在上面匹配,我们更想做京东。自运营,目前我们有380家店,未来要开一千多家店,这叫自营,那么其他的店,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也可以进来,我帮他导流。假设我有五百万在线粉丝,跟我们关系很好,那我给他导流生意就会很好,这就是新零售的赋能逻辑。

舵舟:你这个外卖平台的设想,是基于你有一个1000万粉的账号上去实现,但做一个千万粉的账号应该很难啊。

潘定国:对我们来说简单,我们在线下店搞个套餐,他只要扫码关注就能便宜一两块钱,不就上来了。夏天送一杯可乐,粉丝就粘上来了,当我有一千家店之后,我从线下导流就很容易。

舵舟:听上去是成立的,难点在哪?

潘定国:节奏。在不同的时候做不同的事。在粉丝的粘性更强的时候,我们才会做更深度的应用。有了流量,好多事都可以干,我们还在干郊区游,这么多要吃喝玩乐的人,都不知道郊区有哪些好玩的,我们给他贴标签。第二阶段,我们更想做中国的米其林,定标准,你到南京找不到好吃的,也不相信美团点评了,上面广告太多了,我们直接给你评选出来鸭血粉丝汤有三家,小汤包有五家,都是我们认证过的。

舵舟:你们怎么认证的?你们去吃,确认好?

潘定国:这个就简单了,我有这么多的粉丝吃货,我们最擅长用共享的逻辑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