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大門 四向拓展 看成都國際班列線網遍地開花

開 欄 語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鮮明地提出,必須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以全局思維和國際視野,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全力推動四川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構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開放新格局,成都既是“四向拓展”的起點,又是“全域開放”的支點。在全省新戰略謀劃中,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幹”,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和關鍵作用。對成都而言,這既是使命擔當,又明確了未來方向。

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必須堅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持續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要用好以成都為四向開放起點的機遇,著力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提升城市整體勢能;用好構建立體開放戰略通道的機遇,加強開放能力建設,助力“全域開放”;用好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機遇,全力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

成都將如何深入實施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重大部署?又該怎樣牢牢抓住全省新戰略謀劃中的首位城市機遇?本報從今日起推出

“四向拓展,以成都為起點”策劃報道,通過深入開放前沿展現成都的開放新格局,並邀請專家學者暢談成都的開放新機遇。

敞開大門 四向拓展 看成都國際班列線網遍地開花

成都日報 版面截圖

7月9日,成都飄著瀝瀝細雨,雨霧濛濛中的成都鐵路口岸堆場卻一片忙碌。來自四面八方、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堆積成山,裝卸機械來回穿梭作業……如此繁忙的場景回應了幾天前成都中歐班列的一件大事——6月28日,中歐班列(成都)開行數量在國內率先突破2000列大關。從去年成都國際班列年開行數量突破千列,到如今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率先突破2000列,一趟趟班列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譜寫著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的速度。

敞開大門 四向拓展 看成都國際班列線網遍地開花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率先突破2000列 本報資料圖

近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立足全省發展新時期、新形勢、新使命,創造性提出了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開放格局。成都既是“四向拓展”的起點,也是“全域開放”的支點。成都國際班列作為暢通中國西部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貿易往來的重要載體,將如何深入實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牢牢抓住全省新戰略謀劃中的首位城市機遇,充分發揮四川首位城市的引領輻射作用?

◆密織成網◆

成都國際班列線路拓展四向開花

“這裡是新疆霍爾果斯,是繼阿拉山口後,我們開闢出的中歐班列出入境口岸第二條國際貨物出境大通道,現在已進入穩定運行階段。”站在成都國際鐵路通道及網絡佈局圖前,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副總經理王偉琨娓娓道來,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成都國際鐵路通道東西南北向的建設情況以及未來拓展計劃。

5年前,首趟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如今,中歐班列(成都)線路已密織成網,聯通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每天從成都往返歐洲間的班列達3列。“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成都累計開行國際班列數量已突破600列。其中,中歐班列接近500列,餘下的為中亞和東盟海鐵聯運班列。”王偉琨稱,目前成都的國際班列拓展東向、西向、南向、北向遍地開花,構建起以成都為樞紐、聯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

東向拓展“蓉歐+”鐵路班列貨運通道,依託長江水道和沿江鐵路打通聯結長三角、珠三角等的東向通道,目前穩定運行成都至上海、武漢等“蓉歐+”國際班列,輻射日韓及美洲等地區。

成都國際鐵路的西向通道,現在已形成成都—波蘭羅茲、成都—蒂爾堡、成都—紐倫堡3條直達線穩定運行的格局,每週往返班列數量達15—20列。除了中歐班列,西向通道還穩定運行成都—阿騰科裡(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國家的中亞班列,每週去程開行量達2列。

南向

通道,則著重於打造蓉桂陸海通道,成都已開通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的跨境鐵路班列,輻射越南等國家;穩定運行經廣西欽州聯通東南亞、澳新、中東的鐵海聯運班列,輻射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等,每週開行數量穩定在3-5列。目前,成都還進一步拓展南向通道建設,即將開通建設成都出發經昆明至東盟國家的泛亞班列,輻射老撾、緬甸等地,打造進出印度洋孟加拉灣最近的鐵海聯運通道。

北向通道則為穩定開行經二連浩特、滿洲里口岸直達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有效覆蓋獨聯體國家,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目前,成都—莫斯科的北向公共班列每月實現“去6返2”的開行密度,同時還開通有成都北向的木材定製班列,全年計劃開行數量達150列。

敞開大門 四向拓展 看成都國際班列線網遍地開花

◆深化拓展◆

本月底將新開至歐洲兩條直達班列線

在東西南北四向對外鐵路通道不斷拓展下,如今成都的中歐班列已相繼開通至羅茲、紐倫堡、蒂爾堡、莫斯科、馬拉、伊斯坦布爾、明斯克、斯莫根、阿拉木圖、布拉格、託木斯克、塔什干、根特、米蘭以及東盟國際海鐵聯運通道、“蓉歐+”東盟國際鐵路通道等16條國際班列線路,並率先以全口岸運行的強大優勢全面構建起成都向西至歐洲腹地、向北至俄羅斯、向南至東盟的“Y”字形國際物流通道。同時,通過在國內全面開通至上海、深圳、南寧等14個沿海、沿江、沿邊樞紐節點城市的“五定班列”,築牢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的國際國內鐵路樞紐核心地位。

“下一步,將通過進一步完善成都國際班列網絡,創新打造內陸國際鐵路門戶樞紐。”王偉琨稱,今年上半年新增開通成都至維也納直達班列,計劃今年7月底還將開通成都至布達佩斯(匈牙利)、不萊梅港(德國)的直達班列,同時還將推進意大利米蘭班列、俄羅斯班列往返雙向開行。在國際鐵路通道建設上,通過不斷拓展,全面構建成都向西至歐洲腹地和中亞各國,向東依託“蓉歐+”通道和長江水道輻射日韓及美洲,向北至俄羅斯、向南至東盟“四向”國際物流通道。國內端則堅持“蓉歐+”戰略,已構建與上海、寧波、廣州、深圳等14個沿海、沿江、沿邊城市相連接的快捷化互聯互通通道,形成國內班列與國際班列緊密銜接、互為支持的網絡格局,成為國內唯一有配套穩定鐵路通道支持的中歐班列。

我市日前出臺的對外開放新一輪政策明確提出,聚焦“四向拓展”戰略通道優勢,大幅增強國際通達、洲際中轉和國內連通能力,全面貫通“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和長江經濟帶,構建全方位立體口岸。到2022年,成都將建成7條國際鐵路貨運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國際班列在國內開行城市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000億元。

據悉,為進一步拓展南向通道建設,成都港投集團陸港公司將聯合中遠海運集團、北部灣集團、香港新華集團攜手共同組建南向通道海運運營平臺公司,專注於海鐵聯運通道構建。

◆避堵增暢◆

開拓多口岸多通道保障班列運行時效

除了國際鐵路線路網絡佈局,圍繞降本增效、優化組織體系,增加出入境口岸、開發新通道、避免通道擁堵等,進一步提升成都國際鐵路通道高效性、暢達性,也是成都國際鐵路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王偉琨稱,結合當前出境口岸擁堵情況,中線在阿拉山口出境方案基礎上,今年增加了經霍爾果斯、滿洲里口岸出境測試,目前經霍爾果斯出境已形成每週“去3回2”常態化運行。同時,針對中俄線傳統口岸二連浩特的擁堵、換裝延遲現象,新增了滿洲里、阿拉山口、綏芬河等口岸作為入境口岸。另外,針對馬拉口岸擁堵的情況,今年測試經布魯濟口岸進入歐洲,接下來還將測試經謝米亞諾瓦卡口岸進入歐洲,通過開拓多口岸多通道保障成都國際班列的運行時效。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成都國際鐵路港還建立政府間、企業間兩級合作機制,通過城市間的補貼政策共享、班列資源共享,提高班列重載率,降低運營成本,以達到合作共贏。其中,包括與省內市州合作,完善“蓉歐+”物流基地網絡。目前,已與內江、德陽、自貢、宜賓、瀘州等地政府對接建立“蓉歐+”協作機制,並於今年5月底在內江率先建設“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內江基地”,緊接著6月中旬首次組織了東盟班列經成都到內江、宜賓的加掛運輸組織,邁出了區域間深度合作的步伐。

“通過蓉歐+物流基地合作,可以進一步增強樞紐效應的輻射能力。”王偉琨舉例說,自貢的燈具等可以搭乘成都中歐班列直達歐洲,攀枝花、廣元等地果蔬農產品也可搭乘成都中歐班列高效出口。

敞開大門 四向拓展 看成都國際班列線網遍地開花

中歐班列(成都) 本報資料圖

●專 家 觀 察

王國文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供應鏈研究所所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戰略、區域經濟、“一帶一路”產業發展、自貿區與開放政策等領域。

深入實施“四向拓展”

成都有四大優勢

“實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成都至少有四大優勢基礎。”王國文稱,一是區位優勢;二是體量優勢;三是樞紐優勢;四是政策疊加優勢。

從地理位置看,成都是“陸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中間連接點和樞紐,可以帶動東西、連接南北,具有非常強的區位優勢。從經濟體量看,成都2017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3位,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是中國內地領館第三城,正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足夠大的“體量”支撐和引領輻射發展。

在樞紐城市建設方面,成都的國際門戶樞紐已基本成形。雙流國際機場成為西部地區唯一航線網絡覆蓋世界五大洲的機場,同時第二個國際機場即將建成投用,為中國內地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地位凸顯。同時,依託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構建起的國際鐵路門戶樞紐,形成了“縱貫南北、橫貫東西、通邊達海、四向聯通”的陸海國際大通道,以國際鐵路班列、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為支撐的陸上物流體系,實現成都與歐亞大陸及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多方式、多路徑快速聯通。

“第四個優勢就是政策疊加的優勢。”王國文稱,“蓉歐+”和“自貿+”的政策疊加,都為成都打造樞紐節點城市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其中,“自貿+”鐵路樞紐、航空樞紐已形成了成都對外開放中的一大特色,推動成都實現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跨越,樞紐輻射力、要素集聚力、產業引領力顯著躍升,為服務國家開放全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王國文認為,除了鐵路、航空的國際通道建設聯通全球,成都的城市空間、產業等都實現了寬泛的拓展。成都正不斷把樞紐通道經濟轉化為本地經濟,通過聯通全球通江達海的高效戰略通道,用最低的交易成本吸引產業集群集聚,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為打造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鏈生態圈營造新活力。

在王國文看來,實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更加凸顯了成都在全國全省發展新格局中的重要擺位,更加強化了成都在引領輻射帶動中的使命擔當,也更加明確了成都在立體開放格局中的樞紐功能。成都通過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樞紐作用,打通成都向東、向南、向西、向北的相關通道,成為“四向拓展”的地理中心和經濟中心,將進一步增強四川首位城市的引領輻射作用,充分發揮好產業集約集群效應,帶動區域協同整體高質量和高水平發展。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富 編輯 李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