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也经历从“温饱”到“小康”的质的飞跃。中国民众海外疯狂的买买买,震惊了全世界,也掀起了一股代购国外高端产品的狂潮。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华大地正处于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当时的欧洲区处于战争之乱和教派纷争的年代,从中国回国的传教士将天朝的盛景描绘给人们时,立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潮”。

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他的凡尔赛宫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庆典,伴随着音乐声响起,到场的贵族、名流发出了一片惊叹之声,路易国王乘坐一顶中式的八抬大轿出场,一身中式礼服,让在场宾客不禁为其华贵叹服。这就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席卷欧洲百年的“中国风”。

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风靡欧洲,来自中国的商品的受到普遍的欢迎,人们更是热衷于模仿中国人的审美风格、生活习惯,甚至刮起了一种“汉风”的时尚风潮,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用品到居家装饰在到建筑园林的风格。

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陶瓷、绸缎、茶叶被大量的贩卖到欧洲,成为达官显贵们“炫富”的奢侈品。当时,英国普通百姓的年生活费约5英镑,而购买1磅的茶叶的价格就要高达10英镑。甚至在茶叶刚传入欧洲时被当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贵妇们经常用茶叶治疗偏头痛。中国的陶瓷也是众多欧洲王公贵胄最爱,被称为东方“魔玻璃”,普通人家是无福消受的,仅在皇宫和贵族的家里才能欣赏到。欧洲的绸缎也是无法和中国相媲美的,中国出产的上等丝绸在欧洲十分受欢迎。甚至有的生产者会在自己生产的丝绸上绘制中式的图案并且标注是“中国制造”冒充中国的产品出售。

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中式的轿子和漆器甚至是扇子都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成为了高雅的象征,中式的建筑一时间在欧洲盛行起来。普鲁士的无忧宫里的一座中国亭,凡尔赛宫的中国宫,都引起了欧洲各国争相效仿。一个法国乡下妇女冒充成中国公主竟然引来王公贵族的争相接见。

历史上的欧洲也“崇中媚华”,“中国制造”曾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

  可见当时中国旋风刮遍欧洲,丝毫不亚于今日中国海外代购风潮,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股风潮会再次刮向欧洲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