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給誰上了一課?

《開學第一課》給誰上了一課?

本該備受歡迎的一檔節目,卻引發眾多吐槽。吐槽的人群,既有家長,也有學生,鋪天蓋地的討論議論爭論,加上某廣告部的道歉聲明,說明今年的“這一課”挺失敗的,至少不能說成功。

一方面,各方面對這一課充滿期待。教育部門以紅頭文件和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全國的小學生準時收看,有的地方要求家長陪同收看,有的地方要求孩子撰寫觀後感。在孩子的班級微信群裡,老師發出通知後,家長紛紛回覆“收到”,有的還上傳收看的截圖,足以說明萬千家庭對“這一課”的重視。

另一方面,這一課卻讓大家失望了。節目延時推後13分鐘,讓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的孩子們整整看了13分鐘的廣告;滿滿13分鐘的廣告,給人的感覺是“廣告第一課”;滿屏的教育培訓廣告,對比教育減負的理念和呼籲,實在是讓人感覺諷刺。

先說節目遲到。由於當晚《新聞聯播》時間延長,導致後續節目相應延後,本可以理解,但是否可以適當壓縮廣告時間?是否可以在新聞聯播之後預告一下?13分鐘的等待,足以讓孩子們的期望變成失望。

課堂上,學生遲到要受罰,老師遲到也要鞠個躬道個歉,這是最起碼的禮節和規矩,但萬眾矚目的“這一課”遲到了,卻沒有任何的應急措施,也不見隻言片語的解釋,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我就遲到了,能把我怎麼樣,愛咋咋的,傲慢可見一斑。

再說滿屏廣告。一個接一個廣告,不是培訓機構,就是學習APP,狂轟濫炸。在教育部門重拳出擊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大力推進教育減負,引導家長減輕焦慮、尊重教育規律的前提下,還如此明目張膽地要求全國學生及家長觀看各類培訓廣告長達十幾分鍾,這不是自我“打臉”嗎?

我們反對廣告,但並沒有無理地要求所有廣告下架,因為媒體也需要生存發展。然而,面對孩子們,在廣告的導向、種類、時長等方面,需要更加註重用戶體驗,需要嚴格的審核和監管。如此不合時宜的廣告霸屏,讓人不得不質疑,“這一課”已經變成了某些機構的“搖錢課”。

最後說說節目質量。“小鮮肉”開場,娛樂明星高談闊論,加上打個雞蛋都說“我好害怕”的所謂“爺們”,怎麼看都像是某衛視的娛樂節目,而不是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勵志課。我們有那麼多矢志奮鬥、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工程師、文化學者、社會主義建設者,難道都不值得讓他們走上屏幕,供孩子們學習嗎?

不知何時開始,陰柔之風勁刮,充斥屏幕的,都是剝了殼一般嫩白無暇的小鮮肉,蔓延到青少年身上,成為另一種“社會流行色”。有人說,“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娘則國家娘”,雖是調侃,但表露出深深的擔憂。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一課”還大量使用“小鮮肉”,合適嗎?

開學第一天,誰給誰上了一課?我看,真正應該課堂總結和寫觀後感的,是製作推廣節目的有關部門。

《開學第一課》給誰上了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