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山货出深山

在南召县的大山深处,深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过去由于山高路远,很难运送出来,难以变成财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电商给山货插上了翅膀,山里的“宝贝”终于“走出”大山,为山里的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

南召:山货出深山

山野菜走出大山

乔端镇玉葬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景区腹地。

20世纪80年代,玉葬村仅有一条不足一米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村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步行出入。到镇上办事,早上五点多出发,路上带上两个大馒头,需要翻过两座山,蹚过两条河,走上一大晌才能到镇区。层层山岭阻断交通,因行路难,山里的“宝藏”沉睡、山珍烂掉,守着一座“金山”却穷得叮当响。

李元同是玉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在宝天曼景区腹地,以前因为山高路远,信息闭塞,他从山里采摘的野拳菜无人问津。今年春季,他采摘、晾晒了26斤野拳菜,近日分两次送到南召县乔端镇电子商务扶贫基地,爱心扶贫商城经理王哲按照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后,付给他现金2184元,解决了山野菜销售难问题。

“以前我上山采摘的山珍往往卖不出去,很发愁。现在镇里成立了电子商务扶贫基地,建立了爱心扶贫商城,野山珍通过电商顺利销售出去,再也不用发愁啦!”10月25日,李元同高兴地介绍起电商的好处。

电商平台拓销路

在乔端镇爱心扶贫商城里,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类山货,野拳菜、红香菌、黑木耳、猴头菌、黄蛾菌、鹿茸菌、野葛根、山蜂蜜等。商城负责人介绍,这些都是从周边群众家里收购的农副产品,干货、果品、杂粮等6大类30多种,辐射该镇19个行政村的400多户贫困户。

记者发现,这些商品包装袋上都粘贴有一个“电商扶贫,助力增收”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在手机微信上显示农副产品的品名、价格、产地、贫困户名字、销售量等产品详情,野山珍在网上销售设置有产品追溯功能。扶贫爱心商城负责收购贫困群众的山野珍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解决了山区群众因信息闭塞造成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实现贫困户销售有门路、增收有保障。据统计,从去年该商城运营以来,平均每月销售本地农产品20万元,目前累计销售额达360万元。

乔端镇是南召县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全镇19个行政村均以种植食用菌为主,年种植量1000万袋,从事香菇种植的贫困户有420户,年种植量230万袋。乔端镇镇长朱超说:“我们利用电商平台极大地拓宽了食用菌和野山珍市场销路。我们的食用菌不仅行情好,价格高,旺季一斤鲜香菇在本地卖4元钱,利用电商平台可以卖到6元钱,价格高出两元钱。”

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我们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网络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淘宝村、电商带头人、贫困群众家庭网店,让山区农民足不出户通过电商平台就能把土特产销往全国。通过电商产业带动、网店集群带动和电商创业带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