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碾莊(三):遠水救不了近火

南京軍事會議上作出的解救黃百韜兵團的計劃,徐州方面根本沒有執行。杜聿明就此詢問劉峙,劉峙說:“情報顯示,徐州附近到處都是共軍主力,如果派部隊去碾莊圩,徐州受到攻擊怎麼辦?”——任何戰場上的任何部隊,兵力總是有主次之分,怎麼會到處都是主力?杜聿明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命令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至少堅守碾莊圩七至十天,以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向西先與劉鄧部決戰,然後回師向東擊潰陳粟部,以解黃百韜之圍。這個方案能夠實施的關鍵,是黃百韜能否堅持七至十天。二、以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守備徐州,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全力解黃百韜之圍,同時命令黃維的第十二兵團疾馳徐州。這個方案可以穩定黃百韜的軍心,缺點是黃維兵團很可能被劉鄧部所牽制,那麼攻擊陳粟部的兵力也許會略顯不足。

劉峙堅決反對第一個方案,因為黃百韜根本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而如果向西打劉鄧不成,向東救黃百韜也不成,那樣就會釀成大禍。關於第二個方案,徐州總司令部的人都認為,這一思路符合蔣介石的命令。但是,最後黃百韜堅守了整整12天,出乎所有人意料。

劉峙猶豫再三之後,決定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聯合向徐州以東攻擊前進,逐步靠攏碾莊圩,解救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行動開始的時間是:十一月十三日。徐州“剿總”決定解救黃百韜,以兩個兵團的規模向東實施突擊,對於華東野戰軍來講,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此刻碾莊圩的圍殲戰正處在艱難階段,而國民黨軍從徐州增援黃百韜僅有五十公里的距離。

血戰碾莊(三):遠水救不了近火

時近傍晚,杜聿明得到報告,各部隊進展少者三四公里,多者六七公里。杜聿明且喜且憂:喜的是,從攻擊位置到碾莊圩不到40公里,按目前這個速度,一週之內也足以打到碾莊圩了;憂的是,解放軍出乎意料的頑強。每一個村落據點,國軍都要付出重大傷亡,經過反覆爭奪。而且,正面阻擊陣地上,解放軍正在加緊設置有彈性的陣地,組織短促而密集的交叉、側防火力,適時進行不同規模的反擊。在陣地編成上,縱隊和師都分成前後兩線,團、營也構成了有重點、有縱深的防禦體系,品字形、倒品字形、梅花形支撐點如雨後春筍似的到處出現,它們連接交通壕,每有時機便可組織增援和強有力的反衝鋒。戰至11月16日黃昏,除第二兵團侯莊得手外,國民黨軍全線進展緩慢。經過三四天的較量,解放軍彷彿有源源不斷的增援力量補充著,幾天前令杜聿明喜憂參半的前景,現在一下子變得暗淡了。杜聿明如坐針氈,他一橫心,沒跟劉峙打招呼,就給邱清泉下了一道命令:

即以有力之一部,不顧一切犧牲,鑽隙迂迴,向大許家突進,限在一日之內確實佔領大許家,以解黃百韜之圍,違則軍法從事。邱清泉接此命令,心裡“

咯登”一下:“鑽隙迂迴”戰術是萬萬使不得的,一旦首尾被解放軍卡住,必定凶多吉少,還是沿陣地側翼迂迴較妥。他在地圖上搜尋著可以突擊的目標,潘塘鎮這個地名一下子跳入了他的眼簾。

邱清泉一邊用手指按著地圖,一邊拿起話筒給第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下達命令:“馬上集合隊伍,輕裝出發,經潘塘鎮、張集、房村,沿雙溝公路南線至大許家,給共軍側背猛戳一刀,切斷其正面阻擊部隊的退路。行動要迅速、果敢,要不惜一切代價在明天正午前趕到大許家!”

無巧不成書。11月16日,在火神廟華野司令部裡,粟裕雙手的手指也撲在潘塘鎮、大許家這兩個地名上。蔣介石為解黃百韜之圍,又投入了3個兵團,黃維第十二兵團已經到了阜陽,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已經過了固鎮。蔣介石還從未在一個地區投入過7個兵團,而且第二、第十二兵團還是蔣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了保證能在一週之內徹底、乾淨地吃掉黃百韜之後,再殲滅邱清泉或李彌兵團,粟裕認為,必須對兵力、戰線作些調整。在組織正面阻擊兵團的同時,粟裕將由4個縱隊(後增至7個縱隊)組成的側擊兵團,佈置于徐州東南。此時,他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有意且有計劃地將阻擊邱、李兵團的部隊從大許家、潘塘鎮這一線的陣地向後撤,以誘使邱、李兩敵大膽東進。待將近全殲黃兵團時,再讓側擊兵團伺機截斷其退路,讓邱、李兵團有家難歸。這就是粟裕慣用的“圍點打援”的戰術。

配合國民黨第七十四軍向潘塘鎮、大許家一線突進的第七十軍第九十六師遭到解放軍排山倒海般地反擊,雙方炮火把潘塘鎮至二陳集、張集間的田野炸成焦土。兩軍打得難分難解,最後完全是近距離的白刃戰、肉搏戰。不多久,第九十六師師長鄧軍林突然發現解放軍正面阻擊部隊正陸續從大許家一線開始後撤。他一面急令他的師繞過第七十四軍陣地追擊“潰退”的共軍,一面向邱清泉報捷。

邱清泉得到報告,大喜過望,連連叫好:“軍林呀,敵人是潰退,快派部隊猛追,這是大好時機,叫裝甲車大膽追擊!”他拿起電話報告劉峙:潘塘至大許家一線之敵,經我兵團猛烈反擊,激戰一天兩夜,正大獲全勝,共軍潰不成軍,俘敵繳械無數……劉峙一聽“潘塘大捷”四字,便激動得渾身發抖:“快、快向南京報告!徐東大捷!徐東大捷!”南京的顧祝同和徐州的劉峙對外大吹大擂,宣傳碾莊圩大捷。說黃百韜被圍巋然不動,牽制共軍兵力數十萬,共軍運用“人海戰術”也無濟於事,不得不潰退,碾莊圩陣地前,共軍伏屍遍野,血流成河。何應欽也拍案高叫:“黃百韜果真是英雄,應讓飛機送勳章給他!”一時間,在碾莊圩地面上飛舞著空投下來的《中央日報》、《掃蕩報》,報上整版刊登著黃百韜的半身像和蔣介石的嘉獎令。

血戰碾莊(三):遠水救不了近火

戰鬥一直持續到十五日凌晨,邱清泉和李彌兩兵團依舊進展緩慢。這時候,增援作戰已經進行到第三天,增援部隊只前進了不到十公里,如果按照徐州至碾莊圩的直線距離計算,邱清泉和李彌只推進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這一結果令南京國防部、徐州“剿總”和參戰將領們大為意外。

顧祝同和郭汝槐受蔣介石指派到達徐州。顧祝同見面就問:“共軍不過兩三個縱隊,為什麼我們兩個兵團還打不動?”

杜聿明辯解說:“打仗不是紙上談兵,畫一個箭頭就可以達到目的地的。況且敵人已先我佔領陣地,兵力在陸續增加,戰鬥非常頑強,每一村落據點,都得經過反覆爭奪,才可攻佔。”

此時的淮海戰場雲譎波詭。

杜聿明私下對顧祝同說,徐州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決不能告訴郭汝瑰,因為郭汝瑰與共產黨方面有聯繫——“我指揮作戰的方案,事先決不能讓郭知道。如果郭知道的方案,我就不照原方案執行。”歷史證明,杜聿明的警覺是對的。

郭汝瑰乘飛機在碾圩莊上空盤旋了一圈,他要驗證空軍總司令周至柔的報告:“轟炸很有效果,共軍傷亡很大,黃百韜已無危險。”周至柔的這一報告,加之共產黨軍隊在徐州東面的頑強阻擊,已引發南京國防部得出這樣一個判斷:“共軍的主力轉移到徐州方向,對黃百韜可能僅監視而已。”在碾莊圩上空,郭汝瑰與黃百韜通了無線電話,這才知道第七兵團一直受到猛烈攻擊。

蔣介石親自致電邱清泉:“黨國存亡,在此一舉,吾弟應發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不惜一切犧牲,將當面敵人擊潰,以解黃兵團之圍。”然後,蔣介石限令邱清泉一天之內到達大許家、八義集,與黃百韜會師。邱清泉一下心情煩亂起來,此時,“風傳南京比徐州更加驚慌混亂,各部院準備向西南遷移”。邱清泉憤憤不平地對他的參謀長李漢萍說:“我們在前方拼命,南京路隔千把裡,倒自相驚擾起來,準備逃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種仗還有什麼可打?老頭子為什麼自己又不來呢?如果他自己坐鎮徐州,誰又敢不替他賣命?當然現在徐州是危險的,那也可以坐在飛機場指揮嘛!”

深陷碾莊圩的黃百韜在與郭汝瑰通話後,用電話告誡各軍軍長“必須進一步加強工事,準備獨立作戰,以盡軍人天職”。然後他感嘆道:在國民黨軍中,“誰肯不顧自己的損失而急別人之難?誰肯自冒犧牲而解救別人之危”?

第七兵團司令部機要秘書李世傑說,那一天黃百韜想到了孟良崮上的張靈甫。

最後邱清泉,李彌兵團在距離碾莊圩很近的地方,由於遇到了突圍而來的陳士章,周志道等,最後以為第七兵團被全殲,而停止了前進。

黃伯韜臨死前對部下說:“我有三不解,一個是我為什麼那樣傻,要在新安鎮等待兩天;二是我在新安等了兩天,為什麼不在運河上架設軍橋;三是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東進援救我,為什麼當初過早撤退曹八集,不在曹八集附近等我。

血戰碾莊(三):遠水救不了近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