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關節炎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發病率極高,其中風溼性關節炎更是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其實,關節炎並非老年人“專屬”,近年來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3.55億人患關節炎,亞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關節炎,我國有1.22億關節炎患者,發病率約為13%。關節炎常在25至50歲間發病,以女性居多。除生理差異外,這與年輕人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有關。

1.不注意保暖。不少人秋冬時節還穿短裙,在冷風中露腳踝,穿露腳背的鞋子等,易導致滑膜炎、膝關節炎等。


2.常穿高跟鞋,導致膝關節磨損。


3.缺乏鍛鍊。多數白領上下班乘車、坐電梯,週末多用來加班或睡懶覺,很少鍛鍊,骨骼、關節、肌肉強度不夠。肥胖者更是如此。


4.運動不當造成損傷,無節制登山導致軟骨過度磨損。


5.青少年長時間伏案寫作業,脊柱壓力大,過早引發關節勞損。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因此,專家建議,保護關節,要避免久站、久坐、過量登山、爬樓梯等。

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鍊,中老年人儘量選擇對關節衝擊小的運動,如游泳、散步、慢跑等。普通人選擇慢走健身,每天健步走6000步左右比較合適。

同時,避免長時間穿高跟鞋並且保持正確坐姿,選擇材質較硬的椅子,儘量讓腰部與椅背相貼合,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

並且,無論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天氣寒冷時都應注意關節部位保暖,可適當進行關節部位的物理按摩、熱敷和理療。如有關節不適,應儘早就醫。

如何判斷關節有問題?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關節腫脹,關節炎常見症狀。

——晨僵和粘著感,指早晨起床或者休息後關節發皺、黏著感,如粘住一般,活動後感覺關節鬆快,提示滑膜炎的存在。

——由於關節處血液運行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了。

——關節疼痛。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而針對關節炎的治療,通常有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三種方法。

1

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基礎,適用於初次就診、症狀不重的患者,包括控制體重、適度有氧鍛鍊(但要避免爬樓梯、登山等活動)以及關節功能與肌肉力量訓練、物理治療等。

2

包括局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乳劑塗抹、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阿片類鎮痛藥、曲馬多等。但要注意,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俗稱“打封閉”)可短期內顯著緩解關節疼痛症狀,但長期使用會進一步破壞軟骨使症狀加重。

3

適用於規範保守治療後症狀仍不改善,或伴隨下肢畸形的患者。手術種類很多,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位置以及年齡、身體狀況,分為遊離體摘除術、關節清理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工作動態 /政策宣傳 /新聞速遞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关节炎

長按左側二維碼

添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