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堵漏 斬斷「泔水豬」飼養鏈條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禁止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媒體記者瞭解到,研究表明,在我國發生的豬瘟疫情中,不少都與飼餵餐廚剩餘物有關。

用餐廚剩餘物飼餵的生豬俗稱“泔水豬”,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文全面禁止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從國家層面上嚴禁“泔水豬”,必將對預防相關疫情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認為,嚴禁飼養“泔水豬”,必須要從餐廚剩餘物管理的源頭嚴抓嚴管堵住漏洞,才能有效遏制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的現象。

餐廚剩餘物中含有沙門氏菌、結核桿菌等有強烈感染性的致病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生豬體內後很容易感染這些致病菌。而“泔水豬”的豬肉流向餐桌,嚴重威脅著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為此,一些地方政府此前紛紛出臺相關規定,禁止用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然而,由於現實中的監管措施乏力,在利益的驅使下,餐飲企業偷偷出售餐廚剩餘物難以禁絕;而養豬場或個人養豬比較分散,一般也難以管控,他們為了降低飼養成本,便大肆用餐廚剩餘物來餵養“泔水豬”,導致地方政府禁止飼養“泔水豬”的收效甚微。

國際上多年來的實踐表明,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是豬瘟疫情傳播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在我國發生的一些豬瘟疫情中,有不少的疫情與飼餵餐廚剩餘物有關。而在全面禁止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後,疫情大為減少,這充分說明了全面禁止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從餐廚剩餘物流向的源頭上嚴抓嚴管堵住漏洞,是嚴禁飼養“泔水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政府部門應採取措施“變廢為寶”,加大對泔水的資源利用,如政府部門牽頭建立廚餘垃圾處理廠,通過生化、物理等方式處理把泔水油變為汽油、柴油,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以減少剩餘物流向養豬市場;另一方面,可以立法杜絕飼養“泔水豬”,並建立起統一的集中回收、無害化處理和利用體系,依法嚴禁餐廚剩餘物非法外流變成豬飼料。只有對違法者課以重罰,才能起到警示教育和震懾作用。

此外,政府有關監管部門要嚴格管控生豬屠宰流程和執行肉品檢驗管理制度,絕不讓一隻“泔水豬”及其肉品流入市場。這樣,飼養“泔水豬”不僅無利可圖,還要承擔成本損失並受到相應的懲罰,“泔水豬”也就徹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