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一年,「女神」顏寧:最大驚喜是招到很多優質博士後

自去年秋季,顏寧赴美國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以來,已過去一年。10月29日,正在北京參加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顏寧,以一頭俏麗的短髮亮相,風風火火地接受記者專訪。她表示,清華和普林斯頓都是她最熟悉的環境,兩所學校對她來說是一樣親切。

在美國工作比較欣喜的地方在於,是招收到很多優質博士後。這個暑假,她帶領的研究組短短70天內在《科學》雜誌發表3篇論文,顏寧否認高產之說,她將之歸因於厚積薄發。

普林斯頓一年,“女神”顏寧:最大驚喜是招到很多優質博士後

“跳槽” 不是因為經費問題

顏寧於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之後去往美國普林斯頓留學,2007年,30歲那年,顏寧受迴歸清華大學醫學院任教,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入職十年後,去年秋季,她“跳槽”到普林斯頓,對於離開原因,她當時解釋,“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9月,在悉尼開會時,仍有人問她離開清華是不是因為在中國拿不到經費。對此,她在微博闢謠否認,她說自己在清華入選了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資助和考核體系都比較國際化,不要需要依賴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經費。反而是去普林斯頓的第一年,不少時間都在寫經費申請,“外加做飯!”

從清華到普林斯頓,她說個人微環境上變化不大,但在普林斯頓的一大優勢是能收到很多特別好的博士後申請,這可能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包括國內高校招人時大多要求青年應聘者有國外留學經歷、普林斯頓作為世界名校對人才來說吸引力比較強等。目前,她在普林斯頓的教學科研都在順利地推進,她帶了1個學生和8個博士後,其中有5人從清華帶過去。

她還認為,在普林斯頓,行政管理比較有效,井井有條,在入職、申請簽證、租購住房、報銷等環節都會有人定時發郵件提醒。那邊一位科研秘書服務三四個教授,在入職前都會接受專門培訓。而國內很多地方科研輔助人員流動性比較高,不是很有經驗,讓科研人員不得不自己面臨這些事情。

普林斯頓一年,“女神”顏寧:最大驚喜是招到很多優質博士後

普林斯頓一年,“女神”顏寧:最大驚喜是招到很多優質博士後

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顏寧與同行交流學術問題併合影

70天內連發三篇《科學》

過去一年,新的環境中,科研成果如何?今年暑假,短短70天內,顏寧已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3篇論文。

具體包括,6月29日,在《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Patched1蛋白識別Sonic Hedgehog的結構基礎》;7月26日,在《科學》(Science)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動物毒素調節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結構基礎》的研究長文;9月6日,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1.4與β1複合物的結構》的研究長文,揭示了首個人源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1.4與它的特異性調節亞基β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

怎麼做到如此高產?顏寧今天解釋說,這三篇論文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只是碰巧在發表時間上比較接近,這裡面有不少是學生們努力的成果。之所以能源源不斷地出成果,她認為是實驗室的人才隊伍培養出來了,學生有經驗也很有動力幹科研。

她比較欣賞的是9月這篇首個人源鈉通道結構的路論文,還曾經將它稱之為做出來就“可以退休”的一篇。

“那您會退休嗎?”現場有記者開玩笑。

“不可能!”顏寧機智地應答,“做科研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

普林斯頓一年,“女神”顏寧:最大驚喜是招到很多優質博士後

顏寧接受記者們採訪

寫微博是為換腦子放鬆

做科研的動力來自何處?顏寧開玩笑說,自己不是劉翔李娜,也不是李白杜甫,沒辦法在體育或文學做到出類拔萃。在做科研方面,可能運氣比較好,也可能是有一點點天賦,“我

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來這種東西,那種感覺,挺踏實,挺有成就感。”

熟悉顏寧的人還知道,她是微博達人,她在網上頻繁分享刷劇讀小說的感受,不時也表達對公共事件的觀點,最近還頻頻關注演員朱一龍。顏寧說,這些微博大多是在零碎時間發的,寫論文的時候發的最多,“打開很多窗口,這個問題想不明白了,啪啪啪上微博寫點東西,換換腦子!”

別看顏寧是活躍的“娛樂博主”,她坦言,小說和電影都是舒緩心情的調節劑,或者只是生活中的噪音,主旋律一定是科研。做科研其實蠻費腦子,有時候會不自覺地積聚起壓力。大家看不到她通宵工作、與學生討論問題時的頭大、以及科研做不出來的焦慮,看電視劇讀小說都是自己放鬆的方式。

顏寧小傳:

顏寧,1996至2000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攻讀本科,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博士學位並從事博士後工作,師從施一公。2005年,獲得由《科學》雜誌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

縱觀顏寧的清華歲月,7可謂幸運數字。在2017年3月的“世界因你美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清華黨委書記陳旭曾如此評價顏寧:“她是1977年出生,她在大學讀本科宿舍是117房間,她2007年受聘於清華大學醫學院,當時是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回國任教滿十年,培養了7名博士生;作為通訊作者發表了7篇高水平的論文,每週上7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