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

潜水22011


这本就是雍正帝做的一个局,即使老十三胤祥不出现,雍正帝照样能控制局势!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大家还得先看一下我上一篇回答,然后再看这篇回答!

上一篇悟空问答中我们谈了轰轰烈烈的八王议政逼宫事件,在这场逼宫大戏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占据主动,实际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

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疑义,比如雍正帝再三向弘昼确认老十三胤祥的下落,比如雍正帝见到老十三胤祥到来松了一口气……

今天杨角风就给大家详细的分析,解释疑问的同时,告诉大家为什么整个局势都在雍正帝的控制之中?

一、

我们先来解释为什么雍正帝设的局并没有包含老十三胤祥的戏份?

可以肯定的是,整场事件中,老十三胤祥是不知情的,所以才在弘昼跟他提出了丰台大营被共管以后,抽身离去。

前面我们也讲了,整个事件都是雍正帝设的局,那么为什么不提前告知老十三胤祥呢?

其实很好理解,雍正帝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之前也不止一次提醒过老十三胤祥,说他的府上到处都是老八胤禩的眼线,可是老十三胤祥并不在乎。

而雍正帝的这个局,必须骗过所有人,所以,原则上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甚至自己的亲儿子他都不能透露一丝。

而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已经是重病在身,之所以雍正帝在这个时候布局,也是这个原因。老十三胤祥出了名的侠肝义胆,也是反对雍正帝对自己的兄弟下手的人,如果老十三胤祥去世后,雍正帝再收拾老八胤禩等人,总感觉对不起死去的老十三胤祥。

所以,雍正帝要做的就是让老八胤禩在老十三胤祥面前露出马脚,让老十三胤祥眼睁睁的看着老八胤禩大逆不道,只有这样,雍正帝才会心安理得的收拾老八胤禩一伙。

如果老十三胤祥病重去世以后再收拾老八胤禩一伙,雍正帝其实力量被削弱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十三胤祥一个人就可以空手接管丰台大营,那么如果他在大殿上,丰台大营的人过来逼宫了,难道他接管不了?

所以,老十三胤祥在大殿上,反而比在外面对雍正帝来说,更安全一些!

二、

再有一个关键词“共管”:

什么叫“共管”?就是共同管理啊,一个外来的四个参将,过来就跟其余参将平起平坐,然后第二天就跟大家说,我们造反吧?

可能性有多大?

丰台大营中原来的将领本来就被突然过来的参将削弱了权力而苦恼,这次一听这话,还不马上屁颠屁颠的拿住这几个人,然后到雍正帝面前表功?

再来说说雍正帝为什么关心老十三胤祥是不是真的去看病?

其实雍正帝自己都说了:

“他不是被什么人劫持了吧?”

也就是说雍正帝本来已经设好局了,结果老十三胤祥不见了,此时的雍正帝最怕的是他们以老十三胤祥来要挟,因为以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感情,雍正帝还真不好办。

随后雍正帝恨恨地对老八胤禩说:

“要是十三弟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和你的那些同谋们,那就自绝于天地,自绝于列祖列宗!”

这就是为什么雍正帝慌了的原因,他并不是为自己的安危慌,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真正慌的是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不在这里,会不会被他们劫持了?

三、

等后来老十三胤祥来了后,冲雍正帝点头,但其实他表达的意思是丰台大营没事,而雍正帝表达的意思却是老十三胤祥没事,这才是他真正松了一口气的原因。

其实雍正帝早就在老八胤禩一伙中插入一个卧底了:

这个卧底就是睿亲王!

整个逼宫事件中,睿亲王一直默默的观察着这些人,并没有说一句话,这是非常反常的表现。

尤其是其他王爷说的异常激动的时候,他也是稳坐泰山,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诸位。

大家要注意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木木的,唯独等到老八胤禩终于按耐不住蹦出来以后,他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当张廷玉痛斥各位王爷的时候,其他王爷羞愧的低下了头,唯独睿亲王环视各位王爷,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微笑,这个微笑正是胜利的微笑。

尤其是在老十三胤祥还没有到的时候,雍正帝夸他,他是面带笑容下跪称谢的。

这个时候老八胤禩的阵营其实有点慌了,老九胤禟不愧是老八胤禩阵营的“小诸葛”,他马上搭话:

“这睿亲王进京,和其他三位王爷一样,在一起一同议了整理旗务的纲目,还一起建议了八王议政,并没有谁在背地里另起炉灶啊。”

这正是老九胤禟心虚的表现,他越狡辩没有谁在背地里另起炉灶,就越证明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而睿亲王为什么带一个“睿”字呢?还不是说他比较睿智?而且最后其余王爷都被处罚了,唯独他没有受处罚,就说明他在逼宫之前就已经早早的汇报雍正帝了……

四、

雍正帝终于收网:

很多人说雍正帝确实慌了,是的,一方面他是为老十三胤祥着慌,另一方面则是故意装作慌了,目的是引诱老八胤禩发话。

我们仔细看这段戏,最开始的时候,一直是其他三位王爷在说话,老八胤禩迟迟没有发言。老八胤禩何许人也,聪明的不得了,如果雍正帝早早的就收网,老八胤禩没有发言,自然也不是重罪,雍正帝无法处理。

所以雍正帝不止一次的暗示老八胤禩讲话,甚至不惜激怒于他,可是老八就是不肯说话。雍正帝心中明白,老八胤禩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肯暴露的,所以,他的最后一招就是故意叫图里琛上殿,图里琛也心领神会的说自己的御前侍卫人马都被撤了。

随后雍正帝又故意问弘昼丰台大营的事,弘昼不知其中有诈,所以也暴露了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被共管了……大家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军队突然调过来一个军官,军队中能没有给雍正帝偷偷报信的人?所以雍正帝是明知故问的,也故意表现的很慌乱。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也知道,即使真的被接管了,也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讲,这不是自断后路吗?之所以雍正帝要当面说出来,就是让老八胤禩放掉最后的警惕。

其实如果仔细看雍正帝的表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当老八胤禩稍微有个动作的时候,雍正帝是在偷偷笑的。

终于最后老八胤禩说出了自己是不是自绝于列祖列宗,黄泉路上自有印证!

雍正帝等着的就是这句话,所以老八胤禩这句话刚落音,图里琛就再次进来了,雍正帝也开始收网了。

然后是老十三胤祥示意图里琛,然后是图里琛下的命令带那四个参将进来,咦,图里琛不是没兵了吗?

大家再注意带四个参将进来的人的装扮,都是穿着黄马褂哦,说明什么?

说明这几个人都是御前侍卫啊,那么大家还认为御前侍卫都被隆科多替换了吗?

所以,整个八王议政逼宫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唯一没有掌控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不见。而从睿亲王的表现、雍正帝的表现、图里琛的表现,三个细节就能分析出来雍正帝当初跟老十三胤祥说要挤掉这个脓包,绝不是随便说说哦,而是早早就布好了局!

至于隆科多的突然背叛,也是在雍正帝的预料之中,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如果真发生如电视剧中类似情节,炒米抱歉地告诉各位,怕雍正是没有后手了。


雍正一度处于被动状态之下,几次差点跌倒。虽然被九爷骂结巴的状元郎和张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阵。但此刻,其实已经不是靠言语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就是靠兵马在谁的手里。直到十三爷胤祥被抬进来之后,给了雍正一个眼色,意思兵权已经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脸才有一丝血色。

而胤禩敢于逼宫,在于他暂时掌握了京城内外所有兵权。


四位旗主王爷借整顿军务为名,利用弘时骗了弘昼“误传圣旨”,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在《雍正王朝》里,这两支京畿卫戍部队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无他的部队。)而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内的皇家卫戍部队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队。他利用巡捕五营的人马全部换防了侍卫营人马(《雍正王朝》里提到的御林军)。所以里外里的军权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爷胤祥有着其他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无论城里城外那支部队,里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于雍正对胤祥的信任,曾经特旨城外两营(仅仅城外两营,其实也多亏了这个特旨,最终救了自己)只奉圣旨和胤祥的手谕。所以胤祥可以随时接管城外两营的兵权。

但胤禩虽然暂时掌握军权,即便杀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为帝。他只有两种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谓的“八王议政”。
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议政”参与议政的八王,里面铁定包含四位关外的旗主王爷,他们有兵权入股,而且暂时听胤禩的,那么剩下四个名额,他们最多留一个席位给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终夺得实际拍板权,也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将雍正的权力转移给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弘时。然后自己把持朝政,弘时因为有把柄在胤禩手里,所以弘时便是一个傀儡。但弘时也是有野心的,而且这个方案里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对于胤禩而言这是下策。所以他选择了“八王议政”。

雍正如果没有老十三解围,那他的最终选择可能是坚决不同意”八王议政”的方案,转而双方妥协,进入下一种模式,即禅位弘时。然而有没有新转机,就得靠弘时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上没有“八王逼宫”;弘时也没有把柄落在胤禩手里,因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么惊险的一幕是不可能发生的。胤禩集团的力量实际上无法对雍正形成实际威胁。最终雍正的所有政敌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决掉了!


炒米视角


当然有后招,只是抓不住八爷他们而已!按着当时清朝的制度,所有官兵一律效忠于皇帝。将领只是有统兵权跟调兵权,包括隆科多,他也只是调走了九门的官兵,换防了雍正的御林军,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士兵敢去擒拿雍正,而且因为这么些人每天都能见着雍正,也不存在认错人的说法。

其次,八爷他们实际上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的兵权实际上也不是自己掌握的,都只是收买带兵将领而来的。这使得士兵对他完全没概念。比如,他通过丰台提督控制丰台大营,但是丰台提督一死他的部队就全部倒向十三爷。

因此,假如八爷他们真的敢动,除非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抓雍正,杀雍正,否则没人敢动手。但是,八爷九爷十爷打得过图里堔么?图里堔的御林军被调走了,可是他依然是大内侍卫中的高手,救驾可是大功一件。让他去抓八爷他们估计办不到,护着雍正逃出殿外还是没问题的。只要逃出到殿外,那些士兵们看到正主雍正,那么肯定是选择护驾的。


优己


张廷玉演说之后,只是拖延了时间,并没有阻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后来有张廷玉衣襟拭汗的镜头),说明什么呢?局势不可控了。雍正在台上也没话了,垂头丧气的样子。剧中第一次叫图里琛调御林军,图里琛表示“奴才无能,被隆科多带人换防了”。第二次图里琛进前说“皇上”,雍正都没有抬头,只是问“什么事”,雍正那时的心情是绝望的(既然御林军已被敌人掌握,你这个头领能有什么好消息),“十三爷,十三爷他……”,听到有十三的消息,雍正急了“十三爷他怎么了”(雍正确实担忧十三为人所害,但潜意识里又盼望这个一直信赖的弟弟擎天保驾),图说“他来了”,殿门打开,雍正看到十三好端端的坐在轿子上,心里已然有了主心骨,“快,抬进来抬进来”,就算是皇弟,抬着进殿怕也是自古宠臣没有的殊遇,所以侍卫们发愣,图说“你们聋啦,皇上叫你们抬进来就抬进来”。之后一个眼色,雍正那心如一块石头落地的表情。剧中细节上把雍正的反抗绝望新生的心理境界刻画的淋漓尽致,还有什么可以揣度的呢?


江潤聲


首先,不得不说八爷党逼宫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精彩段落!

如果最后十三爷不出现的话,雍正自己是没有什么后手的。但是这并不影响雍正最后能赢,十三爷收回兵权后出现只是加快了事件收场,不然这事还得再墨迹一会。雍正能赢的关键人是张廷玉,是他及时站出来引经据典对“八王议政”进行了有力驳斥,从而使“八王议政”失去法理依据,使雍正在法理上直接反败为胜,同时也揭露了八爷党借“八王议政”行逼宫夺权事实的真面目!这样一来,摇摆不定的众臣就全部站到了雍正一边,这次事件的生力军——4位铁帽子王也哑火了。再者说,即便是隆科多掌握了皇宫宿卫,但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八王议政”了,难道八爷敢当着众大臣和铁帽子王的面调动侍卫弑君不成?因此,八爷党逼宫这事,掌握兵权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让雍正交权。既然理由被驳倒了,要兵有何用(又不能弑君)。所以说,八爷党这次逼宫只是打败了雍正个人(雍正已经被“八王议政”逼的无力反驳),但是却输给了雍正的皇帝身份(张廷玉的正直忠诚使他站出来保驾)。这也就是八爷在最后说的“如果雍正不是皇帝,雍正是赢不了的”。





琅琊清靜散人


有啊,就是玉泉山后的血鹰。

血鹰手下有两支军队,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骑。



《雍正王朝》播了那么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名鼎鼎的“血滴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当年康熙在位时,宫庭安全和随身侍卫由图里琛负责,而康熙外出的时候,狼瞫则率领一支铁骑暗中护卫。

狼瞫铁骑与康熙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支部队的其中一部其实就是表面上的负责后勤的那支辎重运输车队。



这支部队的组织很严密,成员都是由以前战争中曾经受过战伤的士兵挑选出来抽调组成,几乎个个都是死士,武艺高强,训练严格,以一当百,待遇也远远高于其他部队的战士。只要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必然是一场击溃战。他们打仗是从来不要俘虏的,所过之处,必寸草不留。 当年二征葛尔丹,夜袭大营,击杀葛尔丹大妻的就是这支狼瞫铁骑的一部。

康熙出行时,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向附近的辎重队要一种特殊的供给――经书。如果超过一定的约定时间,没有接到来取经书的旨意,这支部队就立刻露出本来面目,全副武装,顶盔披甲,带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拢,以防不测。


雍正也一样,与玉泉山血鹰军保持联系的靠的大太监李德全。

每天皇宫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运水的车队就是血鹰军的小分队。那支取水车队的车上会覆上黄旗,做为皇家标志,但其中一辆车的黄布幔是外镶白边。宫中发生异变,皇帝遇到危险,李德全就会让这辆车把黄布幔的白边换成红边布幔,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示警信息传达出去。

当玉泉山值队的警卫发现警示信息,就会迅速告知血鹰,盘据在周边的血骑和血滴子就会立即集合起来,领命出发,迅速入京,瞬间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营救皇上脱离险境是血滴子的任务,而血骑则会把所有敌对武力杀得片甲不留。

血鹰部队的人员也是由以前的战斗部队中曾经受过战伤的精锐战士严格挑选组成,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还拥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马匹。以前的步兵战士就成为血滴子,而骑兵战士则加入血骑。选拔严格,训练更是十分残酷,是精锐中的精锐。血滴子大约一千余人,血骑则约有一万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后,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遗留给他的这些神秘武装,这支血鹰部队的战斗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狼瞫铁骑,甚至更强。


馋嘴肥猫铲史官


肯定有后招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有一个情节让我很奇怪,雍正都快被人干掉了,居然还在那里数忠臣的人头数,这个情节是在知道了胤祥病重不能上朝以后,这是为什么呢?我猜雍正刚开始会想到胤祥带兵救驾,逮捕逼宫党,但是听了弘昼的话后,知道胤祥没指望了,所以实在不行的话就大开杀戒,把不是忠臣的全部干掉,这也就是他数人头的目的。要知道这之前他已经准备把歪把舅舅隆科多拿下了,不可能放任隆科多任九门提督而毫不提防,隆科多的人里有多少能听他的话?真要动起手来,隆科多的人估计会先把隆科多干了。这一点,从胤祥毫无声色地进了大殿就能看出来,这也是胤祥一进来,隆科多就退出去的原因。他要退出去看看,为什么在自己人重重包围下,胤祥能够大摇大摆地进来,连一点动静都没有。都对皇帝逼宫了,谁还会对一个病恹恹的十三爷客气?就算胤祥带着人马闯宫,起码也得有点动静啊。所以,隆科多的人,必定绝大部分成了保皇派。况且,看情形,睿亲王应该私下里早就向雍正投诚了,否则,以雍正的性格,就算睿亲王说了好话,但毕竟参与了逼宫,不可能完全不处罚。如果老十三不来,真动起手来,隆科多的人里面的保皇派再加上图里琛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八王党屠杀,把除睿亲王以外的其他三王以谋反的名义干掉,由雍正和睿亲王瓜分其他三位旗主的势力,皆大欢喜。


十年1238368


先别扯什么粘杆处血滴子之类的,那个毕竟没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真正出现过。

仅就电视剧的形势来判断,如果雍正和老八彻底撕破脸,玩狗急跳墙的话,他还是有一些胜算的,至少五五开。

首先,老八的阴谋已经被张廷玉揭穿了,而且四个铁帽子王也基本被分化瓦解了。这里会有人反驳,说张廷玉毕竟没有枪杆子,而老八却手握京郊两个大营的兵力和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的人马。但我们不能把今人的思维套用在古代社会,中国古代是一个讲究“名正言顺”的时代,如果你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是手握枪杆子,你自己都觉得心里没底,你的对手就会趁势分化瓦解你,要不然为啥中国古代会有那么多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退敌的例子呢?



第二,在君主权威达到顶点的清朝,老八名不正言不顺,还想把雍正拉下马,这个难度的确有点大。清朝是一个君主专制强化的朝代,大臣张口自称“奴才”,动辄三跪九叩,杀你头你还要谢恩领赏,说错话你也必须奉承,做臣子不是在辅佐皇帝,纠正皇帝,而是在配合皇帝实现其意志。以当时的情势来看,八王议政已被拆穿,四个铁帽子王已有退意,老八只能靠着“皇帝失德”硬撑,老九甚至有意把铁帽子王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说“没有谁另起炉灶”。这时候如果老十三没出现,只要雍正借着老九的话,以皇帝之尊问罪于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十有八九会倒向雍正,朝臣们都是墙头草,到时候朝堂内的舆论形势肯定会为之一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没有老十三出现的情况下,雍正依旧有夺回兵权的可能性。有人会纳闷,不是说京郊的两个大营已经被关外铁骑共管了吗,而且宫廷已被隆科多带来的人马换防了,哪里还有什么胜算。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京郊两个大营的兵权是共管,并非彻底被夺,而且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当时丰台大营的提督不听令,老八说圣旨明天就到,并抬出弘时和弘昼来压人,这才勉强听令,关外的兵马和参将才顺利进驻。可时间一长,转天一旦没有圣旨到来,听令于雍正和十三爷的丰台大营提督势必起疑,以这种高官的觉悟,他完全有可能自作主张,将关外军马拿下,并组织兵力迅速警戒,或立即向澹宁居靠拢,随时准备勤王护驾。



再有,朝会并不是在紫禁城开的,而是在澹宁居开的,这个地方位于京郊畅春园,所以它并不完全被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所控制。用隆科多自己的话说,今天朝会出入的人多,才把步军统领衙门的人调来,把图里琛的御林军给换防了。于是这里就出了问题,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只知道是去维持秩序的,并不知道隆科多是叫他们谋反去的,如果丰台大营的勤王兵马赶到,与图里琛的御林军协同,告知他们真相,并威吓他们放下武器,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办呢?

依我看,雍正如果能获胜,有可能会是这样的模式:

继续依靠张廷玉等老臣与胤禩等人拖时间,如实在不行就以皇帝之尊赦免铁帽子王之罪,并令图里琛就地拿下老八、老九、老十和隆科多等人,等丰台大营护驾人马一到,雍正就能取得全胜。

当然,抛开剧情,以雍正的性格,我猜他应该还是会有后手,比如像康熙的狼覃这样的秘密部队,其中居间联络的应该是雍正的大太监李德全。



因为李德全曾在朝会进行中提醒雍正说道:“皇上,要不要退朝?”有可能这是想告诉雍正:赶紧撤吧,我都给你准备好了。


达摩说


只说剧,不谈史。

剧中的十三爷胤祥不出现,那他就更是雍正的后招了。

从前面的剧情看,他还能够上朝,就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一时半会他还不会死。第二,他并没有被挟持。有了这两个条件,凭他对雍正的忠诚,他是断然不会不管不问无所事事的,必然要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的帮助雍正清除异己。他自然也就成了悬在胤禩他们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一把刀。有了这把刀,胤禩他们就不能不考虑后果,就不敢把事做绝。

在这朝堂之外,不仅仅只有隆科多,也不仅仅只有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先不说像李卫田文静这样的封疆大吏,不还有一个圣眷正隆的四皇子弘时和统领数万乃至数十万兵马的大将军岳钟琪嘛。只要他们还在,只要他们还没反,雍正就不至于一败涂地,就还有翻盘的机会。一旦他们挥师勤王清君侧,局面的大反转就不远了。

再来看看他的对手,看看胤禩他们的心思和目的。他们所要求的无非是那个道听途说的八王议政,并不是要雍正立即让位。而隆科多的目的则更明确――保弘时。这样看他们都不敢立即杀掉雍正。

不有这么一句古话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瞬息万变的时局中,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后招。










把酒共东风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小说为主体剧本的电视剧,同时糅合了大量康雍时代的历史典故还有少许的野史传说。在这样一个虚构大于真实的世界之中,还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如果八王议政中没有老十三力挽狂澜,那么雍正肯定还有后招。

在八王议政之前,老八拉拢了三方重要人物,一方是皇三子弘时,一方是关外四位旗主王爷,一方是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

老八借着职务之便拉拢八旗旗主王爷的时候,老十三已经敏锐感觉到老八有不对劲的地方了。雍正前往老十三府上时,老十三说出了他的担忧,但雍正自信满满的说“让他去办,翻不了天”。还说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试试老八,要是脓包,迟早要挤了他。

说明雍正早已有了防备,还打算引蛇出洞。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老八为首发动的八王议政有可能是心机深沉的雍正暗暗推动的,就是想借此机会一举清除所有不稳定的因素,来彻底消灭推行新政的阻碍。

而到了八王议政当天,雍正也只是震惊,并没有绝望。或许是老八发动的力量使雍正吃了一惊,但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雍正就借此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想想当年康熙在位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制造兵变,康熙还有狼覃的三万兵马压阵。(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更何况野史传闻中以拥有血滴子这种特务机构而闻名的雍正呢,而且雍正也不傻,他推行新政遭到百官抵触,岂能不小心翼翼,肯定比之康熙的底牌还要多。

雍正的底牌隐藏的肯定更深,只不过不在明面上,像康熙的狼覃这张牌也是危机时刻出现过一次罢了。雍正的底牌肯定会在老十三没动静以后打出来,只不过最后老十三搞定了一切,没必要暴露底牌罢了。


雍正的底牌之一肯定有血滴子这种特务机构。

雍正登基时有三大功臣,老十三、隆科多、年羹尧。

而年羹尧雍正很早以前就在其身边安插了岳钟琪以防万一,结果要架空年羹尧大将军职务时,岳钟琪就起到了大作用。

像隆科多这种掌控京城守卫的人,雍正怎么可能放心他一个人,更何况以帝王心术来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一个人,隆科多身边绝对有雍正安排棋子,关键时刻肯定会起到作用。说不定就如年羹尧身边的岳钟琪一般,也是步兵统领衙门的将领之一,可以调动部分兵马,并且杀了隆科多来扭转局势。

再说说如果真的没有所谓的底牌。

首先雍正这个人并非铁石心肠,他心机深沉。一般的皇帝,比如废太子胤礽在这个皇帝位上,面对这种逼宫,可能就乖乖认输了,但雍正不会。

在当时雍正登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威望是够高的了,甚至八爷党与隆科多谈条件时,都共同认为太极殿那个位置也就是雍正的儿子坐的稳了。

所以雍正如果死抗到底,八爷党不敢杀他,局面肯定会僵持。

而京城外的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就是一个转机,这两营是牢牢控制在雍正与老十三手里。(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也就是这两个人可以调动,两个提督也是出自天子亲卫上三旗,对于雍正是无比忠心。

当初老八与旗主王爷还有弘时,最后利用不知情的皇五子弘昼做证,说雍正亲口说过让四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兵务,还有老八保证明天把圣旨转发过来,才勉强使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与四位将领共管两营。也就是说只能维持到明天。

如果第二天没有圣旨,以两营将领的忠心耿耿,绝对会进京勤王护驾的。而两营是守卫京城外围的唯一部队,兵马少说好几万甚至十多万,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最多牵制一下,而且通过雍正说的可以看出,两营人马是隆科多的好几倍,拥有很大优势。


还有就是雍正王朝中有一个bug

八爷党谋划八王议政,结果当天太极殿上朝,所有成员都进去了,这个就很反常,一般怎么说都会留下人在外面接应,更何况隆科多与他们只是合作,并非百分之百靠谱,京城外两营也不稳定,可偏偏这些发动八王议政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殿内,可以说是一个bug。

而隆科多的人马只是逼近宫内,还没有胆子冲到殿内,估计隆科多敢,手下也不敢,这时候就形成反包围。

隆科多人马包围宫内,使御林军大部动弹不得。但太极殿内还有以图里堔为首的几十个御林军,而发动八王议政的人都在殿内。如果惹急了雍正,让图里堔杀了这几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这时候群龙无首,外面隆科多的军队更加不可能乱来弑君。

以此来说,没有老十三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雍正可能会出动一些底牌,或者费劲一些一网打尽八爷党及其发动八王议政的旗主王爷和隆科多。

第6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