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時,爲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二戰是眾人皆知的戰爭,其殘酷程度也是現在的人們無法想象的,當時主要以德國和日本為主導國的法西斯,向世界展開了侵略戰爭,之後兩個國家都以失敗而告終,在失敗後蘇聯和美國兩個大國就對德國進行了瓜分,當時已柏林牆為界限,將德國分為了東德和西德,當時東德作為華約的成員國,很支持蘇聯,並且當時蘇聯還在德國駐紮了四十五人的軍隊。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之後美國和蘇聯進入冷戰,當時的東德國對於蘇聯來說意義重大,這一點可以從蘇聯在東德國駐紮了數十萬的部隊這件事看出來,那麼在後來德國統一的時候,當時駐德的四十五萬蘇軍,為何沒有動作呢?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簡單,當時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就是蘇聯當時國內的問題,德國在統一的這個時間點,但對於德國來說非常的好。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當時蘇聯在國際上的形式非常不好,其中當時蘇聯支持伊拉克,被美國狠狠的打敗了,而且當時波羅的海周邊的三個國家也宣佈獨立,這讓此時的蘇聯有點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就是蘇聯體制出現了問題,在經過與美國長期的軍事競賽中,蘇聯的經濟發展,已經供養不起當時國家的消耗,還欠下了很多的外債,因此也沒有時間去管德國。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第二個原因就是金錢交易,當時蘇聯的經濟發展非常的差,所以不得不借外債,當時的西德則比較的聰明,在蘇聯最缺資金的時候,向蘇聯援助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而西德的目的則也是非常的明確,就是為了能夠將東德從蘇聯的手中拿回來,面對國家經濟崩潰和東德的得失,蘇聯自然會選擇接受資金援助,放棄對東德的控制權。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第三方面原因就是當時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作用。當時的蘇聯正處於改革的階段,蘇聯需要緩和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態度,而從德國合併入手,則是一個很好地選擇,因此,當時德國在統一的時候,蘇聯的四十五萬大軍並沒有任何的動作,也沒有任何的組織行為,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德國能夠得到統一也是多方面共同的結果。

德國統一時,為何駐德45萬蘇軍沒動作?這三點是關鍵

不過當時德國的統一也是大勢所趨,當時的國家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吞下那麼大的一片領土,對於剛剛經歷過戰爭的國家,國內經濟並不是很富裕,所以即使是強行吞下了,也是沒有能力經營的。

你們喜歡這樣的文章嗎?記得關注、點贊、分享哦!想說的話就寫在評論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