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相较于城里人而言,农民更为朴实,虽然农村人的文化程度普遍没有城里人高,但是农民的社会生活经验,却比城里人要高得多,其实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农民也十分善于总结。他们善于用最朴素的话语,讲出最深刻的大道理,这些道理现在看来依然十分的有借鉴意义,常听老农说以下这句俗语,你们知道是啥意思吗?你们认为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农村人认为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处于人生比较重要的时刻,这时候基本上已经功成名就,过了这个时间,以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这段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所谓三不比,就是不比工作,不比孩子、不比富贵。农民认为人到了40岁,工作也都定性了,工作上再发生变更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两个人没必要再比工作,比理想,因为不管怎么比,都不会有很大的进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难为自己,干好现在的工作就可以了。

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农民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能做的,就是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至于孩子有了这些条件能够发展成啥样子,主要还看孩子的努力。因此父母之间攀比孩子丝毫没有意思,因为孩子的未来是不可控的。祖辈告诉我们,人到了40岁,未来的发展基本上定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年的收入也基本固定,所以这样一目了然的事情,确实没啥好比的。

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五十岁三不亲指的就是不亲近见利忘义之人,不亲近势利之人,不亲近表里不一的小人。大家都知道,见利忘义之人,现阶段虽然和你交好,说不定以后有了利益,就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势利之人是农民最讨厌的,农民认为这种人没有骨气,只知道一味的巴结,迎合,所以这种朋友不能交。

农村俗语“四十岁三不比,五十岁三不亲”, 啥意思?有道理吗?

表里不一的人更可怕,虽然表面上和你交好,但是说不定背给你捅刀子,所以这样的一定要敬而远之。特别是已经年过半百的人,这个年纪的人有这丰富的社会阅历,应该可以分辨出人的好坏,所以这个年纪还亲近上述这三种人,甚至被人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以上这句俗语,你们听说过吗?你们认为说的有道理么?欢迎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