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今天,50歲的李詠離世了,妻子哈文在微博中寫道:“永失我愛”。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在那個央視還能在各個方面碾壓其他衛視的年代,長著一張“苦瓜臉”的李詠,卻是央視綜藝、娛樂節目的名片,給觀眾送去了最多的歡樂。

無論是“幸運52”的翻商標,還是“非常6+1”的標誌性手勢和砸金蛋,都是我們曾經的美好記憶。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回想起來,在那個娛樂節目尚未氾濫的年代,李詠的主持確實能夠稱得上是“雅俗共賞”。

1

李詠去世,哈文的微博很短,“永失我愛”四個字格外扎眼。

我想起兩年前,一位長輩去世的時候,我們在火葬場送他最後一程。

長輩去世時年事已高,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壽終正寢,所以家人送走他的時候相對還是比較平靜的。但在我們旁邊卻有一家人,遺體進火化爐前哭得不能自已。因為,他們要送走的是一張年輕的面孔,20歲左右的樣子。

老人的離世往往是一個過程,算是在心理上給人一些鋪墊。中青年人的離去,往往是突然離去,更加讓人痛惜不已。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想到這裡,真切地體會到哈文的“永失我愛”是何等痛徹心扉。

2

李詠和哈文一個是大牌主持,一個是大牌導演,都是央視的骨幹力量。

說到電視傳媒這個行業,遠遠不是我們在臺下看到得那般光彩奪目。

一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的朋友講過,大學班裡最漂亮、專業最好的女生,畢業後的第一選擇基本都是嫁人或者轉行,只有專業中下水平的人才會選擇本專業就業。而他自己,在家中電視傳媒背景資源比較豐富的情況下,也選擇了轉行。

一句話,這個行業太辛苦,不是那麼容易乾的。

諸如“快樂家族”何炅、謝娜、李維嘉等歡天喜地的主持人,其實很多在上臺前都要靠打針來保持精神狀態。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由此可想而知,李詠在主持人競爭如此激烈的央視,先天條件毫無優勢的他,要經歷怎樣的奮鬥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就。

而在成就的背後,那一次次對於健康的透支,終於還是被“零存整取”了。

3

中國從來都是以奮鬥立國的國度,我們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人都要勤勞。

不僅如此,在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裡,人們享受著精準無誤的8小時工作制和更多的節假日,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人工作。而我們的中青年人,卻在無休止的加班中高喊奮鬥口號,夫妻雙雙投入工作,而無法照顧家庭、呵護孩子。

差不多是1.5倍的工作時間、1.5倍工作人口,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只是當我們已經奮鬥至此之後,這一代很多的中青年人依然生活在需要靠透支健康來換取所謂事業的社會氛圍中。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國家已經在討論每週休息2.5天的機制之時,仍有些公司、單位試圖以各種理由和名目佔用員工的雙休時間。理念上的陳舊落後和自我陶醉,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新的“心中之賊”。

就是這些“心中有賊”的公司和人,試圖用雞血口號在鼓吹他人透支健康,以此換取他們自身的利益。

而當員工透支的健康被身體“零存整取”之時,換來的可能只是領導們送到病床前的一個果籃。

我們從來都是崇尚奮鬥的,但是一個人的奮鬥,應該是專注於目標的奮鬥,而不是執迷於不眠不休的自我陶醉。

李詠離世:透支健康終會被“零存整取”,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別再讓家人“永失我愛”。

因為對於別人而言,你只是無數個“之一”,而對於家人而言,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