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凭借强大全球网络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当前,在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探索“交易银行”模式下,国外领先的市场交易银行的发展经验被作为业务发展的参考。花旗银行(中国)在既有业务增长稳定的前提下,也在寻找符合中国新格局下的自我定位与新驱动力。

文 | 董兴荣 李菲

刊于《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8年10月刊

花旗银行凭借强大全球网络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交易银行是银行管理理念和对公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形式的全面转型,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公司银行业务”。

近年来,交易银行从零散到成型,已经逐步发展为银行重要的业务模式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作为较早开展交易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其交易银行业务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为众多企业量身定制的流动性服务案例成为了业内的典范。

花旗银行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作为首批外资银行之一,目前,花旗银行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最具有全球性的国际银行。此次,《财资中国》专访了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透过其视角,探究花旗银行是如何凭借强大的全球网络,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现金管理、贸易金融、财资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支持。

花旗银行凭借强大全球网络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裴奕根,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

新时代的公司银行业务

追溯“交易银行”的起源,20世纪70年代,其在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中成型,并成为重要的业务模式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亦被称为“新时代的公司银行业务”。

在交易银行业务下,银行围绕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花旗银行(中国)从现金管理业务着手,通过电子化手段/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服务;随后从单一的产品发展为给客户提供一整套服务,再演变到为选定的目标市场客户提供资金流动循环的整体解决方案,降低客户资金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诞生,新一代数字化浪潮与传统银行业正不断结合与提升。由此,也倒逼传统银行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大力整合交易银行业务,裴奕根表示,交易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

一是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将倒逼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改变过度依赖息差的收入格局,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战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是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企业“走出去”,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如何服务好企业走向海外,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银行将拥有更多市场机会;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业务操作风险等都充满挑战;反之,这也有利于促进银行更加注重和巩固客户关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增强风险管理水平。

三是数字化的浪潮。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商业银行受到了一定冲击,如何强化产品研发、布局新的生态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银行可通过与金融科技机构合作,推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与此同时,银行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对自身内部服务流程进行升级改造,从而提高对企业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当前,国内率先开展交易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更多的是业务板块、组织架构的整合与再造,如对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等业务进行整合,从而推出交易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抑或成立交易银行部,在组织架构上推动交易银行的开展。这是一个银行转型的过程,但不能止步于此。

裴奕根表示,要做好交易银行:

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就是让金融嵌入企业实体的交易行为,根据企业财务管理愿景,为其交易及运营提供一系列服务,帮助对其上游与下游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资金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银企的良性互动。

其次,在全球化、国际化趋势下,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相对一致性的服务体系,有利于银行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最后,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交易银行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根据产品、模式和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流动资金的循环解决方案。

因此,“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无论交易银行要如何发展,我们始终要明确转型的初衷,重点围绕自身的客户,服务好客户,为客户提供最完善、扎实的服务。”裴奕根如是说。

花旗银行制胜的关键

早在2014年上海自贸区创立之初,花旗银行(中国)就率先推出了全自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为区内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业务,为开展前瞻性交易银行业务树立了典范。

花旗银行(中国)结合自身优势,针对客户需求,推出了人民币和外币的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跨境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业务等一揽子的全球现金管理业务服务。例如,花旗银行(中国)成为市场首家为某全球知名制药公司开展人民币跨境现金池、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三项业务的银行,协助企业通过跨境人民币双向扫款,将国内人民币资金池和集团内银行连接起来,并将跨境结算融入到全球轧差净额结算结构中。其充分利用内部融资而非外部融资,在企业层面上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实现真正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利用系统自动化提高财务管理流程效率、降低了企业的交易和外汇成本。

花旗银行凭借强大全球网络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事实上,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前,我们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应逐步将海外的有效财资管理手段引进到国内。同时,对客户需求的预判,使得我们在内部系统的开发、人力配备、产品流程方面都有相应的准备。因此,当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出来以后,我们能快、准、稳地进入市场,最终,我们在上海自贸区的人民币集中收付款业务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49%。这一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产品定位,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紧跟法规的变化,研发出特色的产品,实现差异化经营,是外资银行制胜的关键。”裴奕根说道。

在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裴奕根对客户需求的洞察、预判以及提前配备人力等,审时度势,促使花旗银行(中国)交易银行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基于其对行业前瞻性的把握,当谈及企业财资管理时,裴奕根认为,未来企业财资管理需要关注五大新动向:

一是企业内部资金的集中,企业越来越注重内部资金的来源,而非单一的依赖对外的融资方式,因此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集中和效率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供应链的管控,通过供应链,适当调整应付、应收账款,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以及经营环境。

三是标准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其更注重控制支出、节约成本,因此要加强集中化管理。通过ERP的运用,实现标准化,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幅提高,降低风险和差错率。

四是风险的把控,企业面对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以及法规等因素的变化调整,使其对市场风险的把控和管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都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五是走向国际化,有些企业愈发注重国际化经营,其财资管理从本土化市场扩展至境外也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助推业务转型升级

谈到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这些概念似乎不可或缺。裴奕根表示:“银行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心态拥抱金融科技时代,所有这些金融科技说的就是数字化银行概念。”

目前,花旗银行在几个层面上推进数字化银行建设:第一是新一代的网上银行系统,已经有移动版,可以用iPad或者智能手机进行网银操作;第二是ERP的连接,ERP智能对话,最终实现银企直连,这是数字化的重要一环;第三是eBAM,即企业远端开户功能。在海外的企业,开户过程极其繁琐,通过eBAM电子开户能减少文件的传递,简化繁琐的流程,提高开户效率,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在电子化、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花旗银行有哪些具体应用和探索,未来交易银行整体将呈现哪三大发展趋势?了解更多内容,请订阅《财资中国》杂志。

花旗银行凭借强大全球网络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