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爲「樹上的糖包子」,靠名字騙了人類2000多年!

在維吾爾語中,有一種水果叫“安吉爾”,它起源於地中海沿岸,是人類歷史上馴化最成功的一種水果。

漢代時期,這種水果通過西亞,流入到了我國的新疆南部。唐代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了我國內地,在內地迅速種植起來。

在漢語中,“安吉爾”這種水果又被叫為“無花果。”目前,中國最大的無花果還在新疆的阿圖什地區。無花果無花果其果實營養豐富, 具有特殊風味, 果實含大量維生素A、C及多種有機酸、微量元素、酶類和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由於新疆當地產的無花果含糖量很高,而且成熟的無花果輕輕用手一捏就扁,就像糖包子那樣。所以,當地人稱無花果是“樹上的糖包子”。

它被稱為“樹上的糖包子”,靠名字騙了人類2000多年!

如今,無花果從以前的稀奇少見的水果,漸漸湧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國內,大多數地方都有了無花果的種植。

不過,可能很多人都還不知道,無花果其實並不是沒有花,而恰恰人們平時吃得“無花果”就是無花果花的一部分。

從植物學上來講,無花果是屬於一種隱花植物。像桃樹、蘋果樹、櫻桃樹等,這些花開得非常的豔麗,主要用來“招蜂引蝶”來傳播花粉。這些植物被稱為“顯花植物”。它們的花長得是非常的顯眼的。

而無花果的花則非常的不明顯,隱藏了起來,所以被稱為隱花植物。

所以說,無花果並不是沒有花的。

它被稱為“樹上的糖包子”,靠名字騙了人類2000多年!

“無花果”這個名字,欺騙了咱們上千年了。

除了“無花”這兩個字外,“果”這個字也是不對的。無花果不是果,它實際上就是無花果果樹的花托。

所以說,我們這些年吃過的無花果,所吃得這一部分,不是由無花果果樹的果實,而是它花的一部分。

你如果掰開一個無花果,會見到裡面有絲狀物和許多小籽,絲狀物就是花蕊,小杆就是受粉而結出的種子。

當然了,名字的對錯,並不影響人類對無花果的“追求”。據營養實驗表明,每100 g無花果中含Vc 2 mg, 是柑橘的2倍、桃的8倍、葡萄的20倍、梨的27倍, 高居各類水果之首。

營養如此之高,在吃無花果的道路上,名字就很次要了。

當下,全世界目前無花果的產量已經超過了200萬噸。

它被稱為“樹上的糖包子”,靠名字騙了人類2000多年!

成熟無花果水果

目前,無花果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以擴大栽培區域為主。這樣做得主要原因是無花果本身不耐貯存,而且很難運輸。所以,要想吃到無花果,最好是當地附近有種植的。

比如,在北京地區,很多設施大棚中,就已經有了種植無花果的了。無花果一年兩熟,結果量多,這也給當地種植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對於無花果種植戶來說,無花果已經成了當地的“搖錢樹”。除了鮮食無花果外,無花果加工也已經漸漸發展了起來。最近這些年,將無花果加工成乾果、果醬等也已經非常常見了。無花果的行業也正在有序的發展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