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牟平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這些改變!

八零九零和零零

我們和你,一起記錄時代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縱橫交錯的公路大網,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牟平這座城市的發展格局。改革開放40年,牟平的公路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有數據可查的1993年,全區公路僅有271.2公里;時至今日,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25.8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通車裡程1853.7公里,幹線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95.9公里,高速公路56.7公里。全區公路密度達到158.5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我區國省幹線公路里程平均居全市第4。

01

60年代牟平首次擁有一級公路

經濟發展,公路先行。“改革開放40年間,公路上的變化可大了。”老職工劉勤科是個“老公路”,對公路的發展歷程歷歷在目:“我1980年在牟平公路局工作,那時山東路好在全國都有名。這個‘好’就是說咱的公路密度大、質量好,可是跟現在還是沒法比。”


40年來,牟平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這些改變!

劉勤科說,當時從牟平到煙臺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牟乳線。牟平到煙臺開車得近3個小時,如遇下雪就得六七個小時。“那時候很多路段都是土路, 坑窪不說,還很窄,車跑起來不安全,最怕遇到下雨下雪,道路泥濘,打滑,有次下雪我們在回牟平的路上被困了整整8個小時呢!”1999年,牟平區打響全面消除“沙土路”攻堅戰,上澤線、煙乳線、俚李線、牟乳線、牟白線、文三線陸續開始修建,到2000年左右,全區幾條主幹線陸續建成,一下子拉近了與煙臺、威海的距離,從牟平到煙臺只需一個小時,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改革開放這40年來,牟平的公路變化真的是太大了,現在的路更安全,更寬闊。一條一條修建的公路已經是聯網成片了,無論從哪個城市走,都是四通八達,條條大路通羅馬。”劉勤科自豪地說。

40年來,牟平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這些改變!

行路,現在與過去大不相同;修路,過去與現在無法比擬。劉勤科說:“上世紀60年代,牟平首次擁有一級公路,當時修路還是人挑肩扛小推車送,許多瀝青路面是用人工鋪出來的,養路工用的工具是鐵鍁和耙子。現在都是機械化施工,工地上各種現代化的挖掘機、鑽孔機、壓路機、攤鋪機穿梭往來,機聲隆隆,施工效率成倍增長,而且工程質量也大大提高了。”

02

1991年牟平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

劉勤科可以說是見證了牟平公路的發展,面對小編的詢問,劉勤科說道:“走在我們牟平的路上,無論從環境上還是從質量上,絕對可以和美國、歐洲等國外發達國家的公路相媲美,咱們的公路真是值得我們驕傲!”

據劉勤科回憶,牟平公路真正大跨越還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1991年,牟平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煙威高速。牟平到煙臺的時間縮短至20分鐘,到威海只需40分鐘。作為全區第一條高速公路,它連接煙臺威海,減輕了市區的交通壓力,對於發展繁榮牟平經濟、完善路網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牟平境內現有國家高速1條33公里(榮烏高速),省高速1條23.7公里(煙海高速)。


40年來,牟平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這些改變!

儘管劉勤科從公路局退了休,但是很多公路工程他還是會給出指導性的意見。“可能是職業病吧,現在到哪個國家我都得和咱們的公路比較一下,不過說實話,這40年來,從路面平整、路容美觀上來說,咱們的公路是拿得出手的,我也以自己是一名公路人而感到自豪!”


40年來,牟平的道路交通發生了這些改變!

40年前,高速公路出現在我們的中學地理課本上,那時我們知道高速公路是發達國家的“專利”,離我們很遙遠。現如今,我區公路路網結構建設得到飛躍發展,形成以境內省道為樞紐,縣鄉道為骨幹,村級網化公路為基礎,干支相達,佈局合理、四通八達、便捷順暢的公路網絡主框架。全區有高速公路56.7公里,一級公路61.8公里,二級公路273公里,三級公路263.7公里,四級公路1469.7公里。此外,我區公路優良率達91.24%,路網結構不斷優化,路況質量顯著提升。改革開放後全區公路步入了快速、科學發展的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