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今年八十六岁高龄了。

在锦屏盐井坝村,提起他干部群众都会为他点赞: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大公无私,艰苦朴素!他为座落在岳家沟村的水库建设和后期的看护坚守了二十多年,付出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我总想为邓茂富老书记写篇报道,他一直推辞说我没啥值得写的。但我觉得他的身上有着光辉的一面!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我骑车来到锦屏盐井坝村,摩托车在硬化的水泥路上穿行,这时,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俗话说,致富修公路。当年村上修村公路,邓茂富老书记率先组织了六户人家,每户先出资三千元,结果,公路毛坯子修出来只用了一万两千元,剩余的款项,邓书记如数还给了六户村民,而他自己为了修路,跑上跑下,没要大家一分工资。

那时,身为共产党员的退休老书记认为,公路不能只修在自已附近。他去给现在修新村的汤家院子做工作,让大家也出资建公路,可是有些人不愿意,说没有钱,实则想等国家政策支持。老书记灵机一动,想着春耕生产来了,于是给在县城上班的大儿子打电话,吩咐他的大儿子用车运了几吨化肥回来,按照市场价出售以贴补资金,运回来的化肥被村民一抢而空,也让大家醒觉了,理解到老书记修路的决心和良苦用心,于是纷纷投钱出力,将余下的村公路修通。

后来龙潭村也与盐井坝村公路联通,再后来国家给了指标,道路也硬化了!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现在,受了益的盐井坝村汤家院子里,老百姓们常讲:如果没有老书记当年劝我们修公路,我们如今哪能住上漂亮的新农村洋楼!

去的路上,前面道路正在施工建设中,我只能将摩托车停下走一段路前去。

秋天的乡村,早上约有一股寒气,公路上不时有鸟儿,见人走来,就飞落在不远的田园里去了。

眼瞧着快到老书记家附近了。我看见有人在挖地,路旁一大白狗立在那儿望着他主人干活,那家犬看见有人来就扑过来。我看挖地的人,正是老书记,他抬见是我,马上呼唤听话的家犬。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我看见土里挖了近百斤红苕了,估摸着老书记应该早上七点多就在地里劳动了!

谈起岳家沟穿塘子水库,老支书执意要领我们去现场看看,也许是因为他坚守了二十多年这水库,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八十六岁的老书记对这路太熟悉了,近几年没有人去水库,路上长出了杂草了,走了近二十多分钟,我们才来到水库上。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据邓老书记讲,解放后,国家大兴水利建设,该水库是从六五年开始建设的,历经五年,在七零年终于完工。他时任村主任,一边参与指挥一边参加劳动,周边附近几个村都有指派村民一起修建。

水库修好了谁来管理呢?于是,镇上将这重任落到了老书记头上,到九二年老书记退休,这守护水库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这时,一旁正在建房的村民李文良大哥对我和同行的王村长讲,当年他们经常看见老书记来守护水库。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邓老书说,那时,几个村要用水,为了修建这水库,附的近村民整整修建了五年呀!我如果不管好,没了水,村民怎么栽秧打谷?所以遇下雨就要去观察水位。周边村民集体用水要去量尺寸,也只照镇上规定,收点费用于维修和建倒水管道。看见现在的绕北公程大桥建在水库当中那巨大的桥梁柱子,老支书感慨地讲,当年要有这大型机械设备的话,这水库也不用建设五年之久了。

回到邓老书家中,我们看见了老书记挂在墙上的古老棕榈制的蓑衣,仿佛看见当年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坚守水库、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几十年坚守水库,邓书记那从中年走向老年的身影。

我同王村长翻看了邓茂富老书记获得的各种证书,对这位八十六岁的,一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老支书很是敬佩。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为党和人民扎根基层37年的农村老支书邓茂富

离去时,我和村长关心他生活起居之事,老书记讲,他孩子都叫他去一起生活,但他总觉得农村空气好,在家还可以种点庄稼养点鸡鸭。每天中午,在县城的大儿子就开车送饭回来,嫁在本村社的大姐夫妻也经常来看望他,随时都保持着联系。他说,虽然八十六了,现在还能挑上百斤重的东西,只不过拿一木棍才行。

据邓茂富老支书讲,锦屏镇从土改就从事农村工作的老同志,现在就他一人还活在世上了。

文:韦锡洪

审核:郑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