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脫貧「減法」題——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民樂篇

【三年決戰奔小康】

答好脫貧“減法”題

——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民樂篇

答好脫貧“減法”題——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民樂篇

民樂縣易灣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張子恆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齊興福

19523-14506=?

這道看似簡單的減法題,民樂縣用了4年時間,才得出5017這個答案。

地處祁連山腳下的民樂縣,是我省17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2014年初,全縣有貧困人口19523人。經過4年的努力,至2017年底,累計脫貧14506人,貧困人口減少至501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初的8.9%下降到2.45%。日前,民樂縣成功摘帽,退出貧困縣之列。

“這道‘減法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這是我們全縣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採訪中,民樂縣一位基層幹部這樣說。

一戶一策 真幫實扶

民樂縣下轄10個鎮、172個行政村。2014年初,全縣尚有貧困村19個、貧困人口19523人。這些龐大的數字,如磐石一樣,重重地壓在民樂縣領導班子的身上。

如何削減貧困人口,成為當務之急。為此,縣領導分別帶隊,深入貧困村戶,訪民意、謀對策,制定“時間表”,“掛圖作戰”。

2014年初,民樂縣出臺19個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力量整合和加強管理的實施辦法,協調安排40名市縣領導直接包抓19個貧困村,協調安排168個省市縣鎮幫扶單位、4282名幫扶幹部聯繫貧困村和貧困戶,組建19個駐村幫扶工作隊。

駐村工作隊按照扶貧工作“七個一批”的清單式管理要求,深入貧困村,分析致貧原因,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科學制定貧困村退出和貧困戶脫貧幫扶計劃,加大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力度,及時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豐樂鄉易彎村村民張之福的家裡,駐村工作隊瞭解到他家人多地少,一方面需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缺乏資金不能發展產業。根據這個情況,幫扶幹部幫其落實扶貧資金,鼓勵他通過養羊致富。

經過幾年的發展,張之福的羊只存欄量已經達到了400多隻,不僅穩定脫貧,也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致富明星。

因人施策,一戶一策。近年來,民樂縣累計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10萬元,優先保障“一戶一策”扶貧項目實施,確保扶貧政策和幫扶舉措到村到戶到人。同時,制定出臺幫扶工作責任清單、問責辦法和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確保駐村幹部“下得去、幹得好”。

幹部有擔當,扶貧有保障。4年來,民樂縣19個貧困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危舊房全部得到改造、水泥路四通八達、自來水連接家家戶戶、各類文化休閒場所一應俱全;富民產業更是蓬勃發展,養殖、種植產業技術日漸成熟,銷售網絡日趨完善……

搬出“窮窩” 天地更寬

民樂縣大部分的貧困村聚集在山區,交通不便,發展受限。怎麼辦?易地扶貧搬遷成為這些村子的首選。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內,20多棟精美的住宅樓格外亮眼,這裡就是該縣的圓夢苑易地扶貧搬遷點。2018年春節前,豐樂鎮何莊村的貧困戶張秀昌一家搬到了這裡,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過上了跟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近年來,民樂縣把易地搬遷作為重大扶貧項目全力推進,2016年至2017年,先後建成28棟安置樓,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戶942戶、3690人。目前,2幢77套住宅樓正在建設,第三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將於明年6月搬遷入住。

不僅要搬出“窮窩”,還要換掉“窮業”。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目標,民樂縣引進海升集團投資4.8億元建設佔地466畝的海升現代智能玻璃溫室項目,投資2.3億元建成佔地300畝的甘肅方舟水世界項目,積極打造集現代農業觀光、有機農產品採摘、生態休閒娛樂、科普教育培訓等於一體的主題公園,實現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800人就地就近就業。

企業帶動 後勁更足

甘肅華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張掖首家“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也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為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民樂縣扶貧開發辦與該公司簽訂資金委託帶貧協議,探索建立了“3+X+N”,即“政府+企業+合作社+多個貧困戶+不同的扶貧方法”的帶貧方式,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

縣財政向企業入股扶貧資金1702萬元發展畜牧業,每年獲得不低於136.16萬元的保底收益,用於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戶。同時,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常年在企業務工,增加收入來源。

“華瑞農業”帶貧僅是民樂縣龍頭帶動、企業幫扶的一個實例。

近年來,民樂縣堅持把培育壯大富民多元產業作為精準脫貧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村有一項特色產業、戶有一座種養棚圈、人有一項致富技能的“三個一”扶貧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大力發展中藥材、馬鈴薯、高原夏菜、小雜糧、飼草等特色產業,貧困片區特色產業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總種植面積的70%以上,耕地面積大的相對優勢正在轉化為促農增收的絕對優勢。

同時,縣裡大力發展以食用菌大棚、果蔬日光溫室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貧困片區累計建成食用菌大棚2168座、果蔬日光溫室1810座,食用菌產業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興主導產業。緊抓被列入全省重點扶持發展的牛羊產業大縣機遇,扶持貧困群眾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和家庭養殖暖棚,擴大飼草種植規模,累計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22個、養殖暖棚3569戶,帶動發展規模養殖戶6340戶。

此外,縣裡還堅持品牌培訓與勞務輸轉緊密結合,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強技能,以技能促輸轉,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深入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建成19個貧困村電商便民服務網點和“村郵站”,被確定為全省電商扶貧先行先試縣。

這道脫貧“減法”題,民樂縣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未來,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如何做好群眾增收的“加法”題,又擺在了民樂縣眼前。新時代,新目標,民樂人民正?力前行,奮力奔向全面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