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民樂:“變”出來的好日子

地處祁連山淺山區的民樂縣南豐鎮,海拔2600多米,常年氣候冷涼,生態十分脆弱,山旱地多水澆地少,長期以來種植結構單一,傳統作物產量低且收入不穩定,農民增收十分困難。

怎麼在保持綠水青山的同時讓南豐的群眾富起來?是一個困擾了當地政府很久的問題。近年來,南豐鎮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發展觀唸的轉變、種養結構的轉變和發展模式的轉變,探索發展與環保雙贏路徑,使生態成為了當地一張最具競爭力和最有吸引力的名片。

轉變發展觀念 變資源劣勢為產業優勢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海拔高氣溫低,過去南豐鎮群眾一直以種植大麥、小麥、油菜、青稞等傳統作物為主,廣大群眾基本上是“靠天吃飯”。

窮則思變,一些不甘貧窮的老百姓開始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探索試種中藥材。張大彪是該鎮最早試種中藥材的村民之一。“看著百姓們每年都去山裡採藥,我就想著嘗試下能不能將野生的中藥材引種到自家地裡。2007年,我在自己的地裡試種黃芪、柴胡、桔梗等5個品種的中藥材20多畝。”回憶起當年種藥的經歷,張大彪記憶猶新。受制於當時中藥材價格低廉,當年僅有略微盈利,正是這小小利潤為南豐鎮中藥材種植打開了探索之門,也為後來的產業調整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隨後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種植各種品種的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芪等品種先後試種成功,中藥材價格不斷攀升,種植戶收入連年增加,催生了農戶依託中藥材發家致富的商品意識。2012年南豐鎮中藥材種植得到得到大面積推廣,中藥材種植面積首次突破萬畝大關。

轉變種養結構 踐行綠色環保發展理念

思路一變天地寬。作為農業大鎮的南豐鎮,過去,農民中藥材、馬鈴薯都是插花式的零星種植,收穫變賣後僅能解決農戶的“零花錢”。

“為了引導農戶轉變思維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南豐鎮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引導種植大戶流轉土地進行規模種植等方式,大力發展中藥材、馬鈴薯制繁種等特色優勢產業。企業和大戶們有了效益,老百姓自然願意跟風種植,結構調整也就變得一帆風順了。” 南豐鎮鎮長李蔭國介紹說,近年來,南豐鎮以調整農業結構為突破口,按照‘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引進鼎豐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

積極動員群眾將土地經營權入股生產企業,走規模化經營、專業化運作的發展路子。2018年,南豐鎮在張連莊、秦莊、炒麵莊等村建成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5個,帶動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佔到了總播面積10.5萬畝的一半以上,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農村發展活力有效激發,徹底改變了過去傳統養殖、低效農業的模式。

收入產出比的大幅提高,大企業的示範引領帶動,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種植高效作物的積極性。在政府的引導下,老百姓轉變了過去種“懶漢田”的思維,積極推廣覆膜種植技術,並通過土地整理興建節水灌溉設施,進一步加強田間管理,廣施農家肥、有機肥,走上了精細化種植和生態環保並重的路子。

南豐鎮養殖業發展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靠山吃山的頑固思想,養殖戶主多以上山放牧為主。張連莊村的張大全20多年前就開始養羊,“剛開始我養20多隻羊,主要就是在山裡放牧,為了爭草場還和當地牧民發生過口角。近幾年,鎮上引導我們種飼草,還給補貼讓我們修了養殖棚圈。”張大全告訴記者。

近幾年,隨著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南豐鎮紮實推進封山禁牧工作,通過養殖技術培訓和政策扶持,鼓勵養殖戶修建高標準養殖小區,引導農戶修建前宅後圈式養殖暖棚進行圈養。同時引導群眾按照“以草養畜、草畜結合”的思路,通過規模流轉土地,發展訂單農業,不斷擴大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建成以青割燕麥為主的優質飼草連片種植基地2萬畝,引導養殖大戶興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4個,帶動全鎮發展前宅後圈式養殖戶1200多戶,全鎮養殖模式逐步實現了由“分散放養”向“集中圈養”的轉變。

轉變發展模式 促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

走到地頭,到田間採摘一捧新鮮水果;拎起釣竿,享受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聚在餐桌,品嚐一下地道的鄉土風味……這就是鄉村旅遊的魅力所在。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南豐鎮充分利用毗鄰國道227線、扁都口景區的通道優勢,大力轉變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融採摘觀光、文化體驗、生態休閒、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促進了產業結構由一產為主向一二三產融合的多元發展方式轉變。

鐵城村的致富帶頭人劉興志、鄧亮看到了鄉村旅遊的商機,利用227線的通道優勢,在秦莊村路口投資200多萬元建成“秦之園”旅遊觀光園,帶動張連莊、溝灣、炒麵莊等村沿227線興建文化廣場和停車場7處,搭建星級農家樂40多家,轉移就業1200多人。張連莊村的“憶夢園”農家休閒園融入茅草屋、石碾、犁頭等獨具農家風味的鄉土元素,讓市民和遊客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文化。黑山村的隴上鄉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當地麵粉、菜籽油加工出的饃饃系列產品,利用當地野生酸刺果加工的發汗茶飲料;隴華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南豐鎮藏燕麥種植基地開發出多種食用燕麥產品,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地農產品賣難的問題,還解決了當地大量富裕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更為鄉村旅遊發展增添了一份份精美的旅遊產品。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加速了該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步伐,正推動著該鎮發展模式由“單一結構”向“多元結構”轉變。一大批文化氣息濃郁的鄉村旅遊景點正逐步成為南豐鎮一道道亮麗的生態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