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看環境|近千位「管家」,呵護出上海馬路邊的別樣風景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綠樹陰濃夏日長,伴隨著聲聲鳥鳴和徐徐微風,走在衡山路、康平路、武康路等那些“浪漫"的馬路上是何等愜意;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裡踩著滿地“沙沙"作響的梧桐葉,這些馬路上又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春夏秋冬,馬路悄悄地講訴著城市的季節故事,行道樹默默地守護著這些馬路,使得這些道路成為上海的名片、城市的記憶。然而,又是誰守護著這些樹木的成長?上海市各區行道樹養護隊擔起了這份責任,他們每天為樹木修剪枝葉、澆水灌溉,而且還為每棵樹辦起了“身份證"。

見縫插綠 近千人守護120萬餘株“綠”

解放初期,上海市政府曾撥款70餘萬元用於綠化建設,1957年,上海市區行道樹達11.61萬株。1958年至1959年,由於盲目追求栽植數量,樹苗供不應求,小苗木作為行道樹種植,同時養護管理也沒有跟上,導致當時的行道樹成活率很低,1962年,行道樹僅僅比1957年時增加了3400株。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盲目栽樹、管理不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並加強上海市中心城區行道樹和街道綠地的管理,在1963年,上海市成立了市園林處行道樹養護隊,開始按照規定準則有計劃地養護行道樹,按季節適時修剪整枝,做到樹冠圓整,樹勢均衡,整齊美觀。統一式的種植養護,使得行道樹規模得以有序發展。

1979年,市園林處行道樹養護隊改為上海市行道樹養護隊;1986年,上海市養護隊改建為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全市的行道樹養護隊開始在各區園林管理所的管理下系統的進行行樹道養護。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幾經更名,行道樹也在歲月的變更中得以迅猛發展:1990年行道樹22.6萬株;1996年已超過40萬株;1998年已達到48.17萬株;2005年攀升至90萬株。如今,上海的行道樹已有120萬餘株。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政府就對綠化非常重視,土地雖然十分金貴,但是依舊全力擴大行道樹規模,即便是柏油馬路也要見縫插綠,使得行道樹規模發展迅猛。” 上海徐匯園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華說。

夏季遮蔭,冬季透光,春秋有景,三季有花。上海市的行道樹在市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下,不僅數量上節節高攀,在景觀格局上也因地制宜。行道樹養護隊伍也不斷壯大,由1986年的300多人發展到現在專門從事行道樹修剪工作的近千人隊伍。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工匠精神 精湛技藝保護原生態

行道樹養護,不僅辛苦而且危險,更是一份技術活。這株株綠色靠的就是行道樹養護員的這份工匠精神,更有些養護員憑此技能被評為“上海工匠”。

其中,上海徐匯園林發展有限公司60餘人的行道樹養護隊,管理著全區3.6萬餘株行道樹。1985年,楊華被劃分到這裡負責養護行道樹。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上世紀80年代初,沒有升降梯設備,上樹都是自己爬。”當時18歲的楊華是一名上樹工。近十年裡,他負責行道樹的日常修剪、養護。楊華還記得在1988年,修剪臨近高壓線樹枝時,高壓線卻意外斷落,自己被迫從5米多的樹上跳下來,總算躲過一劫。他說:“你能看到的每一棵樹,都是上樹工都是用生命和汗水澆灌的。”如今,看到自己當年種下的“少年”,從胸徑15釐米,長成了胸徑25釐米以上的“大叔”了,他的心裡滿是欣慰。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養護工作中,最辛苦的就是病蟲害。業內人口中常說的“刺毛蟲”“洋辣子”,就是毒蛾的幼蟲,一旦碰到或者被叮到,皮膚便會立刻腫癢起來。所以養護員操作時為了防蟲,必須穿長袖,而且都要把袖口紮實。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每年冬季在樹木的休眠期,卻是養護隊最忙的時候。養護隊開始為樹冬修“理髮”,對雜亂、枯死及遮擋住戶陽光的樹枝行進修剪。等到來年春夏再進行兩次剝芽,通過修剪下垂枝條和過多的新生枝條,彌補行道樹冬修中的不足,調整樹木長勢、減少病蟲害,緩解樹冠對居民生活與公共設施的影響,提高行道樹的抗倒伏能力。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杯狀形修剪”“七去五留剪”……對於那些“張牙舞爪”的樹木,養護員都有著自己的“特技”。徐彙區為了保護和傳承本區獨特的歷史人文風情,還捨棄了傳統的粗放型大樹養護方式,一改以往的“粗放型修剪”轉變為“機械化精細養護”,保持樹形自然,維持大樹原生態。

“以前是實現普遍綠化,現在更要從美觀上,提升綠化的美觀展現,各樹種的搭配也變得十分講究。精細化修剪與護養越發重要,綠化養護團隊不僅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更要追求養護的科學合理、規範有序。”楊華說。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植物數據庫 讓每棵樹有“身份證”

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為了深入推進行道樹養管的精細化,養護隊耗時一年對徐彙區行道樹開展了“樹口普查”,建立了一套詳盡、具體的植物數據庫,並且在日常養護中動態更新,讓每一棵樹都有了“身份證”。對每一棵樹進行編號,記錄每棵樹的種類、長勢等數據,按照分類分級的要求,因路、因樹制宜制定養護方案,做到“規範化、精細化、資源化”。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這裡的法國梧桐綿延了好幾個街區,悠遠的歷史使樹的枝葉異常繁茂,經過修剪的樹枝密密地遮蓋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這裡卻是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走在路兩邊,不時有涼爽的輕風拂面吹過,帶來一陣沁人心脾的涼爽。”多少年過去了,張愛玲在《公寓生活記趣》中描寫的上海衡山路依舊未曾改變。

精細養管,助力城市獨特人文建設。對衡復風貌保護區採取“保護性”養管、內環內採取“維護性”養管、外環內採取“輕度”養管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風貌保護區的獨特風韻。徐匯衡復歷史風貌區內的行樹道小隊,由退伍八年的消防兵朱昕亮班長帶領著隊員養護著近1.3萬棵“年過半百”的行道樹。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作為城市綠化的“管家”,徐匯園林還創新探索出“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明確網格劃分區域, 明確責任分工, 明確養護管理內容,嚴格考核監督等方式進行網格化管理,提高並解決了城區綠化突發狀況、行道樹養管難點和市民投訴的效率。目前,徐匯園林已完成了多個綠化項目,比如徐家彙公園、徐匯濱江項目,以及“七路二隧”等世博配套工程綠化建設,接下來還將對櫻花大道等地區進行綠化建設。

“兩旁所植,蔥鬱成林,洵堪入畫”。在養護隊“管家”們的精心呵護下,上海的林蔭道正散發出愈發濃郁的海派風情……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供稿:市綠化市容局社會宣傳處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滬上權威生活垃圾分類指引,告訴你生活垃圾該怎麼扔【花訊】八月不可錯過的花展、活動,安排起來!

現在起,全市近六萬一線環衛人有了一份高達十萬元的意外保險!

阿拉看環境 | 儂曉得上海“愛鳥周”的前世今生嗎?

【探秘】面對高溫“烤”驗,不僅是人類,動植物也各有“涼”方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阿拉看环境|近千位“管家”,呵护出上海马路边的别样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