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十年公益救人逾万

韩红,1971年出生于西藏昌都。17岁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95年,以一首自创曲目《喜马拉雅》获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铜奖第一名,从此声名鹊起,并逐渐成长为中国乐坛不可或缺的指标性人物。

大多数媒体将韩红评为难得的音乐天才,她对音乐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能够几天不与外界交流,独自安静地与音乐相处;她也能不计成本,一次次将作品推翻重来,只为了打磨出令自己满意的细节。

最初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韩红,给人以泼辣直爽的印象,却也常常因此遭到旁人的误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韩红原本颇具锋芒的性格开始慢慢变得平和,也慢慢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与生命和解的方式。

她是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十年公益救人逾万

韩红

十年如一日的公益事业,让她找到了生活在音乐之外的现实意义。通过帮助别人,韩红也在完善和重塑自我。从汶川地震开始,到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云南盈江地震,几乎每一次重大灾害的救援中人们都能看见韩红的身影。而经过十多年公益活动的历练,韩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努力改善公益活动的开展模式。2016年韩红慈善基金会透明指数达到满分,在全国5000多家慈善基金会中位列第一。10年来,韩红收养资助的孤儿超过两百个,而由她倡导的“百人援助系列公益行动”至今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好人、好曲、好韩红”,这是著名作曲家谭盾对韩红的评价。韩红是否是音乐天才,又因何改变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恐怕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问题。

一颗赤子心胜过世上千金

我相信,如果没有这次专访,很多人都不会认识真正的韩红。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和韩红深聊之后,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形象。当然,世人对于迈克尔·杰克逊至今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关于他的一些说法已经被证明是谣言,于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认为他是世界级的音乐天才,灵魂纯粹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她是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十年公益救人逾万

韩红与毕啸南

韩红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她充满音乐才华,也简单、干净、直接,尤其是十年如一日地做公益慈善,是我认识的做公益的明星朋友中,为数不多真正拿生命在付出的人,而不是为了作秀,或者是夹杂了太多复杂的东西在里面。当然,她的缺点也不少,主要是因为不会表达,用时髦的话说—情商低,说话横冲直撞。韩红仗着自己的真诚,因为种种原因得罪过不少人,也被很多人误解过。

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当我近距离接触她以后,我发现韩红的不会表达绝对不是因为木讷、内向或是缺乏辞藻。就像我说的,她的灵魂还像是个小朋友,她的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似乎依然处在孩童阶段,而一个几岁孩子率性天然地哭哭笑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或许很难行得通。所以韩红曾经选择对抗,随后慢慢通过音乐、通过爱、通过公益、通过在世间行走修行,逐渐柔软下来,最终达成与自己生命的和解,活成舒服自在的状态。

韩红是张越的老朋友,也是张越介绍给我认识的,她们的友谊是一段佳话。

这里说句题外话,友谊真是人生有趣的馈赠,我们的人生轨迹里,既有那些十年如一日,日积月累的深厚情谊;亦有一面之见,却惺惺相惜的缘分。张越跟我说,她和韩红有时候时常见面,有时候又隔很久才见面。有一次张越去韩红家做客,韩红突然兴起去创作曲子,张越坐着无聊悄悄离开,而韩红一直都没发现。这样的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这种友谊是多么美好,就像此刻窗外的秋阳和树叶,金色的余晖抹在油亮的叶片上,静静地闪耀,仿佛随时可以滑走。

韩红跟我说她根本不喜欢接受采访,因为说得太多了,就没劲儿了。一个人的精力、体力总共就那么多,不如把它们积攒在自己的身体里,多做一些创作,或者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她说自己这几年变化特别大,尤其是奶奶去世后的3年,她看透了人生无常,习惯了不解释,更不在乎外界的评语。她不喜欢出门,也不喜欢热闹,和很多人想象的风风火火的大腕儿形象相去甚远。

她是中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十年公益救人逾万

韩红

在正式录制节目之前,我和韩红用微信聊了整整一个上午。在随后的采访里,她也是太真诚了,将很多事情对我全盘托出,我惊讶于此,但也不得不替她做一些保留。

听着韩红的故事,我一直在想,认识那么多人,有多少人能够像她十年如一日认真努力地做公益,默默资助那么多孩子?韩红当然是有缺陷的,但是谁无缺陷呢?如果追求上头条、点击率、收视率,韩红这次专访中有很多这样的素材,但是我都剪掉了,那不是我采访她的目的。

韩红说:“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以前觉得委屈,为什么我把最好吃的糖给你了,你却要责怪我呢?但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发现我已经拥有了太多,有自己喜爱的音乐、有从事慈善的机会、有明星的话语权……我不再是弱者,应该开始感谢,并为社会做出我的贡献。”

其实无论活成什么样子,达官显贵还是平平淡淡,我们的生活终究都是一体两面的,没有一味的好,也没有一味的坏。我想,大家不妨向韩红学习,学习珍惜自己的天赋,面对自己的遗憾,接受自己的残缺,走上自己的道路,让生活成为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我们也相信戳破皇帝新衣的谎言的那个人必须是个孩子,孩子的敢言敢行,反衬出成年人的畏首畏尾和世故圆滑。然而世故的成年人却很少追问,世故是必要的吗?

《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赤子”指的是小孩子,“大人”指的是伟大的人。我们虽然未必都能成为伟大的人,但若能够常怀赤子之心,则可以像现在的韩红一样多一份自在和从容。但赤子之心往往不能指望天然的成就,更要依靠后天的反思和觉悟。大家是否还记得,韩红在采访中说:

她(奶奶)走了,留下我要自己来思考和面对人生。她的离去真正给了我一段思考人生下半场怎么走的时间。

这句话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自面对人生,我们都免不了要和生死交手,要在生死的大背景下诠释日常生活的意义。之前所说的“与生命和解”正是因为转换了人生的舞台,把自己放到更开阔、更辽远的地方,原来看似矛盾的、不相容的、无法接受的事物,一下子变小,变得有空间和方法去妥善处置。

在这个意义上,赤子之心不仅是一种性格和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超凡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