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公交都市”,苏州用“成果”说话

2013年11月,苏州入选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也是全国入选的5个地级市之一。历经五年,交通运输部将于近日组织技术组和专家组,赴苏州实地验收工作——作为第二批次验收城市中唯一的非省会地级市,苏州将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郑州、大连等城市展开竞争。

经过五年的建设,苏州又有什么样的成果呢?日前,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详情。

争创“公交都市”,苏州用“成果”说话

建设了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

作为国家 “十城千辆”示范城市,近五年来,苏州公交积极推广和使用新能源车辆,截至目前,公交公司共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2718辆,占车辆比为57.5%。

据了解,新能源车辆与传统柴油车型相比,无论在经济性、环保性、乘坐舒适性、操作方便性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据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百公里能耗成本较柴油下降32%;纯电动车百公里能耗成本较柴油下降40%。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苏州古城历史格局、传统风貌以及优秀文化传承,2018年古城区(环古城河以内)将实现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能公交车100%全覆盖。

此外,作为配套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也在同步积极推进。截至目前,苏州公交建设充电站43座,2018年还计划启动建设的充电站36座,做到切实有效地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效率。

建设了智慧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

苏州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于2016年10月建成,系统具备了实时监控、实时交互、应急调度、实时客流、场站管理、信息发布六大基础功能,实现了调度模式变革,实时客流获取、流程节点控制、车载设备智能化四个方面的转变。此外,通过智能公交的建设,普及公交车载GPS设备安装,实现了车辆位置的实时监控,为乘客智慧出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公交又开通了移动支付扫码功能,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公交出行支付方式,促使智慧城市、智慧公交的建设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争创“公交都市”,苏州用“成果”说话

总的来说,经过五年的建设,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地级市,轨道交通里程、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位列地级市第一;公交线路389条、公交线网密度2.57公里/平方公里,位列地级市第一;公共交通日客运量最高280万人次,位列地级市第五,非省会地级市第一;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30.26标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目前,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85.02%,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