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作者:陆倍文(青年钢琴家、音乐教育学者)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技巧?这次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可能几十万字的论文也写不清楚。我说过钢琴教学是经验传授,不是教科学。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字数多,说得周全就能解决的问题。具体情况还是得具体分析。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初级的学生,提几点原则性的建议。

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当谈到钢琴演奏技巧的时候,钢琴大师古尔德曾戏言,给我三十分钟,我能让你了解所有的技巧。音乐学院的教授们顿时懵了,这是想砸我们的饭碗吗?

尽管只是一句戏言,我后来总是禁不住去想,古尔德在这三十分钟里面会讲些什么呢?想了这么多年,也弹了这么多年,现在我的心里可能有点底了。

“提前准备”一定是古尔德会提到的一个原则。演奏技巧的要领千千万万条,但十句话中八句话逃不出“提前准备”。

比如音阶穿指的时候,大拇指总是弹出重音怎么办?提前准备:大拇指早些穿过去准备好即可。

一组16分音符的跑动乐段弹不快怎么办?提前准备:把若干个音符分成几个把位(或手位)对待,同一个把位的音提前准备好。

但是“提前准备”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在教学中需要长期的灌输才行。

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看似细枝末节,无伤大雅的细节,正是教学生“提前准备”的大好机会。

比如已经弹熟的一串跑动音符,但是弹得不那么均匀,不那么连。如果把这仅仅归结于手指能力还不足,那就放过了一个大好机会。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个别音没有提前准备好造成的,花点时间帮他改进,学生学到的不仅只是这个乐段,而是手指上更好的一种体验:与键盘的关系更加紧密的感觉。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觉,他以后可能每次都会去寻找,演奏技术就自然会提高。

此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也是常常被忽视的。由于这些地方常常会移动手的位置。而移动位置是初级的学生比较害怕的一个环节,因为他们对于键盘还比较陌生。他们往往为了找清楚下一个手位,花不少时间,这样一来曲子的节拍便没了保证。这就可以对于手位的“提前准备”进行专门的练习。尤其是针对这个“缝隙”的练习:从前一句最后一个音,到下一句第一个音的练习。这样针对细节的练习对于学生的演奏技术的提高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所以在教学中,抓住一些细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技巧的重要手段。但是哪些细节应该抓,哪些细节不应该抓、反而应该放呢?这是个大学问。抓错了细节,演奏技术不但不会提高,反而误入歧途。下面有两个反面的例子。

不少小琴童都存在手腕紧张,僵硬的问题。教师常常会送上同一句建议“手腕要放松”!

但放松这个词真是有趣,说说容易,做起来好难!当你把放松作为一个要求,一个任务来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法儿放松,说不定比之前更紧张了。

就比如我说“请不要去想那头大象”,结果是你的心中本没有大象,现在却有了。

所以,依我看来,“放松”是很难作为一个要求的,如果一定要成为要求,那一定是世界最难的要求。

当然,“手腕僵硬”的细节也并不是解决不了。对于问题我通常有两个方案。

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方案一、无视。不提手腕的问题,把要求放到其他的方面,比如音色上,奏法上。

说句玩笑话:这就像治疗打嗝方法:打个响亮的耳光。注意力转移了,问题就改善了。

同样的问题比如高抬指(只会用高抬指弹琴)也是类似的解决方案。

方案二、学习手腕的运用。手腕紧张还有一个原因是不会用手腕。纯用手指第三关节演奏现代钢琴,基本是痴人说梦,钢琴的手腕与手臂的技术,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就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手指,手腕以及手臂结合的演奏方法才更适合现代钢琴。

汤普森现代教程第一册就有“手腕划圈”以及“落提”的练习。这两个练习都是很好的手腕练习,帮助学生用手腕来支持手指。事实证明,一旦懂得如何运用手腕了,手腕僵硬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二个例子是从钢琴博士黄光立那里听到的。不少学生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大拇指弹琴的时候掌关节会不自觉地凹陷下去。黄光立博士从小弹琴便有老师帮他改这个问题。从台湾到美国,每位老师都想过不少方法改这个问题,但却从没有改好过。每次强行改了之后,演奏时总觉得不舒服。

资深老师谈钢琴教育中的问题——第4讲:细节与演奏技巧

钢琴和手

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决心再也不改这个问题了,就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演奏。最后他成为了一名技巧精湛的演奏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改”来解决的,如果抓住这个问题不放的话往往适得其反。因材施教,顺势而为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