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三)

看学校“七十二变”

你想知道学校以前的模样吗?想了解当时的同学们上什么课,课间玩什么,老师又用什么教具上课吗?厦门实验小学的同学和老师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着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变化的种种。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旧貌换新颜

“凤凰树下,红砖楼前,花儿朵朵,掩映笑脸……”唱着欢快的校歌,漫步在自己学习、成长的乐园——厦门实验小学,李凯瑞同学的心间涌起满满的自豪感与幸福感。3年前,当他踏进这所学校时,他就爱上了它。他回忆着,当时送他上学的外婆告诉他,学校历史悠久,40多年前的它可没这般美丽。教学楼是一栋矮矮的两层平房;教室里只有粗糙的黑板和木制课桌,更谈不上先进的设备;上课、下课的铃声还是靠人工敲打的……

听着外婆的描述,凯瑞同学瞪大了双眼,觉得不可思议!再看看眼前的校园,一栋栋高大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排排整齐崭新的课桌椅;坐在装有风扇和空调的教室里,上课神清气爽;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视、电脑、液晶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拥有各式各样工具的美术室、乐器齐全且环境舒适的音乐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兴趣班、选修课、项目式教学轮番登场……

校园的变化为何这样大?洪雅萍老师笑着回答:“这当然得益于改革开放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学校的变革。1979年,我们学校就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之一。从此,学校走上了振兴发展的道路。特别是1980年厦门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学校更加努力探索科学育人的新路,一直走在当地教育的前端。”

教学用具更新换代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校园歌曲。” 刘志东老师的思绪回到了30多年前,他说,“当时,老师就靠着课本、黑板、粉笔和一张嘴巴,得把知识讲得绘声绘色。一堂课下来,往往要写好几黑板的板书,老师的头上和身上到处是粉笔灰,吸入粉笔灰引起的咳嗽也在所难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记得刚到学校任教时,那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教室里开始安装远焦投影机,老师上课有了‘小帮手’。到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电子白板、70寸触摸屏教学一体机等扑面而来。学校还率先将平板电脑和VR引进课堂进行教学实验。课堂早已告别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已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趣味盎然。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英语课上曾使用的录音机了,老师得提前准备专门的磁带,播放时常常为了某个单词,或是句子而暂停、倒带、换带,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光盘、U盘逐渐走进英语课堂,而现阶段的网络点播让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同学们更是听得聚精会神。当下,学校又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英语的听、说、读教学相结合,一场新的‘教学改革’又悄然进行。”“不仅如此,我们还制作微课视频,将其广泛运用于课堂,尤其针对同学们的预习和复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实效性;同时将手机软件与教学相结合,比如如创办了《凤凰花文学天地》线上文学交流平台,留住了同学们那些稚嫩又质朴的语言。” 洪雅萍老师补充道。

卞镕钦同学听闻学校的大变样,不禁感叹:“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校园日新月异、百花吐艳、硕果累累,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周恩来爷爷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加倍努力学习,为‘我的中国梦’而奋斗!”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1953年建成的校舍)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今天的校园)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20世纪90年代课堂上有了电视机)

「关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学校“七十二变”

(VR技术走进课堂)

(厦门实验小学四年③班 李凯瑞 卞镕钦 刘志东老师 洪雅萍老师 文 吴旗妹老师 陈倩荣老师 图)

排版:林 珊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