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達標擾民」信訪難題

破解城市“達標擾民”信訪難題


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增多,住宅區與工業區比鄰而居的情況日益凸顯。這導致原本達標排放的企業出現擾民問題。因環境監管部門囿於企業達標排放而沒有強硬的監管執法手段,致使周邊居民投訴不斷。

深圳比亞迪寶龍工業園廢氣“達標擾民”案件中,深圳市環保主管部門轉變思路、綜合施策,僅幾個月就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綜觀其治理經驗,以下幾方面具有借鑑意義:

核心在於轉變思路,積極尋求利益均衡點。過去的理念認為,環境主管部門對排汙企業只是監管和執法,企業達標排放就滿足監管執法要求。然而,排放存在異味,居民常年受擾怎麼辦?顯然這種理念無法滿足城市發展新形勢下的市民環境訴求。環保主管部門從環境監管執法者向城市環境管理者轉變成為必然。面對這種“達標擾民”,作為城市環境管理者的主管部門就要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為底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汙染源現狀為基礎,在群眾訴求和企業能力之間找到利益平衡點。這個利益平衡點既要滿足居民感官上的環境訴求,又要具有可達性,企業經過努力可以實現。

路徑在於專業治理,專項推進化解。確定好合理目標,執行層面就要體現“專”字。“專”是效率和質量的核心保障。監管層面,要在人員配置、監管執法和督促落實方面實現專人、專班、專項推進治理。在企業層面,整改提升全過程要實現專門承諾、專家治理。在居民方面,要有專人代表進行溝通聯繫。

關鍵在於公開透明,增進互信理解。問題化解過程的參與、透明、溝通等程序正義,是多方互信理解的基礎,也極大影響對治理效果的認同。比亞迪的治理經驗表明,除了日常的環境監管監測信息公開外,還每週定期公開整改進展,建立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實時溝通的微信群,整改效果還實地邀請居民體驗。全過程透明、公開極大地增進了居民互信理解和對整治效果的認同。

根本在於升級領跑,實現多方共贏。由現行的“軟措施”變成“硬標準”是長效治理和實現多方共贏的根本出路。比亞迪案中,不但讓多方達成的最嚴標準成了企業新的排放標準,也成為了以後監管的“硬標準”。既讓企業由行業的“並行者”變成“領跑者”,又讓環境監管有了新的強硬法律依據,有效地打消了居民對治理的長期效果的疑慮。(轉自:國家信訪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