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今天说说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在我们脑海里的故事,都是跟书法有关,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大书法家。

他在文革时,写的大字报,因为字写的太好了,所以白天贴上去,晚上就被人偷走了。革命小将白天批斗他,晚上偷偷上门求教启功体怎么写。

九十年代,全国人民都想向他求字,粉丝们围追堵截,启先生高挂免战牌“启功冬眠,谢绝参观,敲门推户,罚一元钱”,然而这字条就贴了一天,就被热心粉丝给从门上揭走了……揭……揭走了……

冬眠又何妨?有人跑到他家门口假装自己是外地来的忠诚粉丝,甚至撒谎说自己家里老父病重,就想求一幅启先生真迹。

想要让他题字的报纸、刊物,机关,知道启先生拿钱是摆不平的,就找北师大的学生当线人,逮准情报,哪天在家,直接上门。上门还不行,有一位要给自己报纸题报头的编辑,当场背出启先生的《论述绝句百篇》中的几首,感动了启先生,才要到题字。

启功的书法仿品摆满琉璃厂,潘家园,启功看见了说,恩,你写的比我好。

无数的学校,商场,大楼都来求启功的字,如今的北京经常看见启先生的题字,最后,电脑字库里面还有专门的方正启功体。连德云社写家谱的时候也使用了启功体。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这是德云社家谱,不是海底捞菜单


但是,启先生并不只是一个书法家,他的正职是古典文学教授,也是书画鉴定的权威,还是书法理论大师。

他不仅仅是会写字,也不仅仅是皇室子孙,更不仅仅是一个爱笑的好玩儿老头。我们都喜欢浮光掠影的那一面,而忘记了他深刻的根基,他的学者身份,他在书斋里钻研的几十年岁月。到底是什么样呢?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启功先生的书房


今年嘉德秋拍“浮光掠影——启功先生旧藏”出了一批启功先生家里压箱底的宝贝,看了这些藏品,你可能才会知道,原来启功是这样炼成的。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启先生的读帖笔记写了什么?

嘉德古籍2018秋拍这批“浮光掠影——启功先生旧藏”,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一批启先生旧藏的碑帖影本(多数带启功先生亲笔批注),可称为“启功批校本”。

碑帖在收藏界被称之为“黑老虎”,不光因为它是黑底白字的拓本,更多地是指里面包含的学问太深,要破译其中奥秘,必须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知识,可以说是收藏界鄙视链的顶端——价格也高,知识门槛也高。

而启功对于书法、文学、历史都有深厚造诣,所以他能在“黑老虎”当中游刃有余,“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

作为大学者,书法理论家,启功先生自然也收藏了很多碑帖,80 多岁,还到嘉德拍场上买碑帖。

但是启功先生不是只收藏碑帖善本,因为毕竟他是学者,不是藏家。作为学者,更重视的是书中内容,所以启先生也有很多重要碑帖的影本收藏

这些影本多为石印版、珂罗版,本身价值不如原拓高,但是先生收藏碑帖的宗旨,不是为了升值,而是为了深入研究和临习书法,“是考校者之藏,非好事者之藏也。”

虽然是民国和解放后的石印本、珂罗版影印本,可先生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下于原拓。甚至,从研究意义上,这些资料甚至比原拓更重要。因为珂罗版字帖相对容易得到,先生也更放得开,直接把很多研究的心得感悟写在碑帖上。

我们来选几件批注本看看,启先生的读书笔记,都写了什么?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02启功 题跋旧拓五代杨少师法帖5种影印本1937年中华书局珂罗版影印本1册纸本


有比较版本优劣的 。比如《旧拓五代杨少师法帖 5 种影印本》,这一本书中有很多眉批,比较各个版本的优劣高下。启先生发现有的刻帖是真本,有的是摹本,鉴赏印都是假的,有的是删节本,比如三希堂刻石的时候把跋文删去了,导致无法解读。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10启功 题跋圣教序墨皇本影印本民国间徐世章珂罗版私印启功手装本1 册纸本钤印:启、简靖堂图书印


有考证真迹底本下落的 。

《圣教序墨皇本》影印本,底本是民国徐世章旧藏。启功不仅把这个帖子和另一个版本周芝台本进行对比,还追查到了两个底本的下落,一个在天津博物馆,一个已经流落海外。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24启功 题跋北宋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影印本1914 年上海有正书局珂罗版影印本1 册 纸本


还有见证收藏家情谊的 。

比如这本《北宋麓山寺碑曼陀罗室藏本影印本》,它的底本最早是著名收藏家赵声伯的藏品,这个影印本也是赵声伯赠送给碑帖收藏家张效彬的,后来辗转归了启功先生。

而赵声伯收藏的原本在民国时辗转流入日本,由日本收藏家三井氏收藏,后来被水淹,成了一块纸砖,无法揭开。

1992 年,启功先生访问日本,日本二玄社高管向先生请教对策。启功先生找到北京琉璃厂高手张明善精心修复,最终经过重新装裱,这块纸砖获得重生。

二玄社按修复后的原版将其发行,在书法交流史上增添了精彩一笔。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06启功 题跋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影印本196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1 册纸本钤印:启功之印、简靖堂图书印


《古诗四帖》的题跋最能体现先生反复推敲的精神。

这个帖收藏界最初传说是谢灵运写的,后来董其昌认定这个作品是张旭的手笔,其理由是“狂草始于伯高”。

但是启功在拿到《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影印本》之后,经过反复研究,对董其昌的结论表示怀疑,他从中找到了很多疑点,比如帖中“北阙临丹水”,不符合五行里“火红水黑”的常识,而是由于避宋朝皇帝的讳,将“玄水”改为“丹水”,从而判定《古诗四帖》为宋朝人所写。

所以,这些碑帖是启功先生的书法资料,鉴定资料,而启先生作为学者,他的见识与眼力是通过这样一本本资料积累起来的。

对这些“老师”,启功先生也有特别的致敬方式。他平素对文房四宝,一概不讲究。他喜欢用衡水地区一个小笔厂做的毛笔,当年才7分钱一支,一次订上100支,这回拍场上还有他用过的旧笔。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40启功旧藏毛笔旧制105支提要: 此件内含启功旧藏吟诗秋叶黄毛笔一盒五支、自用毛笔一百支。启功先生一九九三年作文《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文中有一段溥心畬用笔的描写:“心畬先生好用小笔写字,自己请笔工定制一种细管纯狼毫笔,比通用的小楷笔可能还要尖些、细些。管上刻‘吟诗秋叶黄’五个字,一批即制了许多支。曾见从一个大匣中取出一支来用,也不知曾制过几批。先生不但写小字用这种笔,即写约二寸大的字,也喜用这种笔。”先生依照溥氏毛笔原样,在九十年代请山东笔工重制一批,每五支一套,上刻“吟”、“诗”、“秋”、“叶”、“黄”五字。启功先生作书,常不择纸笔,先生最爱七八十年代河北衡水所出羊毫条幅,即所谓麻制笔,即在羊毫中加麻者,称之“笔衬”,笔则更加灵活。此笔当时极为廉价,七分一支,先生曾购上百余枝使用,此一百支中有十支为先生未用留存者。尺寸不一


但启先生对这些碑帖“老师”可是宠的很,不管是复制品还是真品,都精心收藏。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03启功 题跋晋唐二妙影印本20世纪60年代文物出版社坷罗影印启功手装本1册纸本铃印:简靖堂图书印、启功之印题签:晋唐二妙。王献之鸭头丸帖、释怀素苦笋帖合订。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一日晨,小乘客手装_


1965年文物出版社珂罗版影印的《唐怀素论书帖》和《晋王献之鸭头丸帖》,这两本书现在放在收藏市场上也不过几百元,不算稀罕物。

但是当年启功先生收到这两本字帖,自己动手把它们重装成一本,取名叫做晋唐二妙,亲笔题跋写了一段考证不说,还把字帖的封面换成了乾隆年间的高丽笺纸。

如今单这纸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字帖了,老人家的用心,是因为里面的文化稀罕,而不是因为这件东西稀罕。这才是学者的态度!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1716启功 题跋赵孟顺绝交书影印本 1937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坷罗版影印本1册纸本


更难得是,这些字帖上的题跋,往往是启功平时作品上很难见到的蝇头小楷。比如赵孟頫绝交书字帖上的小楷,是先生25岁时候写的,外面那么多气功书法,但很少见到对于研究启功书风演变,非常有价值。

临帖:临谁像谁,还是临成最好的自己?

观千剑而后识器,看了那么多碑帖,启功先生自己书法的路子是什么呢?

他写过自述诗,“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也就是先学赵孟頫、董其昌,后来学欧阳询,晚年开始学诚悬,也就是柳公权。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启功论书绝句之自述诗

我们知道,很多人学书法从柳体入门,但是从宋朝以来,柳体名家却非常少。常有人说,学柳体难写出来,却容易写死。

为什么柳体容易写死?因为在欧、颜、柳、赵四大家里,柳体是最讲究法度的,也是技法最完备的,要想在楷书技法上超越唐人,特别是超越柳体,基本上是不可能。柳公权都写成这样了,你能写成啥样?

也正因为如此,宋朝人知难而退,另辟蹊径,我楷书写不过你唐人了,不跟你玩了,咱不尚法而尚意了。

但是启功上了年纪之后偏偏转向柳体,挑战不可能。

他喜欢临帖,他说临帖好比京剧演员吊嗓子,是基本功,每临一遍就自然会有提高。他临柳公权的《玄秘塔》,先后临过十多遍。

嘉德此次“浮光掠影——启功先生旧藏”专场出现一幅 6 米长卷《反经箴》,也是启功先生临柳公权。《反经箴》是清代书法家王虚舟收集宋拓玄秘塔的字,然后拼成的一篇文章。在民国时期,印成了一本珂罗版字帖。启功临帖就是根据这个本子。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37启功临王虚舟集柳书《反经箴》手卷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写本1 卷附出版物1 册 纸本钤印:启、启功之印、元白、游戏三昧、简靖堂图书印题识:王虚舟集柳书反经箴。启功。


但是仔细一看,问题来了,这是临帖吗?

这是民国珂罗版的《反经箴》。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这是启功先生临的《反经箴》。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一眼望去,不像是柳体,倒像是他自己的启(功)体。难道先生临帖和现在某些演员一样,演谁都是自己?

其实,对于大书法家来说,临谁像谁,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从临帖里学到精神,又不失自己。

从现代的审美看,柳体的笔画精微细致,结构规矩严谨,无懈可击,但未免有些太绷着,太严肃紧张,就像当年教导皇帝“ 心正则笔正” 的柳公权老先生。

而启功临的柳体,不有像传统学柳者那样追求完美,过于使劲,过于强调笔锋和骨力,是既认真又活泼。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更重要的,从启功书风的演变看,不是先生临柳体像启体,而是通过学柳体才有了启功体。这是 1937 年(25 岁)时启功的字,学赵孟頫的痕迹还比较明显。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1937 年(25 岁)时启功的字


这是 1943 年(31岁)的字,受董其昌的影响比较明显,字体方中带扁,书风比较飘逸潇洒。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而在临习柳体之后,他的字体变得瘦长挺拔,在笔画上,柳体的方笔和技法特征并不明显,但是笔触从流丽清秀变得沉稳,而且越来越简约爽利,显然是学到了柳体的骨力。

打个比方,临习柳体之后的启功,就像是《天龙八部》里得了无崖子功力的虚竹,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个憨厚的小和尚,并没有变成别人的样子,内功却已经是一流高手了。

在文革中,红卫兵们看他的字写得好,就让他去抄大字报。他就用一支秃笔、几张报纸,在北师大里气定神闲地抄了起来,还边抄边与人聊天,挥洒自如十分的放得开。

启功戏称那段时期自己的书法水平长进最快。文革结束后,一旦有人问启功写的书法是什么体,他随口便回答“大字报体”。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启功抄的大字报


到了八九十年代,这时候他的风格已明显和古人有了区分,没有柳体的装饰性用笔,也不再是早年临习赵、董时的妍美,而是自成一家。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28启功 行书节录清· 查士标《题清凉寺扫叶上人壁》1995 年写本1 张 纸本


比如这首他写了很多遍的《题清凉寺扫叶上人壁》,用笔简捷、爽利,清而不媚,瘦不露骨。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31启功 行书节录宋·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2000 年写本1 张纸本


先生暮年的字,法度没有那么严谨,用笔结字已趋于随性,却多了一份古拙天然之美。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05启功 行书“白云胜境”2000 年写本1 张 纸本


一般学柳体难写好榜书,先生的大字却非常大气,安安静静,不黑不躁,更不和别人发狠比丑。

大学者,一点儿也不装:

用 100 首绝句说尽中国书法

有了书法鉴赏和书写实践的丰富积累,启功可以写成一部部书法理论大部头,然后把书法理论说的玄之又玄,再发明几个专用名词,特殊笔法,令人望而生畏,进而占据话语权榜首。

但是先生生来不是这样爱装的人,他是弘昼的直系子孙,都不愿意说自己姓爱新觉罗,这样好的包装材料,连溥儒都要刻一方旧王孙,但启先生就不用。晚清名家何绍基独创的执笔方法“回腕法”,称之“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启功当众嗤之以鼻,这叫猪蹄法,你看手这样别过来,像不像猪蹄。

可想而知,他的书学理论,也不是那种故弄玄虚之物。他用几页纸就能写尽中国书法。

他的榜样是杜甫。用写诗进行文艺评论,最早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些句子早已成了经典。

但是用绝句做文艺评论,既要有学养,又要有诗才,当然如果是书法评论,还得加上一条,自己的字得过关。所以羡慕杜甫的人很多,能做成的理论家很少。

而启功先生仿造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写出了《论书绝句百首》。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启功家中的《论书绝句百首》


100 首绝句,2800个字,从 1935 年到 1974 年,他花了 40 年。

以绝句评论书法,好处是把作者的理论主张都包含在诗句里,非常简洁,形象直观。但是受字数限制,不可能铺陈事理,读者难以完全理解。所以启功先生在写完了之后又为每一首诗做简注。

这是不带注释的版本,后来启功先生又写过多次。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但是带简注的手稿却是头一回出现在拍场。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Lot 1730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简注足本 20 世纪 70 年代写本纸本铃印:启、元白、启功之印、元白无恙提要:《论书绝句百首》是启功先生书法理论和诗词创作的一邢集大成之作,在诗歌、书法、书法理论方面都堪称不朽。其内容广泛,上至两汉,下至明清,每一首诗阐明一个问题,涉及数以百计的碑帖、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先生的创作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又见解深刻,可谓是厚积博发、博观约取。当年《论书绝句百首》一经人知,便被竞相传抄,以为谈助。有“古有孙过庭书谱,今有启功论书绝句”之美誉。《论书绝句百首》分为两个创作时间段,先生在一九三五年作前二十首;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四年作后八十首。 启功先生曾书写《论书绝句百首》多本,今先生家藏者有两种足本:一为简注本,计二十纸,此当为草稿本之誊清本,每诗之后有简注,为先生七十年代抄录;二为定稿本,计二十纸,每诗之后无简注,为先生一九八二年抄录。 本场此件拍品为第一种带简注之足本,较之后来书写者,此邢手稿多每首诗之注释,为先生书法经典之作。出版:《启功论书绝句汇校本》,2017 年 11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展览:启功旧藏金石碑帖展,2017 年 11 月 24 日一 2017 年 12 月 8 日,嘉德艺术中心


这 100 首绝句,被称为当代书法理论的经典。它好在什么地方?

内行可以学到先生的见识 。

《论书绝句》 第十一首: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雾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


推捧名头,官越大字越好,是书法圈子的惯例。但是先生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强项,比如唐朝的楷书整体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无论是书坛巨匠还是民间的抄经书手,他们的楷书水平都非常高。“唐人细楷, 艺有高下,其高者无论矣,即乱头粗服之迹,亦自有其风度,非后人模拟所易及者”。

至于后来那些一味推崇名家刻帖的书法家,开口便说唐人写经俗气,抱歉,各位都是垃圾,你连真正的好作品都没看过,还谈什么刻帖版本。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外行也可以读懂先生的真性情。

“禊帖卷中瞻墨迹,瓣香应许我皈依”


启功的一生,苦过,艰难过,但他并没有责怪谁,他得到《张猛龙碑》“冬温夏凊”未泐本,冬温夏凊是古人孝顺父母的典故,先生想起父母已逝,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慨“小人何处通温清,一字千金泪数行”。

他也用温暖的态度对待别人。他看见《定武兰亭》跋尾有清代大学者汪中的墨迹,感叹平生所见汪中的墨迹竟比《兰亭》的本子还少,“禊帖卷中瞻墨迹,瓣香应许我皈依”,这是不同时代读书人的惺惺相惜。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对吃瓜群众,先生还会展示段子手祖师爷的身手。

逆圈狂草寻常见,可得追源到拉丁?


有人牵强附会,把秦汉的篆隶笔法,刻意掺和到楷书、行书里,以示格调高古云云。

先生立马怼一句:如果乱认祖宗就是格调高,那么狂草里常见的逆时针画圈,也可以找个洋祖宗,说是学拉丁文笔法吗?

对于前辈大佬的错误,他也照样不放过。

惊呼马背肿巍峨,那识人间有橐驼。莫笑盓经持论陋,六朝遗墨见无多。


比如阮元是清代大官,也是金石考据的权威,他的“南北书派论”,曾经风行一时。但是启功认为,目不识丁的外行犯错,大家都一笑了之,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领导加权威,纵然指鹿为马,一般人也不敢质疑。

他认为阮元那个时代对于高古的书法墨迹没有见过多少,并没有材料支撑。所以“南北书派论”就像是在马路口点评行人,肥者姓赵,瘦者姓钱,高个姓孙,矮个姓李,其实是“见骆驼说马肿背”的“少见多怪”之论,切不可迷信权威。

先生经常被人称为大师,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反犬旁’。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

萌萌的狮子吼,可以提醒我们不少。关于写字,也关于人生。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带你走进启功书房,发现最“不装”的大学者|画事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