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公學文化 穿越到明怎麼幫朱允炆?

對於明朝,應該說朱允炆在皇帝中還是一個比較好相處的,雖然哥作為一個宋朝儒雅文化使者,來到殘忍的明朝,特別是朱允炆小時候,雖然他父親具有慈悲的開明人士,但是有那麼一個殺人如麻的爺爺,確實讓人有點頭疼。

第一、既然穿越去了,哥就是一個文化使者。首先要跟他做朋友,能把我們宋代的那種儒雅文化思想讓他知道,不能跟他爺爺一樣,小人得志,殺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冷酷而兇殘。應該是培養跟我們宋一樣,寬厚對待還不是敵人的朋友,起碼還給這些人後人一個說法。因為人他爺爺已經殺了,做一定彌補。

解決兩個集團關係,提拔一些北京集團成員到南京,從而才政治上形成兩大派別,這樣可以讓朱允炆在兩者之間中收穫政治上穩定。朱棣奪權朱棣代表的是一個集團,不是他個人。北京集團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當時遠遠強於南京集團。即使消滅了朱棣一個人,對集團的實力沒有影響的話,這個集團也會選出新的代理人。所以如果我哥到了朱允炆身邊,除了給把朱棣忽悠到南京以為,還有在朱棣部隊找到缺口,提拔新的領導者,這樣可以讓朱棣北京集團為我所有。

第二、建立丞相制度。江山雖然是朱家的,但是還是請能人來當CEO,這樣才能把自己從繁雜瑣事裡解放出來,然後主要是大事表表態。特別是他性情溫文爾雅,又能寬大待人,如果找到一個好的宰相,一定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

第三、妥善做好削藩。但削藩的時機不對。在繼位之初,大肆削藩,將自己的叔輩們一個個往死裡逼,這不僅在倫綱常上不得體當,惹人非議,而且逼得太急,恐引起各藩王之間的聯合抗衡,這對於剛剛登基的朱允炆來說,是不智的。正確的做法是,整治朝廷中樞,將中樞穩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後循序漸進,緩緩圖之,此乃上策。此事不妨學學漢武帝削藩的策略。作為皇帝,首先孩子要尊重燕王,可以緩一緩,名譽上把燕王地位提一提,目的是讓他失去兵權,然後慢慢建立忠於自己部隊,通過武狀元培養一批能忠於自己中央部隊,然後慢慢削弱藩王權利。首先從讓各個藩王遠離部隊,然後削弱藩王對地方管轄權,同時保障他們衣食無憂,畢竟都是血緣。

第四、改革土地制度,減少稅收,讓人們富強起來。因為作為一個明朝,爺爺多得天下,但是依然沒有改變土地過於集中,老百姓苛捐雜稅重的問題,人們從朝代更替中獲得任何好處,如果哥穿越去了,在幫助朱建立中央隊伍前提下,進行必須土地改革,然後減少老百姓負擔,建立自己一種明君形象。

第五、修改《大明律》,明確文官不設死罪。這樣,讓不掌握軍權人敢於直諫,形成一種開明政治環境對於武官,首先要改變軍隊,跟我們宋一樣,實現五大軍區,逐漸把軍權收入朱手裡,文官治理國家,自己管理軍隊,這樣可以確保朱家江山不會變顏色。

第六、大力發展教育,實行人才儲備。同時每年進行科舉和全國比武大會,選拔政府和軍隊人才。因為培養這兩類人才,至少比養一些宦官特務還得多。只有把我部隊絕對忠誠,文官實現宰相制度,中國文人都有一種家國情懷,同時採用我們宋時期諫官制度,朱作為皇帝主要才官員任免上決策。

第七、在改革土地政策同時,積極放開市場,讓老百姓積極參與城市建立,然後在邊疆穩定學習我們宋朝,進行海上和與其他國家貿易,同時讓失地百姓學習各自手工藝,政府提倡和鼓勵他們從事手藝製作和交易,逐步跟我們宋代一樣藏富於民,百姓富裕,國家才有希望。

第八、建立符合明朝的福利制度,複製我們宋朝那種對於退伍軍人和老百姓看病就醫以及對於讀書人優惠政策,獲得人心。只有讓老百姓都尊重時候,王權才最穩定。

第九、教會他用好人,用準人。像滿身書生意氣、之乎者也的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談談琴棋書畫,但還可以,但在削藩策略、政治謀略這些國家大事上,每與商量,這就誤國了。他們在國家大事上,能有多大作用,沒有多大的能力,而坐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僅害了他們,也害了國家,所以任用合適的人才。除此之外,在兵事上,諸如李景隆這類人,就不能讓他坐在領軍之將的位置上,這種十足的紈絝子弟,能有什麼領兵本事,應該派富有多年的領軍和戰事經驗的耿炳文,雖然他年近七十,但其穩紮穩打的作戰風格,雖然不能有多大成功,但至少能守成有足。這就好比戰國時期的廉頗,雖然老矣,但尚能飯之。

總之,如果作為宋朝使者,來到朱允炆的身邊,就一定會幫助他規劃好一些事情,讓他遠離那些腐儒,從政、軍、民心和人才入手,既要削藩,又要給朱姓人一條活路,共享才能贏得更多人支持。

呵呵,當然,哥希望做他的“諸葛孔明”,當然哥必須走科舉奪狀元這條路,走後門是哥最看不起的。

2018年10月30日於夷陵區吾同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