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家政打扫宿舍,这样的“开学”真的好吗?

中山大学2018级新生开始报到,在南校区东区120栋女生宿舍,有两个家政保洁人员在打扫宿舍,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清洁,整个宿舍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原来,这两位家政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请来的,虽然要花费将近500元,但是这位妈妈觉得很值得,一是因为家政本身很专业,清扫更干净,二是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少做家务,让他们去打扫卫生,于心不忍。

请家政打扫宿舍,这样的“开学”真的好吗?

截图自南方都市报视频

每年大学新生入学之时,家长要不要陪伴孩子报到,都会引发舆论热议。陪还是不陪,或许可以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家长给孩子整理一下宿舍卫生,也是人之常情,但花500元请家政保洁员打扫,这样的“焕然一新”,却值得商榷。

或许有人会说,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当下,既然有更便利的条件,当然可以充分利用。

确实,家长自己愿意掏钱买“方便”,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不能简单归之于有钱没钱。刚踏入校门,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恐怕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可以变迁,但美德应当永远流传。然而,现在的许多孩子,生长于优渥的环境之中,很多人确实吃不起苦,甚至不乏沾染“骄”、“娇”之气,令人担忧。对于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师长苦口婆心的劝导,往往难有成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亲身体验。

从这个角度上讲,宿舍环境卫生不理想,倒不失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次大好契机。

换言之,如果家长不请人打扫,而是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扫,一番“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后,说不定便会滋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

有了这样的体会,一边可以拥有更清洁的宿舍环境,另一方面,难道不是可以更直接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上海妈妈却用500元钱葬送了这样一个劳动教育的天赐良机。

家政的打扫确实更专业,宿舍也真的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但孩子不愿打扫卫生的习惯恐怕依然故我,甚至还会加重依赖思想。

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基本已经迈入18岁,走向成人。

家长为他们住宿舍第一次可以找家政,难道以后一有需要就去找家政?在身边时包办,出门上大学继续包办,难道已经忘记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难不成,他们以后工作成家了,家长还要继续“包办”?

花500元钱买回一时的“干净”,却留下了诸多“后患”,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