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9條地鐵線路已獲批覆 今年底運營線路增至4條


青島9條地鐵線路已獲批覆 今年底運營線路增至4條


青島地鐵11號線北九水段。記者 傅學軍 攝

“一座城市的地鐵,深藏著一代人,抑或是幾代人的夢想……”一位當代詩人曾在詩歌中這樣描述人們對地鐵的呼喚與渴望。

擁有快捷舒適的地鐵,是這座城市多年的夢想。改革開放40年以來,這個夢想逐漸照進現實:從1987年開始籌劃,走過時長達20多年的“徘徊期”,直到2009年11月,隨著地鐵3號線工程的奠基,青島向著夢想全力衝刺。

目前,國家共批覆我市城市軌道交通9條線路,包括地鐵1、2、3、4、6、7、8、11、13號線,總長359公里。其中,已開通3號、2號和11號等3條線。今年年底,13號線將被添加為線網新“好友”。屆時,我市地鐵運營線路將達到4條175公里,進入網絡化運營時代。

厚積而薄發。如今的青島地鐵建設規模已位居國內前列,呈現出力度大、進展快、後勁足的特點。放眼全城,從市南到嶗山,從西海岸到城陽,從紅島到膠州……在城市中行走,1號、4號、8號等線路的施工圍擋隨處可見,與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成長交相輝映。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當前,青島正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國際海洋名城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是服務城市發展戰略、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撐。結合城市最新的發展戰略,青島地鐵已啟動新一輪地鐵線網修編優化,以“全域覆蓋、強灣輻射、三城三網、網間快聯”為基本理念,努力在青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國際海洋名城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為。

地鐵,正讓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籌劃地鐵的城市“先行者”

歲月總會以深邃的筆觸鐫刻艱辛與磨礪。追溯往昔,青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城市中籌劃地鐵的“先行者”。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87年,我市便開始籌劃地鐵建設。彼時,全國擁有地鐵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當時,根據南北線“乘車難”的現狀,我市抽調了公交公司等幾個單位的專家,開始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1991年成立地下鐵道工程籌備處,啟動地鐵前期工作。

在青島火車站前廣場的地下,地鐵3號線的列車來回穿梭。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客流量繁忙的地鐵站下,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建成了青島第一個地鐵車站。這個車站包括220米長的車站和一段長達40米的區間隧道,於1995年基本建成,未來將作為地鐵1號線的青島站。

也是在這一年,青島地鐵按部就班的推進遭遇了波折。面對國內陡然之間高漲的地鐵建設熱潮,國家決定暫停審批快速軌道交通項目。但青島關於地鐵建設的探索卻從未停止,地質勘探、人才儲備等前期工作一直在照常運行。

時至今日,回過頭來看,20多年的“徘徊期”絕不是青島地鐵的“空白期”。它更像是一個“儲備期”或者“磨礪期”。在這段時間裡,緊跟城市快速發展的腳步,青島不斷深入思考著地鐵和城市的關係,不斷優化著地鐵線路的佈局,不斷地從每一個細節優化著設計方案。這樣極富前瞻的努力為青島地鐵在具備啟動條件後蓄力快跑搶佔先機,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10年前的那個春天出發

善弈者謀勢。

到了新世紀,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以及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停滯多年的地鐵重新摁下了“啟動鍵”。2008年1月,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將“關於加快推進發展軌道交通的議案”確定為大會議案。

從10年前的那個春天出發,青島地鐵從“暫停”迅速切換到啟動模式,重新駛入了發展新軌道。

2009年11月,3號線工程奠基;2010年下半年,3號線全面開工建設,青島地鐵項目從腦力激盪、紙上運籌,步入實戰階段。

此時,在對國內地鐵城市進行全面深刻的洞察後,青島用全新的戰略思維對地鐵線網布局展開了運籌——不是孤立地運籌一條線,而是運籌一張網。在城市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青島著眼於連通東、西、北三個環灣主城,輻射周邊組團,運籌構建的是一張支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動力先導軸。

2013年2月,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與青島市地鐵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合署辦公,具體承擔我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投融資以及資源開發職能,青島軌道交通迎來了大發展的新階段。2013年11月,《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18年)》獲國家批覆,地鐵1號線、4號線、6號線一期等3個項目獲批。

2015年12月16日,地鐵3號線北段載客試運營,2016年12月18日全線通車,青島在我省率先邁進地鐵時代。

2017年12月10日,青島地鐵第二條線——地鐵2號線東段開通,並在五四廣場站和李村站實現與3號線換乘。一年之內,兩條線路接“2”連“3”開通,青島軌道交通網步入雙線換乘新時代,貫通主城區東西南北的地鐵大動脈和公共交通骨幹漸顯雛形。兩條線路換乘後,帶動了地鐵3號線日均客運量增長10%以上。

2018年4月23日,青島首個開工建設的高架線路——“最美地鐵線”11號線通車,青島地鐵運營里程突破100公里。至此,青島主城區與即墨公共交通實現無縫銜接,將即墨拉到了青島1小時交通圈。11號線在苗嶺路站與市區線2號線實現換乘,並通過2號線在李村站和五四廣場站換乘3號線,島城由此迎來三線換乘。

今年年底,13號線將通車。屆時,這條全長近70公里的高架線路將與11號線一道,將青島軌道交通線網的“翅膀”延伸到董家口和即墨,與市區運營的3號線、2號線銜接後,4條線路將青島最美海岸線全部串聯起來。

三年後躋身全國地鐵先進城市行列

迎著朝陽,伴著晚霞,3條地鐵線在這座城市的地下、地上日夜奔行。一條條運輸大動脈串連起的不止是一個個站點。它們駛向的,更是這座城市嶄新的未來。

大容量、集約高效、節能環保的城市軌道交通,正在對城市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受益於地鐵,島城的交通狀況、商圈的輻射、景區的熱度、產業提升等等都有了新的積極變化。目前,青島地鐵線網日均客流量達到52.5萬人次。據青島地鐵集團發佈的2017社會責任報告顯示,自3號線全線開通以來,帶來的可量化綜合效益已達149.76億元。

發展無止境,探索無窮期。20多年的籌備、8年多的工程建設實踐、3年多的安全運營經驗,讓青島地鐵闊步邁向未來的底氣更足。市地鐵辦主任、青島地鐵集團董事長賈福寧說,步入新階段的青島地鐵,將對標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先進城市,堅持國際一流標準,以國際化視野高水平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效能管理,打造“安全地鐵、高效地鐵、人文地鐵、活力地鐵”的行業標杆。

大建設將凸顯青島特色打造行業標杆。目標是,後續線路將努力做到全國一流、優勢獨特、可評可比、精品極品,每條線路都將有先進的技術、科技的含量、可靠的質量,還將體現青島特色,打造行業工程建設標杆。

大運營將在全國叫響“暢達幸福”品牌。目前,青島地鐵集團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承擔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成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第二家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的企業。未來,將通過建立、實施、評價和持續改進運營服務標準體系,爭創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品牌。

大經營將瞄準市場做大做強。隨著線網規模不斷擴大,地鐵建設和運營面臨的資金缺口日益顯現。未來,青島地鐵將對標同行業先進城市,著力增強自我造血機能,用多元化融資形式解決開發資金,防控金融風險。同時,加速產業化佈局,努力放大城市軌道交通對產業的拉動效應,培育壯大軌道交通產業,以地鐵建設的大投入產生大效益帶來大產業,補齊我市軌道交通相關產業的短板,努力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全力提升地鐵發展能力,力爭在交通、產業、空間協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風勁潮湧,任重道遠。按照規劃,到2021年,青島地鐵的運營里程將超過300公里,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時代,構築起便捷高效、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城市軌道交通服務體系,躋身全國地鐵先進城市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