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30年前漂洋過海回到上海的自行車,被他當成了「寶馬」

“我屬馬,當年的小馬已經成了老馬,但這輛寶馬倒還是‘寶刀不老’。”

這兩天,家住上海徐匯的老豹聽聞東方網·縱相新聞正在徵集“我家那件進口貨”,想起了家裡那輛日本自行車,沒想到一輛看似普通的“老坦克”,背後居然有這麼多故事。

1

“帶去日本1萬日元,花了5000買了它。”

老豹是陳先生的微信名,今年他已經65歲了,這輛車卻跟了他足足30年。1988年時,老豹正在上海一家國企工作,此時正好有一個“出去”的機會,

“當時有朋友推薦,有去日本東京學習的機會,單位也可以給我辦停薪留職,但家裡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照現在的話講,上有老、下有小,糾結了老久……”

老豹說,後來仔細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出去“闖一闖”,記得剛到日本,他租住在朋友家裡,日本的生活成本相比當時國內來說是很高的,帶去的1萬日元只能省著花,並且儘量找打工機會,

“朋友當時給了我一張地鐵月票,讓我坐車用,日本的月票不記名,只計男女性別。”

沒想到,用了幾次之後,還鬧了笑話,老豹出站時被攔了下來,“工作人員說我的月票是女的,不對,要罰款。”老豹說,一張月票1萬日元,但罰款就要1萬日元,

“交了罰款,我想想不對,看到日本騎自行車很方便,就想到要買輛自行車了。”

這輛30年前漂洋過海回到上海的自行車,被他當成了“寶馬”

圖:東京警視廳的黃色牌子還在。陳先生供圖

不過,日本當時一輛新的自行車至少要兩三萬日元,他想到了去淘二手貨,“這輛車最後是在新宿中古市場買的,花了5000日元。”

記者看到,30年後的今天,儘管車外身已經鏽跡斑斑,但除了正常損耗換過2次輪胎,騎起來一點問題沒有,且十分輕便,車前槓下還貼著一塊黃色的標牌,上面寫有“東京警視廳”字樣及編號,

“這就是這輛車當時的上路許可證。”

2

“汽車換了幾輛,‘寶馬’捨不得扔。”

之後,在早稻田學習日語之餘,他勤工儉學都是用的這輛車通勤,

“歌舞妓町的停車場、高田馬場的日本料理店、涉谷的加油站我都去打過工,一直是騎著這輛車……”

在日本呆了1年多後,曾有過繼續留下的機會,但老豹轉念一想:

“孩子當時已經上學了,肯定要父母盯著學習,我太太一個人在國內,還有老人要照顧,還是選擇回來了。”

這輛30年前漂洋過海回到上海的自行車,被他當成了“寶馬”

圖:“老豹”和他的“寶馬”合影。陳先生供圖

老豹開玩笑地說,當時他還拿了一枚500日元的硬幣拋了一下,

“正面櫻花圖案代表‘回來’,反面500日元代表‘呆下去’,一拋果真是櫻花,我就心想,花好月圓,也是天意啊!”

當時,由於對這輛每天不離身的“寶馬”感情很深,老豹沒有選擇將車再變賣,而是想了不少辦法把車弄回來,最後還是託了當海員的朋友,通過海運把車帶回了上海。

“儘管自己早已經開車了,還搬過家,但這輛車一直不捨得處理掉。”

老豹說,他對各種車子都特別喜歡,從日本回來後,他就去陝西路上的出國留學人員免稅店,花了1萬多元人民幣買了一輛鈴木摩托車,

“前前後後換過好幾輛摩托車,之後90年代末小汽車可以拍牌了,就買了普桑小轎車,後來換了豐田、本田到現在的捷豹,也有四五輛車了。”

但是,老豹的這輛“寶馬”始終沒有換過,

“平時出去買買菜,晚上去附近的徐匯濱江散步,週末去徐匯游泳館跟老朋友們打羽毛球,都是騎著它去的!這感情快要趕上老婆孩子了。”老豹笑著說。


這輛30年前漂洋過海回到上海的自行車,被他當成了“寶馬”


“我家那件進口貨”系列活動

11月5日,上海將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全球第一個以進口作為主題的大型博覽會。

為了迎接此次進博會的召開,東方網·縱相新聞將開展“我家那件進口貨”線上活動。向各地網友廣泛徵集家那件有故事的進口貨。

參賽者將有機會獲得最高5000元的現金大禮哦!

活動規則如下:

這輛30年前漂洋過海回到上海的自行車,被他當成了“寶馬”

我們有平臺,你有進口貨嗎?

我們有誠意,你有故事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